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念下的文化养成探究
2024-12-15王浩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提出“随处是生活,随处是教育”的观点。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社会化学习的第一步。广州开发区开一幼儿园特别注重儿童礼仪教育。文章从家庭家园共同育人维度上,通过教育实践印证了陶行知的观点。
关键词:家园共同育人;生活教育;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21-03
作者简介:王浩(1996~),男,汉族,甘肃陇南人,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研究方向:家校社联合育人。
幼儿园是学前儿童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社会化生活的第一步,但幼儿园存在儿童入园迟到、不打招呼、庄严的爱国主义教育升国旗仪式活动中忘穿礼服等现象。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是“家园教育一致性”偏离,为解决入园迟到和升旗仪式中不重视着装问题,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运用家园共同育人的理念,设计了“扬文明之风,做礼仪之星”的文明之家活动,旨在培养儿童学礼、知礼、用礼的社会习惯,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帮助儿童从“散养状态”过渡到集体的社会化学习,树立规矩,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一、文明之家“一岗一站两评选”
(一)文明小礼仪岗
文明小礼仪是开一幼儿园为中大班儿童创设的一个社会性发展平台,主要由大班儿童担任、中班儿童观摩为主。每天晨间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儿童入园的教育行政、文明小礼仪,不失为一道风景线。主要由大班儿童担任的文明小礼仪在“儿童入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欢迎小朋友入园;指引部分中小班弟弟妹妹有序排队到医生处队晨检;带领个别有情绪的中小班弟弟妹妹回到班级老师身边参加“晨锻”;热情地跟每一位小朋友、家长问好,同时还要记录各个班级在8:15后入园的迟到儿童。
(二)文明广播站
入园晨检、晨锻活动结束后,文明小礼仪进行“文明广播站”活动,宣读各个班的迟到人数,表扬没有迟到的班级,给迟到的班级打气,希望克服困难不迟到,准时入园参加晨锻活动。
效果:不言而喻,这种广播活动的语言信息传递对低龄的儿童还是缺乏吸引力。迟到现象依旧个别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文明之家评选
文明之家的评选需满足“入园不迟到坚持晨锻、着装整齐的礼仪服参加升旗活动,爱党爱国”这两条方可评选。通过这一评选活动,儿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不少,入园迟到、着礼仪服参加升旗活动的问题明显得到改善。
二、文明礼仪“儿童和我一起进步”
(一)大班儿童幼小衔接准备方面的进步
一是生活准备上的进步。首先,在生活习惯上,文明小礼仪每一位大班儿童都有机会参与,担任文明小礼仪的儿童更是不能迟到,因此就需要大班儿童“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为中小班弟弟妹妹做榜样”。通过这一活动养成以规律作息的习惯可能性。其次,在生活自理上,通过活动引导大班儿童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在文明小礼仪活动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最后,在参与劳动上,文明小礼仪承担了入园指引的劳动任务,同时也会评选礼仪标兵以示鼓励,增强小礼仪的责任感。
二是学习准备上的进步。学习能力,儿童通过登记迟到情况,开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二)小中班儿童社会的发展方面的进步
一是热爱集体上的进步。通过文明小礼仪工作的促进,能够在人文活动中感受到不迟到的重要性,“自己多一次迟到,班级可能就难以拿到文明之家”,这样的集体荣誉意识开始在中小班儿童脑中萌发。中小班儿童迟到人数大幅减少。
二是诚实守规上的进步。文明小礼仪记录迟到儿童。活动中,中小班儿童纵使迟到也需要诚实地说出自己的班级名称。
(三)管理者教师的自我发展进步
一是管理者的进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基点,不漠视问题,善于思考,创设有益于儿童发展的活动。
二是教师的进步。班级教师需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并且积极指引儿童参与活动,引导儿童遵守活动规则,进一步促进教师发展。
三、家园携手共同育人
从“文明广播站”的教育解决迟到现象效能度低到“文明之家与秘密花园”的高效能,儿童迟到人数大幅减少,离不开场景的作用,环境赋予儿童的特殊教育价值。
环境育人。开一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巧奇招,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那么换环境创设“秘密花园”赋予环境功能育人。秘密花园是开一幼儿园环境的一角,有花、草、果树,环境怡人。获得文明家的班级儿童在教师的支持下,可以与老师一起布置环境,在这里“叹早茶、吃午点”。这不只是每一位儿童的期待,更是家长的期许。
家长送儿童入园更积极了,儿童不着礼服参加升旗活动的情况也不再有了。家长时常会主动询问班级老师:我们班什么时候去秘密花园“叹早茶、吃午点”。
四、文明礼仪,共生共长
(一)家长走进儿童的生活,重视生活教育
家长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一步步走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支持。正是这种躬耕践行的精神,感染了家长,让家长开始真切地关注儿童在幼儿园的成长,不仅仅关注儿童“吃好了没、生病了没”。
(二)家园育人目标一致性的树立
低龄儿童需要有规律的作息与生活,是他们生长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培养与发展离不开具体活动,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他们父母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个支持,一切精彩的活动都是无效的。
可见,家长教育观念是儿童生长的基石。在文明之家活动中,家长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园所、老师一起合作,共同参与儿童的成长。
(三)教师育人立场的坚定
心中有光,便向着光的方向去;心中有爱,便去拥抱爱。这是开一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教育立场的一场考验。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们瞄准了教育问题并付诸实践,不断调整支持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四)有效的班级班风建设管理经验
家长参与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来,不止步于语言的唤醒,还有多种途径,如文明之家活动中,对儿童生长发展做出的一次次的调整,唤醒了家长参与儿童成长活动的意识。这也为班级班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文明之家、秘密花园”将儿童、家长、教师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有效解决了儿童日常生活环节中组织实施、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中,儿童穿着整齐园服礼服参加升旗活动这样的场景行为规范问题、儿童日常生活环节、减少入园迟到现象,为儿童争取更多的晨间运动机会。
