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2024-12-14李楠
摘"要:闯关式游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闯关关卡及规则,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完成游戏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闯关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基于游戏化闯关的“学、练、赛、评”一体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闯关式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的养成,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以水平二《蹲踞式跳远》为例,探讨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小学体育;蹲踞式跳远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37-03
一、闯关式游戏教学法理论基础
闯关式游戏教学法主要基于建构理论、群体动力理论、任务驱动理论。建构理论强调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领航者,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闯关发现学习的乐趣,相互交流与帮助;群体动力理论则强调小群体教学法,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目标,小群体分组的形式主要通过异质分组确保各小组间水平差异,小组内部之间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帮助,通过闯关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交流能力等;任务驱动理论主要以“探究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团结合作,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
二、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呈现
闯关式游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游戏的挑战性,使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利用不同的关卡营造课堂氛围,也可以结合情境教学将游戏设置于某种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闯关式游戏教学在在教学中呈现如图1。
(一)关卡设计、明确关卡任务
体育教师作为关卡设计的组织者,要充分做好准备。目标引领方向,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关卡,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递进式关卡,关卡之间相互串联,过了第一个关卡才能闯第二个关卡。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挑战成功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逐渐掌握运动技能。
(二)通关指南
通关指南是引导学生通关成功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一直不成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习进度。体育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事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注意游戏的难度。指南可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如何通关,也可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展示通关技巧。
(三)教学方式
闯关式游戏教学法主要以小群体学习为主,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常常以分组进行,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的培养。练习中可以自主安排练习时间,闯关成功后可以向教师申请闯下一个关卡,或者帮助队友共同完成闯关,逐渐闯到最后一关。
(四)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根据所涉及的游戏关卡难度设置,可以采用积分制。为了让学生等多地参与练习,根据难度和成功次数设计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进入下一项闯关游戏,如果失败次数较多可以选择重新闯关或者跳级进入下一关,最终评定学生的总积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此以外,体育教师在巡视学生闯关的时候综合评定学生的练习情况,有的学生第一关闯关成功,第二关有些困难,但是运动能力较为突出,动作较为规范,在练习中坚持不懈、不放弃,教师根据情况给学生相应的积分。
三、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应用
蹲踞式跳远是小学田径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田径比赛的重要项目之一。蹲踞式跳远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即“助跑-起跳-腾空-落地”,重点在于单脚起跳腾空后双脚同时落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重难点的把握,在结合闯关式游戏教学时,游戏关卡设计可以针对跳远的高度和远度,层层闯关,提高跳远水平。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完成的评价反馈表对学生蹲踞式跳远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图2)。
(一)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关卡设计
小学体育教学中蹲踞式跳远的重点是单脚用力起跳腾空后双脚同时落地,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学生跳远的高度和远度。基于此,根据水平二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本课题主要设计4个游戏关卡,3个课前及课中的闯关游戏,加一个课后问答。
关卡1: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游戏。教师组织学生原地练习后进入沙坑场地进行闯关,每人5次机会,成功一次积1分,积满3分的学生进入下一游戏关卡,挑战失败者回到原地继续练习,本关最多积5分。
关卡2:比谁跳的垫子多游戏。在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基础上比比谁跳的高。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垫子堆叠的个数衡量高度,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设计不同高度目标,基础2块垫子挑战起跳,多次挑战同垫子高度不累计积分,最多挑战4块垫子高度,挑战失败者则重返第一游戏关卡练习,这个阶段挑战成功三块垫子及以上者进入下一游戏关卡,本关最多积10分。
关卡3:比谁跳的远游戏。在基础动作正确的基础上,起跳有一定的高度才有一定的远度,通过关卡2的反复练习,学生的蹲踞式跳远动作已经基本掌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跳远水平,设计第三游戏关卡比比谁跳的远。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设计三个远度目标,挑战第一个近目标成功者积2分,第二个中目标成功者积3分,挑战第三个远目标成功者积5分,挑战失败无积分者则重返第二游戏关卡练习,不循环积分,本关最多积10分。
关卡4:本关设计课后问答题,让学生知道跳远技术有几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的印象及对各个环节动作要点的把握;设计的课后问答题目简单易答,也是帮助学生获得积分的一种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跳远由几个环节组成?跳远落地结束后如何走出沙坑?
(二)关卡任务通关指南
闯关游戏关卡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任务驱动学生达到学习目标。通关指南也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关卡1至关卡3可以进行讲解示范或者图片展示,让学生探索尝试;关卡4的课后问答在评价积分卡上体现。
关卡1的通关指南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单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同时让学生明白蹲踞式跳远的完整动作,可以出示挂图便于学生观察(图3)。
关卡2是在关卡1学生积满3分的基础上进行,说明学生已经能够成功的单脚起跳双脚落入沙坑。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水平二学生的接受程度,关卡2学生任务目标分为3层,以体操垫叠加厚度为准,基层2个体操垫,成功挑战积1分,3个体操垫积2分,四个体操垫积3分,不同等级的学生挑战不同高度,获得成就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以图文的形式呈现闯关游戏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搭建体操垫(图4)。
体操垫叠加方法:挑战以两块垫子叠加高度起跳,最高增加至四块,根据自身能力自由选择起跳点;注意安全:两侧垫子平铺用于保护。
关卡3在掌握蹲踞式跳远动作基础上,提高跳远水平。教师在跳远沙坑的边缘上做标记,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标记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层次目标,使练习手段趣味化,达到目标即可打卡获得积分(图5)
学生根据场边教师做的标记,判断自己到达等级程度,成功挑战一级、二级、三级获得不同积分。
(三)分组闯关
本课中闯关游戏教学分组以友伴型分组和异质分组相结合,先友伴型分组后再异质分组。教师以友伴型分组将学生平均分开,再结合学生体能和运动能力水平,调整各个组内成员,保证各组内成员有一定的水平差异,能够让理解力强、运动水平高的学生带动理解力低、运动水平低的学生,每组选择小组长帮助本组队员闯关。例如在关卡1中,学生不理解通关指南,即蹲踞式跳远的完整动作,做不到单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那么组内成员相互帮助,促进后进生闯关成功。
(四)评价反馈
对本课的评价反馈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学生对各个关卡的闯关积分情况,诊断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意表现和学习态度,教师奖励给学生一定的积分。并且设计课后问答题,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加深度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动作技术的印象,每个问题2分,关卡4总共可积10分。课前,每个人分发一张积分表如表1。
四、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闯关游戏过程中明确关卡目标,思考如何能够闯关成功,在“挑战与技能”的模式下,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的闯关游戏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该关卡情境中的主角,沉浸式体验闯关游戏,挑战任务完成目标。
(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保障,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形式。闯关式游戏教学注重游戏的趣味性,更加生动多样,且在任务驱动下,让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玩中学、玩中练,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在关卡的设计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难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学生闯关难免会遇到失败,感受到挫折,甚至想要放弃。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队友的帮助重新建立自信心很重要,学生会不断地加强练习,改进动作方法,通过闯关成功来证明自己,表现出不服输、不放弃的体育品德;同时队友间团结合作,为了共同目标互相帮助更有利于体育品德的培养。
五、总结
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都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闯关式游戏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不断挑战关卡掌握本领。在水平二《蹲踞式跳远》教学中,试将闯关式游戏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设计积分挑战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参与热情提高,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反馈表评估学生各个关卡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下节课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在闯关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到学生的练习方法和情况,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闯关式游戏教学法应用于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创编关卡,传授通关秘籍,使体育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