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一道错题的生成性教学

2024-11-11黄种生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11期

摘要:真实记录由一道错题引起的,在备课过程中、上课过程中、课后研究中、两周后的考试中的生成性教学,阐述它们生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并收获了高考的意外之喜.

关键词:错题;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的概念有多种描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中认为,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积极引导教学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完成新的教学目标的教学形态.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互动和教学事件,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本文记录源于一道错题的生成性教学的全过程,供大家参考.

1 在备课中发现错误,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在2023届高三总复习教学中,笔者使用的是《三维设计》,在第221页碰到如下例题.

例1某超市在节日期间进行有奖促销,凡在该超市购物满400元的顾客,将获得一次摸奖机会,规则如下:奖盒中放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1个红球,1个黄球,1个白球和1个黑球.顾客不放回的每次摸出1个球,若摸到黑球则停止摸奖,否则就继续摸球.规定摸到红球奖励20元,摸到白球或黄球奖励10元,摸到黑球不奖励.

(1)求1名顾客摸球2次停止摸奖的概率;

(2)记X为1名顾客5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

备课时发现,第(2)问的运算量太大,估计2个小时做不出来,于是去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如下:

设顾客摸奖一次获得的奖金数额为Y,Y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40,

则P(Y=0)=14,P(Y=10)=A12A24=16,P(Y=20)=1A24+

A22A34=16,P(Y=30)=

C12\5A22A34=16,

P(Y=40)=

A33A44=14.

所以,1名顾客5次摸奖获得奖金数额X=5Y的分布列如表1所示.

容易发现,X的可能取值是0,10,20,30,40,50,60,……,190,200,而不仅仅是0,50,100,150,200,所以参考答案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设顾客摸奖一次获得的奖金数额设为Y,则顾客5次摸奖可以看成5次独立重复试验,因为Y的可能取值是0,10,20,30,40,Y不服从两点分布,所以X不服从二项分布,参考答案把它当作二项分布,所以出错了.

如果用Yi(i=1,2,3,4,5)表示顾客第i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则X=Y1+Y2+Y3+Y4+Y5,由于X不服从二项分布,所以求X的分布列在高中阶段没有公式可以应用,只能直接求解,导致运算量非常大,学生很难完成.参考答案错了,正确答案又很难完成,估计命题者是按错误思路来命题的,因此,这个例题可以理解为一道错题,教学的选择之一是把这道题删除掉,让学生不去做它,但笔者认为这个例题提供的问题情景很好,决定对例题进行改造,提出如下两种改法.

改法一:改变条件,使X服从二项分布.把“摸到白球或黄球奖励10元”改为“摸到白球或黄球无奖励”,其他条件不变,这种改法使得顾客1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为0元或20元,1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是两点分布,因此能用二项分布解题(解略).

改法二:改变条件,使X便于计算.把“1名顾客5次摸奖”改为“1名顾客2次摸奖”.问题(2)变为“记X为1名顾客2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这种改法减少了摸奖的次数,减少了运算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完成,相应的解法如下:

设顾客摸奖一次获得的奖金数额设为Y,可以得到Y的分布列如表2所示.

则X的可能取值是0,10,20,30,40,50,60,70,80,所以

P(X=0)=14×14=116,

P(X=10)=2×14×16=112,

P(X=20)=14×16+16×16+16×14=19,

P(X=30)=14×16+16×16+16×16+16×14=536.

X=40,50,60,70,80的概率同理可得,则X的分布列如表3所示.

改法一和改法二的例题难度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很好的例题.改法一的例题是常规题,改法二的例题有新情景,它是不服从二项分布的和事件的分布列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所以笔者决定在课堂上采用改法二进行教学.这样,在备课过程中改编出两道例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2 在上课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笔者采用改法二的例题上课,并告诉学生更改理由是:运算量太大,很难计算出来,所以把“顾客5次摸奖”改为“顾客2次摸奖”.总结时,有学生提出,以此为基础,可求“顾客3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的分布列”.笔者看课堂上还有时间,就决定不讲其他内容,让学生当场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得到两种解法.