教育无小事,关键是教育参与者得能够发现这些事,践行这些事。可见,教育参与者在受教育者成长路上的重要作用,即“践行教育家精神,勇做教育新质生产力领创者”。
作为幼教人,鼓励孩子准时回园参加晨锻提升身体素质“唤醒身心”为儿童获得高质量日常生活训练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社会交往方式,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育积极向上、乐观文明、富有集体荣誉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小种子”。这是我们幼教人的初心与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五、文化养成与礼仪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传递,更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念的指引下,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养成的方式,能够在幼儿园这一教育起点上发挥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正如他所言,“随处是生活,随处是教育”,为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园不仅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他们接触社会、学习社会规范的第一站。通过礼仪教育,儿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理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一幼儿园的“文明之家”活动中,将礼仪教育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通过“文明小礼仪岗”的设置,让大班儿童在迎接小朋友入园时,学会礼貌待人,热情问候,指引有序,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责任感。
(二)礼仪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
家园合作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也不例外。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礼仪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进行,还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在开一幼儿园的“文明之家”活动中,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参与礼仪教育,让家长成为儿童礼仪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例如,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庭礼仪小天使等形式,幼儿园向家长传递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比如,在家庭礼仪小天使活动中,幼儿园邀请家长与儿童一起学习餐桌礼仪,让家长和儿童一起体验和掌握礼仪规范。
(三)礼仪教育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念的结合
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念,强调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这为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和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需要在礼仪教育的设计和实施中,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保证教育评价的客观公正和有效。
在“文明之家”活动中,幼儿园通过“一岗一站两评选”的方式,对儿童的礼仪行为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更注重他们在礼仪教育中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通过文明小礼仪岗的设置和文明广播站的活动,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礼仪教育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同时,幼儿园还通过文明之家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儿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鼓励他们在礼仪教育中不断进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儿童的礼仪教育效果,还能够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儿童在礼仪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礼仪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
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开一幼儿园的“文明之家”活动中,幼儿园通过礼仪教育,促进儿童在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另外,通过文明小礼仪岗的活动,儿童在迎接小朋友入园、带领情绪化弟弟妹妹等过程中,学习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问题、如何遵守规则,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责任感,还培养了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规则意识。通过文明广播站的活动,儿童在宣读迟到人数和表扬没有迟到的班级时,学习了如何用语言表达和传递信息、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结论
总之,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未来礼仪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全员参与和科学评价,成为儿童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保障。“家园共同育人”“树家风、讲礼仪、扬正气”,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积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渡帆,朱德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数字正义何以可能[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12):21-27.
[2]朱天举.校园文化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策略[J].新课程,2023(1):172-174.
[3]刘云生.论新时代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2):13-24.
[4]潘磊,卞小利.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校本探索[J].江苏教育,2022(2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