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棋盘”发展初中生跑的能力

2024-12-14胡晓晴

体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单程棋盘起点

关键词:棋盘;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83-02

笔者学校班级人数通常在36~48人之间,如果按照四列横队散开练习,每一排将有9~12人;若左右间距保持1.5米,整个队伍的宽度将为12~16.5米。本文在确保安全有序和运动量达标的前提下,根据跑的内容设计了“35米×15米”和“50米×15米”两种规格的“棋盘”“棋盘”网格线相邻两个交叉点的间距都是5米,规定所有跑的练习均在“棋盘”进行。当然,因每个地区班级人数不同,可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人数,参考场地的实际条件来调整“棋盘”规格。

一、跑的辅助练习

练习目的:为提高跑的步幅和步频,以及提高跑的动力和稳定性做好专项准备。

练习方法:以图1为例,学生四列横队,两臂侧平举散开,站于ACEG起点线,每一排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各种跑的辅助练习。(1)按照A-B、C-D、E-F、G-H的折返路线进行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小步跑、侧身转髋跑、后蹬跑、单足跳、弓箭步压腿走等练习。(2)四列横队向右转成四路纵队,按照绿色框所示路线逆时针方向进行跑的辅助练习,比如慢跑摆臂、蛇形跑、追逐跑等。

练习建议:在易于组织的练习范围内,教师提前安排每一排的小组长带领其他同学进行练习,或由教师统一指挥进行练习。可在“棋盘”红色起点线ACEG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红色标志桶,黑色终点线BDFH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蓝色标志桶,标志桶的颜色与规格不做统一要求,只要便于学生区分练习的区间即可;若不摆放标志桶,可以用红色胶带标记起点线,当然其他颜色的胶带也可以,只要易于学生区分练习的区间即可。

二、折返跑

(一)兴趣导入——5米折返跑

练习目的:快速激活腿部肌肉群,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和急停急起的能力。

练习方法:以图2红色双箭头的跑动路线为例,学生四列横队两臂侧平举散开,站于ACEG起点线,按照A-B、C-D、E-F、G-H的折返路线进行5米折返跑练习,要求学生至少有一只脚要抵达折返线。(1)教师借助“加减乘除”数字运算,口令指挥学生练习,当运算结果为奇数时跑1次单程,运算结果为偶数时跑2次单程。(2)教师播报电话号码,统一组织学生练习,比如听到数字“5”,学生迅速从出发点开始计算跑5次单程,听到数字“0”就在原地不动,以此类推。

练习建议:可在“棋盘”红色起点线ACEG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红色标志桶,黑色终点线BDFH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蓝色标志桶,然而标志桶的颜色与规格不做统一要求,只要便于学生区分折返跑的区间即可;若场地有限,可缩小“棋盘”进行练习,比如四列横队散开,学生分别站于ABCD起点线,按照A-B、B-C、C-D、D-E路线,听教师哨音统一向前跑5米至前方一排终点线,然后再听哨音统一跑回起点线;若实际条件允许,可升级练习难度,比如让学生绑小沙袋于脚踝进行负重折返跑。

(二)进阶挑战——10米折返跑

练习目的:遵循科学锻炼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练习方法:教师借助篮球训练中莱格尔跑的音乐,统一组织学生练习规定次数的10米折返跑。往返指令由音乐节奏控制,每次“叮”指令响起之前,学生至少要以单脚触线,听到“叮”的指令后,学生才能开始下一次的折返跑,循环往复,记录单程次数。以图3为例,学生分为两列横队,两臂侧平举散开,分别站于“棋盘”左端AB两排和右端GH两排,由BG两排先按照B-D、G-E的折返路线进行10米折返跑练习。在BG两排练习时,AH两排则站在线上等候或坐在地上做拉伸,待BG两排完成规定次数后,与AH两排交换位置。