例2(前面的内容与例1完全相同,略去.)

(2)记X为1名顾客3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

解法1:利用改法二中的表2和表3可得,X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100,110,120,则

P(X=0)=116×14=164,

P(X=10)=116×16+112×14=132,

P(X=20)=116×16+112×16+19×14=596,

P(X=30)=116×16+112×16+19×16+536×14=67864.

X取其他值的概率同理可得,则X的分布列如表4所示.

解法2:直接利用改法二中的表2计算,X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100,110,120.

计算方法如下:由于X=20可以由20,0,0,和10,10,0,组成,则P(X=20)=C13×16×142+C23×162×14=596,

同理,

P(X=0)=143=164,

P(X=10)=C13×16×142=132,

P(X=30)=C13×16×142+A33×16×16×14+163=67864,

X取其他值的概率同理可得,则X的分布列如表4所示.

求顾客3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的分布列,以及上述两种解法,备课时是没有想到的,它是在上课的过程中生成的.

3 课堂外生成的研究性学习

在总结例2第(2)问的两种解法时,笔者和学生发现例1是可以解的,求“顾客5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的分布列”,可以类似解法1,用“顾客2次摸奖和3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的分布列”相加求得,或用“顾客1次摸奖和4次摸奖获得的奖金数额的分布列”相加求得;也可以类似解法2,由表2直接计算得到.由于估计运算量很大,笔者没把它作为作业题,而是告诉学生,可以把它当作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时间的话课外去完成.几天以后,有20多位学生把它做出来了,有多种方法,答案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现选择如下一种做法:

解:设顾客摸奖一次获得的奖金数额设为Y,则Y的分布列如表5所示:

所以X的可能取值为0,10,20,30,40,50,……,180,190,200.

以X=50为例,则X=50可以由下列6组数据组成:

40,10,0,0,0;30,20,0,0,0;

30,10,10,0,0;

20,20,10,0,0;

20,10,10,10,0;10,10,10,10,10.

那么

P(X=50)=A25×16×144+A25×162×143+C15×C24×163×142+C25×C13×163×142+A25×164×14+165=1 33935×27=1 33931 104.

同理,P(X=0)=145=11 024,

P(X=10)=C15×16×144=53×29=51 536,

P(X=20)=C15×16×144+C25×162×143=3532×29=354 608,

P(X=30)=C15×16×144+A25×162×143+C35×163×142=20533×29=20513 824,

P(X=40)=C15×145+A25×162×143+C25×162×143+C15×C24×163×142+C45×164×14=2 28534×210=2 28582 944,

P(X=60)=P(X=140)=1 89535×27=1 89531 104,

P(X=70)=P(X=130)=27533×27=2753 456,

P(X=80)=P(X=120)=1 35533×29=1 35513 824,

P(X=90)=P(X=110)=2 24534×28=2 24520 736,

P(X=100)=2 32134×28=2 32120 736,

P(X=150)=1 33935×27=1 33931 104,

P(X=160)=2 28534×210=2 28582 944.

P(X=170)=20533×29=20513 824,

P(X=180)=3532×29=354 608,

P(X=190)=53×29=51 536,

P(X=200)=145=11 024,

从而得到X的分布列.

上述运算和验证过程相当繁琐,笔者用了5个小时才完成,显然它不适合作为考题,但作为优秀生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是合适的.学生能够把运算量这么大的题目做出来,是笔者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在不少学生做出来后,笔者不得不去做才生成的结果.

