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与静态的巧妙融合:一道抛物线题的破解

2024-11-11陈杰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24年11期

摘要:依托一道高考模拟题中的抛物线问题,借助问题的动态与静态的巧妙融合,从代数、距离、焦半径等不同思维视

角切入,开拓数学思维,拓展解题技巧,合理变式拓展,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究学习,引领并指导数学教学与解题研究.

关键词:抛物线;动点;代数;距离;焦半径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类基本类型.此类问题,基于抛物线自身所具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属性,或者曲线所对应的平面几何的性质特征等,特别是抛物线的焦点弦或焦半径问题、抛物线的光学性质问题等,有效联系抛物线自身“数”的本质属性与“形”的几何特征,合理利用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来分析与解决,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四基”与数学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与选拔性,备受命题者青睐.

1 问题呈现

问题已知A(x1,y1),B(x2,y2)为抛物线y2=8x上两个不同的动点,且满足y1y2=-16,则|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

此题以抛物线为问题背景,利用抛物线上两个特殊的动点A,B所满足的条件(

隐含条件,AB是焦点弦)来设置,进而确定含有两动点的坐标关系式的绝对值之和的最值问题.

而在解题时,可以从所求式子的代数视角切入,利用纯代数法来推理与运算;也可以从所求代数式的结构特征视角切入,利用距离法来推理与运算;还可以回归焦点弦的本质,从焦半径公式视角切入,利用焦半径法来推理与运算.三个不同的思维视角对应三种不同的技巧与方法.

2 问题破解

解法1:纯代数法.

依题意可得|x1+y1+2|=y218+y1+2=18(y1+4)2,同理可得|x2+y2+2|=18(y2+4)2.

因为y1y2=-16,所以18(y1+4)2+18(y2+4)2=18[(y1+y2)2+8(y1+y2)+32-2y1y2]=18×[(y1+y2+4)2+48]≥6,当且仅当y1+y2+4=0,即y1+y2=-4且y1y2=-16时,等号成立.

所以|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6.

点评:纯代数法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对于代数式的变形与转化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借助绝对值的变化、代数式的配方等,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来分析与处理,过程简捷,步骤优化,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非常不错的“巧技妙法”.

解法2:距离法.

依题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n,n>0.

联立x=my+n,y2=8x,消去x并整理可得y2-8my-8n=0,则有y1+y2=8m,y1y2=-8n=-16,解得n=2,故直线AB过焦点F(2,0).

设AB的中点为M,则yM=12(y1+y2)=4m,xM=myM+n=4m2+2,所以M(4m2+2,4m).

设点A,B,M到直线l:x+y+2=0的距离分别为d1,d2,d,由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d1+d2=2d.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d1=|x1+y1+2|2,

d2=|x2+y2+2|2,

d=|xM+yM+2|2.

所以|x1+y1+2|+|x2+y2+2|=2(d1+d2)=22d=8(m2+m+1)=8m+122+6≥6,当且仅当m+12=0,即m=-12时,等号成立.

所以|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6.

点评:距离法的依据是所求结果中的代数式吻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自然联想到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转化与应用.距离法离不开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以及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点、直线等要素,综合起来加以应用与转化,得以实现代数式的最值的求解.距离法的求解比较容易构建,但解题过程要加以合理转化与巧妙应用.

解法3:焦半径法.

同解法2可得直线AB过焦点F(2,0).

由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数形结合可得x1+y1+2=|AF|+y1≥|y1|+y1≥0,同理可得x2+y2+2≥0.

所以|x1+y1+2|+|x2+y2+2|=|AF|+y1+|BF|+y2=|AB|+y1+y2=|AB|+8m.

而|AB|=1+m2|y1-y2|=1+m2·(y1+y2)2-4y1y2=8(1+m2).

所以|AB|+8m=8(m2+m+1)=8m+122+6≥6,当且仅当m+12=0,即m=-12时,等号成立.

所以|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6.

点评:焦半径法的应用前提必须是对应的直线过焦点,推理并分析直线的性质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而焦半径法的应用,可以结合抛物线的定义,以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是一种不错的解法.同时,焦半径法的应用,也给此类问题的深入探究与变式拓展提供方向,为深度学习提供条件.

3 变式拓展

3.1 改变条件

根据原问题的焦半径法,其中利用了抛物线中的定值“y1y2=-p2”,为确定直线AB过焦点F提供条件.那么改变问题条件,从抛物线中的另一个定值“x1x2=p24”入手加以创设,得到以下对应的变式问题[1].

变式1已知A(x1,y1),B(x2,y2)为抛物线y2=8x上两个不同的动点,且满足x1x2=4,则|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

解析:依题,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n,n>0.

联立x=my+n,y2=8x,消去y,得x2-(8m2+2n)x+n2=0,则有x1+x2=8m2+2n,x1x2=n2=4,解得n=2,故直线AB过焦点F(2,0).

由以上联立的方程,消去x并整理可得y2-8my-8n=0,则有y1+y2=8m,y1y2=-8n=-16.

由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数形结合可得x1+y1+2=|AF|+y1≥|y1|+y1≥0,同理可得x2+y2+2≥0.

所以|x1+y1+2|+|x2+y2+2|=|AF|+y1+|BF|+y2=|AB|+y1+y2=|AB|+8m.

而|AB|=1+m2|y1-y2|=1+m2·(y1+y2)2-4y1y2=1+m2·64m2+64=8(1+m2),所以可得

|AB|+8m=8(m2+m+1)=8m+122+34≥6,当且仅当m+12=0,即m=-12时等号成立.

所以|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6.

故填答案:6.

3.2 改变设问

根据原问题的距离法,合理改变题设条件或含有两动点的坐标关系式的所求代数式,以更加复杂的题设条件或直线方程形式来设置,给距离法的应用提供条件,得到对应的变式问题.

变式2已知A(x1,y1),B(x2,y2)为抛物线y2=8x上两个不同的动点,且满足x1x2+y1y2=0,则|x1+y1+2|+|x2+y2+2|的最小值为.(参考答案:18)

变式3已知A(x1,y1),B(x2,y2)为抛物线y2=8x上两个不同的动点,且满足y1y2=-16,则|x1+3y1+6|+|x2+3y2+6|的最小值为.(参考答案:10)

4 教学启示

依托抛物线的方程与基本性质,结合抛物线自身“数”的本质属性与“形”的几何特征,给涉及抛物线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基于此,为问题的深入拓展与变式应用提供条件,为深度学习与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问题的题设条件与解析过程入手,依托“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巧思维探究,妙方法拓展,进一步提升问题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等,成为更加全面、细致地考查学生的“四基”与“四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韩文美.焦点之弦,灵巧善变——基于一道教材例题的探究(抛物线)[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2022(11):1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