练习建议:教师可以安排见习生担任“裁判”,监督学生练习时是否抵达棋盘线;可在“棋盘”红色起点线BG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红色标志桶,绿色终点线DE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绿色标志桶,标志桶的颜色与规格不做统一要求,只要便于学生区分折返跑区间即可;若不摆放标志桶,可以用红色和绿色的胶带分别标记起点线和终点线,其他颜色的胶带均可,只要易于学生区分折返跑区间即可。

(三)目标测试——15米折返跑

练习目的:通过渐进速度进行的多阶段折返跑,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水平。

练习方法:以图4为例,学生分成两列横队,两臂侧平举散开,分别站于“棋盘”左端和右端的等待区,所有人面朝中间的缓冲区站立。左端的两排同学轮流按照A-D折返路线进行测试或练习,右端的两排同学按照H-E折返路线进行测试或练习。

学生站在起跑线后,教师播放15米折返跑的规定测试音乐,当听到“测试即将开始,3-2-1,开始”口令后开始测试或练习。往返指令由音乐节奏控制,每次“叮”指令响起之前学生至少要以单脚触线,听到“叮”的指令后,学生才能开始下一次的折返跑,循环往复,记录单程次数。根据国家学生测试标准,八年级男生单程次数达到70次,女生达到42次后,结束测试并记录成绩。

练习建议:当学生不能在“叮”指令响起时达线,应在听到“叮”指令后,立即原地折返;若没有15米折返跑的规定测试音乐,教师可用口哨指挥学生进行练习;可在“棋盘”红色起点线AH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红色标志桶,绿色终点线DE的外侧分别摆放一个绿色标志桶,标志桶的颜色与规格不做统一要求,只要便于学生区分折返跑区间即可;若不摆放标志桶,可以用红色和绿色的胶带分别标记起点线和终点线。

三、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练习目的:在教师可操控的视野范围内进行耐久跑练习,有利于教师随时进行指导与管理。

练习方法:以35米×15米的“棋盘”为例(图5),男生一路纵队在外圈练习1000米,女生一路纵队在内圈练习800米,均由起点出发至终点结束,男女生都需完成10圈。为了避免迎面碰撞,特意将男女生的起点和终点错位安排在不同,所有同学前后保持一米间距,踩着地上的“棋盘”线,按照向心原则逆时针方向跑动,若男女生相遇时,男生就从女生外侧跑过。要求:前后摆臂自然,呼吸节奏稳定。

练习建议:“棋盘”规格可根据教学场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调整,倘若以50米×15米的“棋盘”为例,那么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参考上述练习方法来折算的话,男女生大约各完成8圈即可。

四、50米跑

练习目的:50米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双手持小哑铃进行50米迎面接力赛,可在提升跑速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和耐力。

练习方法:以图6为例,四列横队两臂,侧平举散开,所有人在等待区按1-4排顺序依次站于起点线A后,当听到教师两声哨音时“准备”,再听见一声哨音时“出发”,立即快速跑冲过终点线K,然后从“棋盘”一侧放松慢跑回起点线A后的等候排队区,在等候区仍然按照1-4排的顺序站成散开的横排。1-4排轮流“以赛代练”(要求:步幅大、步频快、手臂前后摆动)。当第一排跑出25米~30米,教师发令第二排出发,以此类推,每人比赛2-3次,每次都会奖励各排的“冠军”1枚加分卡(1分/次)。

练习建议:在学生掌握50米跑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学校现有的器材进行50米迎面接力赛,比如“棋盘”左右两端各站两排,分别在A线和K线后,学生两臂侧平举散开,迎面的4个学生务必对齐,由A线后的所有“第一棒学生”双手各持一个0.5kg小哑铃进行迎面接力赛,比一比哪个组最先完成接力?“冠军队”可获得4枚加分卡;如果多出学生,可让其先担任“裁判”,然后轮换。

猜你喜欢

单程棋盘起点
也为你摘星
简析小说《单程票》中叙事视角的变换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5.7万内地人去年赴港定居
我的“新”起点
棋盘人生
新年的起点
棋盘里的天文数字
棋盘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