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示知识本质 提升核心素养

2024-11-11陈龙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11期

解三角形问题中的“爪”型结构,成为了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宠.所谓“爪”型结构,即在给定的三角形内,通过连接某一顶点与对边上任意一点,构建出一种形似爪子的几何形态,该问题往往聚焦于三角形的三大核心元素——中线、高线及角平分线来检验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运算功底,还需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转化与化归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素养.

1 解三角形中有关中线问题

在解决与三角形中线相关的问题时,有时需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以攻克难点.首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作为构建方程的经典工具,无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通过巧妙运用这些定理,可以将三角形的边长与角度关系转化为可解的代数方程,进而求得答案;其次,向量法为解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等性质,建立起与三角形中线相关的向量方程,这些方程往往能够直观反映三角形的几何特征,从而简化解题过程.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数学直觉与逻辑推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决.

例1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cos C+ccos B=2acos A.

(1)求角A;

(2)若△ABC中BC边上中线AD的长度为3,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由题意知bcos C+ccos B=2acos A,由正弦定理得sin Bcos C+sin Ccos B=2sin A\5cos A,所以sin(B+C)=2sin Acos A.而A+B+C=π,则B+C=π-A,所以sin(B+C)=sin(π-A)=sin A=2sin Acos A.又A是△ABC的内角,sin A≠0,

所以cos A=12.故A=π3.

(2)由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得AD=12AB+12AC,即2AD=AB+AC,有|2AD|2=|AB+AC|2,

则|2AD|2=|AB|2+2|AB||AC|\5cos A+|AC|2,所以36=b2+c2+bc≥3bc,解得bc≤12,当且仅当b=c时,等号成立.故S△ABC=12bcsin A=34bc≤33,即△ABC面积的最大值为33.

点评:本题解三角形中线问题是结合向量的运算、基本不等式进行解答,由此可以发现向量法在平面几何中的重要位置.向量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工具,在解三角形问题中显得尤为重要,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正弦定理边角互化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化简问题,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得面积的最大值.

2 解三角形中有关角平分线问题

解三角形有关的角平分线问题,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入手探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转化为向量或三角函数的形式,从而利用这些数学工具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等面积性质,将角平分线问题转化为关于边长的问题;(3)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如加法、减法)和数量积运算,表示出三角形中的各种几何量(如边长、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建立方程;(4)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一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角平分线问题的另一个视角;(5)利用三角形的对称性来简化问题.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中,角平分线具有特殊的对称性质,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2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一生钟爱数学,他发现并证明了著名的拿破仑定理:“以任意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构造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恰为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如图1,△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33bsin A+acos B=c,以AB,BC,AC为边向外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其中心分别为D,E,F.

(1)求角A;

(2)若△DEF的面积为934,求△ABC的角平分线AM的取值范围.

解析:(1)在△ABC中,由33bsin A+acos B=c及正弦定理得33sin Bsin A+sin Acos B=sin C.

又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5sin B,则33sin Bsin A=cos Asin B.而

sin B>0,于是tan A=3.又0<A<π,所以A=π3.

(2)由正三角形DEF的面积为934,得DF=3.

由D,F分别为相应正三角形的中心,可知△ABD和△ACF均为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则AD=33AB=33c,AF=33AC=33b.在△ADF中,由余弦定理知9=13b2+13c2-2\533b\533c\5cos 120°,即

b2+c2+bc=27,亦即(b+c)2-bc=27.

由S△ABC=12bcsinπ3=12c·AMsinπ6+12b·AMsinπ6,得AM=3bcb+c,

于是AM=3[(b+c)2-27]b+c=3b+c-27b+c.又(b+c)2=bc+27>27,则b+c>33;

而(b+c)2=bc+27≤b+c22+27,则3(b+c)24≤27,解得0<b+c≤6.因此33<b+c≤6.

令函数f(x)=x-27x(33<x≤6),

则函数f(x)在(33,6]上单调递增,从而0=f(33)<f(x)≤f(6)=32,所以0<AM≤332.

点评:求解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通常就是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之间的互化,同时注意利用和角的正弦公式、数量积计算,以及利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将目标式转化为关于某个角的函数,利用函数思想,借助函数单调性求出范围.

3 解三角形中有关高线问题

在解三角形高线相关的问题时,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采取多种策略来简化解题过程.(1)等利用三角形的等面积性质,将高线问题转化为边长问题;(2)利用射影定理列出等式或不等式,从而直接求解或缩小求解范围;(3)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高线的求解往往变得更为直接.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注意总结与三角形高线相关的常见结论,这些结论在解题过程中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方向或简化计算过程.

例3在面积为S的△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Ssin Csin B+sin Asin C=(a2+b2)sin A.

(1)求C的值;

(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边上的高h为2,求△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2Ssin Csin B+sin Asin C=(a2+b2)sin A,结合正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bcsin A\5cb+ac=(a2+b2)sin A,又sin A>0,则c2+ab=a2+b2.

由余弦定理得cos C=a2+b2-c22ab=ab2ab=12,而C∈(0,π),所以C=π3.

(2)由S△ABC=12ch=12absin C,得csin C=ab2.

由正弦定理,可知asin A=bsin B=csin C=ab2,则可得b=2sin A,a=2sin B,

所以S△ABC=12absin C=12×2sin B×2sin A×32=3sin Asin2π3-A=3sin A32cos A+12sin A=432sin2A-π6+1.

由△ABC为锐角三角形,可得0<A<π2,0<2π3-A<π2,解得π6<A<π2,

则有π6<2A-π6<5π6,于是12<sin2A-π6≤1,所以433≤S△ABC<23.

点评:解三角形中有关高线的问题时,除了掌握三角形高线的性质问题外,还需要将题目已知条件与待求式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正弦或余弦函数的值域、基本不等式等,将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来求解.

在高三备考阶段,三角形中的“爪”型结构问题作为中档题型的代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应采取多维度、多视角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深入探讨重点题型、多视角总结方法与解题规律,以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