4 在后续教学中生成拓展性内容

两周后的一次考试,又碰到下列题目:

例3某服装加工厂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其中一台生产设备提出了甲、乙两个改进方案:甲方案是引进一台新的生产设备,需一次性投资1 900万元,年生产能力为30万件;乙方案是将原来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需一次性投入700万元,年生产能力为20万件.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该产品的年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无论是引进新生产设备还是改造原有的生产设备,设备的使用年限均为6年,该产品的销售利润为15元/件(不含一次性设备改进投资费用).

(1)(略).

(2)将年销售量落入各组的频率视为概率,各组的年销售量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年销量的估计值,并假设每年的销售量相互独立.

①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年销售利润不低于270万元的概率;

②若以该生产设备6年的净利润的期望值作为决策的依据,试判断该服装厂应选择哪个方案.(6年的净利润=6年销售利润-设备改进投资费用)

本题要求出6年净利润的期望值,必须先求出该产品六年销售总量的期望值,用Y表示该产品一年的销售量(单位:万件),则Y的分布列如表6所示.

所以,Y的数学期望E(Y)=12×0.05+16×0.35+20×0.3+24×0.2+28×0.1=19.8.

六年可以看成6次独立重复试验,用X表示该产品六年的销售总量,

则有E(X)=E(6Y)

=6E(Y)=118.8,这

里用到了新教材人

教A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64页给出的结论

:E(aX)=aE(X).

因为Y的可能取值是12,16,20,24,28,Y不服从两点分布,

经过前面的错题分析,有

的学生反而不敢用了,以

为它不服从二项分布,用

了会出错.究其原因,在

于学生只是记住了结论,

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背景

不熟悉.

笔者决定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于是引入下面公式:

设X1,X2,……,Xn是n个随机事件,则有

E(X1+X2+……+Xn)=E(X1)+E(X2)+……+E(Xn),①

即和事件的期望等于每一个事件期望的和.这个公式不是只适合二项分布,

而是所有的事件都适合.它

在高中是不作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都没有出现.

笔者把这个公式给了学生.公

式的证明对高中生有些难度,

为了让学生有一定的体会,笔者编制了具有公式①最简单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证明,具体如下.

例4设随机变量X1,X2的分布列如表7、表8所示,求证:E(X1+X2)=E(X1)+E(X2).

证明:E(X1)=a1p1+a2p2,E(X2)=b1q1+b2q2+b3q3,而X1+X2的分布列如表9所示.

故E(X1+X2)=(a1+b1)p1q1+(a1+b2)p1q2+(a1+b3)p1q3+(a2+b1)p2q1+(a2+b2)p2q2+(a2+b3)p2q3=a1p1(q1+q2+q3)+a2p2(q1+q2+q3)+b1q1(p1+p2)+b2q2(p1+p2)+b3q3(p1+p2)=a1p1+a2p2+b1q1+b2q2+b3q3=E(X1)+E(X2).

这样,我们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原

有公式的适合条件,厘清了不太确定的

数学认知,又

给出了新的公式,并部分给予证明,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使本次生成性教学更加完整.

5 意外之喜

学生高考时碰到了下面题目:

例5(2023年高考新课标数学全国Ⅰ卷第21题)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籃,若末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确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1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

(1)(略);(2)(略);

(3)已知:若随机变量Xi服从两点分布,且P(Xi=1)=1-P(Xi=0)=qi,i=1,2,……,n,则E(∑ni=1Xi)=∑ni=1qi.记前n次(即从第1次到第n次投篮)中甲投篮的次数为Y,求E(Y).

分析:这道高考题第(3)问提供的新公式和补充的公式①几乎是一样的,即和事件的期望等于每一个事件期望的和,它是公式①的一种特殊情况.高考时,笔者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3)问提供的新公式,并会应用它,这种收获,又是一种生成性结果,算是意外之喜.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生成性教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在备课活动中生成,可以在上课过程中生成,可以在课后的练习和课外的研究中生成,可以一次性生成,也可以分阶段多次生成.只要我们用心教学,关注学生,关注教学过程,总能发现闪光点,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完成新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