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充分性在解题中的应用

2024-11-11张艳艳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11期

摘要:在进行解题教学时要善于思考,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教学境界,唯如此方是我们的教学之道.

关键词:充分性;应用;现象;本质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G\5波利亚有一句名言: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和老师每日都离不开解题,但如何解答数学问题成为当下师生关心的共同话题.每次考完试,总会听到学生感叹:这个题目我就差一步——检验就正确了.常常为此懊悔不已.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检验,什么时候不需要检验呢?下面以一道题为例,探讨一下.

1 问题呈现

问题已知函数f(x)=ax3-3ax2+3ax-a+2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

错解:f′(x)=3ax2-6ax+3a=3a(x-1)2.要使函数f(x)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f′(x)≥0在x∈[2,+∞)时恒成立,即3a(x-1)2≥0在x∈[2,+∞)时恒成立.因为当x∈[2,+∞)时,3(x-1)2>0,所以a≥0.

正解:f′(x)=3ax2-6ax+3a=3a(x-1)2.要使函数f(x)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f′(x)≥0在x∈[2,+∞)时恒成立,即3a(x-1)2≥0在x∈[2,+∞)时恒成立.因为当x∈[2,+∞)时3(x-1)2>0,所以a≥0.当a=0时,f(x)=2,为常函数,不具有单调性,与已知矛盾,所以a≠0.故a>0.

2 错因分析

本题正解与错解的区别就是一个验证了a能不能取等号,即a是否可以为0的情况,而一个没有验证.显然,上述问题需要验证.为什么需要验证呢?

首先,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分式方程的根,我们知道对于分式方程,求出根之后需要反过来验证,究其原因,下面就从一道题开始:解方程x+1x-1-4x2-1=1.常规解法(解法1)是:由x+1x-1-4x2-1=1,得(x+1)2-4=(x+1)(x-1),于是x2+2x+1-4=x2-1,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因此,原分式方程无解.

有学生可能会非常疑惑,明明解出来x=1,为什么原分式方程无解了呢?问题出在哪里?上面的每一步是不是都无懈可击?我们知道分式方程要有意义,分母不为0,分式方程的解是在其本身有意义的条件下求解出来的,并不一定是在实数集R范围内的解,因此,本题x-1≠0且x2-1≠0,即x≠±1.此分式方程是在集合{x|x≠±1}内求解的.由x+1x-1-4x2-1=1,得(x+1)2-4=(x+1)(x-1)这一步是错误的,原因有两个:

(1)方程x+1x-1-4x2-1=1是在集合{x|x≠±1}内求解的,而方程(x+1)2-4=(x+1)(x-1)是在R内求解的,因此它们解不等价;

(2)因为方程x+1x-1-4x2-1=1的左边可化为x+1x-1-4x2-1=(x+1)2x2-1-4x2-1=x2+2x-3x2-1=x2-1+2(x-1)x2-1=1+2x+1≠1,而右边为1,左边≠右边,方程本身两边不相等,或者说此时不能称为方程.因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连等式都谈不上,更不能称为方程.而根据结果x=1,即x2-1=0,由x+1x-1-4x2-1=1,得(x+1)2-4=(x+1)(x-1)这一步是方程两边同乘x2-1,即乘0,就相当于把不等式变为等式,如3≠1,但是两边都乘以0,就变为等式0=0.依此类推,如果两边同乘x-a,最后一定会得到增根x=a.因此,这一步是错误的.

上述分式方程的另一种解法(解法2)如下:

由x+1x-1-4x2-1=1,可得

x-1≠0且x2-1≠0,(x+1)2-4=(x+1)(x-1),

即x≠±1,x2+2x+1-4=x2-1,亦即x≠±1,x=1.

故原分式方程无解.

由于上面每一步都是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得到的,因此此时不需要回头验证.即p1p2p3……pnq,有p1,一定可推出p2;有p2,一定可推出p3;……;直到有pn,一定可推出q.每一步充分性都成立,根据充分性具有传递性,最后得出的结论q就不再需要验证.整式方程不需要验证,原因也是这个.而本题,若记p1:x+1x-1-4x2-1=1,p2:(x+1)2-4=(x+1)(x-1),r:x-1≠0且x2-1≠0,p3:x2+2x+1-4=x2-1,p4:x=1,

解法1中由p1不能推出p2,p1不是p2的充分条件,所以最后求出的方程的解必须验证,而解法2中p1rp2rp3rp4,每一步充分性都成立,所以最后求出的分式方程的解不必验证.

3 问题解决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大家必须厘清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之间的关系:

在某区间上,函数y=f(x)单调递增f′(x)≥0一定成立;但是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因为f′(x)≥0包含f′(x)>0和f′(x)=0两种情况,如果f′(x)≡0,则原函数y=f(x)是常函数,不具有单调性,就不能说函数y=f(x)单调递增.

怎样才能说明函数单调递增呢?只要函数对应的导函数不恒为0,允许有限个点处导数为0,其余的点处导数大于0,就可以了.

结论:在某区间上,f′(x)≥0且只在有限个点处为0,则函数y=f(x)单调递增.

记p:f′(x)≥0,r:f′(x)只在有限个点处为0,q:函数y=f(x)单调递增.

上述结论的符号语言为prq.

前述问题的解答是在缺少条件r的情况下由f′(x)≥0,得出函数y=f(x)单调递增,即由pq,进而求出a的范围,逻辑不严格,不具有充分性,因而最后必须验证a能不能取等号,即f′(x)=0是不是恒成立.

本题还可不需要验证而这样解:f′(x)=3ax2-6ax+3a=3a(x-1)2.要使函数f(x)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f′(x)≥0在x∈[2,+∞)时恒成立,且f′(x)不恒为0,即3a(x-1)2≥0在x∈[2,+∞)时恒成立,且3a(x-1)2不恒为0.因为当x∈[2,+∞)时,3(x-1)2>0,所以a>0.

最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解题时什么时候需要验证,什么时候不需要验证.

当p1p2p3……pnq,每一步充分性都成立,不需要验证q;否则,只要中间有一步充分性不成立,最后都需要验证q.

在数学中随处可见这种情况.如解三角形中多解取舍问题,原理就是大边对大角、大正弦值对大角.还有一个就是三角形是否存在的问题,计算出来的边或者角一定要检验是否使三角形存在.对于数列,一是等比数列的首项不能为0,二是在算出数列的通项或者前n项和后一定要检验对于n=1这种情况是否成立.对于圆锥曲线,一是利用韦达定理时一定要检验Δ≥0是否成立,二是利用点差法解决弦中点问题时一定要判断弦中点是否在曲线内,等等.

4 问题思考

数学解题之所以会产生增根,主要因为是在化简变形过程中使用的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导致转化不等价.这就需要我们有严谨的思维,理性地去认识问题的本质.

当下,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对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摒弃“机械刷题”的教学模式.如何克服机械刷题?这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焦点话题,也是我们目前必须研究的课题;否则,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笔者认为,在解题教学中,如果只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而不帮助学生分析解题过程背后的原理,学生就只能机械地照猫画虎,这样一来,当题目条件稍微一变,学生就无所适从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复制粘贴“解题过程”的行家里手,而不是教书育人的教学能手.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意识,这显然与国家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因此,在解题教学时要善于思考,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达到“一览众山小”的教学境界,唯如此方是我们的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