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力”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路径

2024-11-07王敏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8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小学班主任

[摘 要]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把育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为关键任务,而如何使这项心灵工程落到实处,让德育效果转化为学生的幸福生长,这是班主任面临的重要挑战。新时期的班主任应积极秉承正确的育人观念,通过构建教室环境、规范班风班纪、实行岗位评价打造幸福班级文化,培育乐善之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导师育人、家长协同共育、方法交流共享构建协同育人联盟,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运动为身体赋能、劳动促素养提升、游戏塑积极心理开展多彩班级活动,赋能身心成长;通过开拓多元课程资源,培育关键能力,努力探索创建和谐幸福班级,从而使学生成为乐学善学、身心健康、敢于创造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幸福力;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在小学课程学习中,班主任在教会学生丰富多元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幸福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成为有梦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信念的时代新人。“幸福力”,源于《积极心理学》一种的相关内容,指的是人感知和获得幸福的能力,是人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健康程度、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理想的教育应是培养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班主任可以基于“幸福力”这一视角,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幸福资源,探索班级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打造幸福班级文化,培育乐善之风

班级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和能力素养的重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创设震撼学生心灵、触动学生情感的班级文化,促使其在成长道路上乐观积极、坚韧不拔。班主任应创设温馨融洽的教育生活环境,紧紧围绕“幸福”这一主题实施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逐渐建立对班级的归属感,促使学生真正融入班级,做好班级的小小代言者。

(一)构建教室环境,渲染德育氛围

在小学德育中,班主任应积极构建以“幸福”为主题的德育环境,营造温馨优美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丰盈精神生长。学生们在学校耳濡目染到的一切,都能涵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温馨优美的教室环创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归属感,让学生有“家庭”的感觉。班主任分区域建构教室内的各个场域,有经常换新的“书香阅读区”,提升书香气息;有诉说心愿的“集体心愿墙”,合理规划生活;有发奋向上的“经典格言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有放置生活用品的“温馨服务区”,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有调节情绪的“情绪冷静区”,促进学生的品格生长。班主任通过教室环境建构,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学生在意趣结合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规范班风班纪,促进自主发展

为了培育具备“幸福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促使其养成较好的学习态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定“幸福”班级公约。班级公约包括很多方面,班主任面向班集体创意征集班级名称,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幸福”这一主题,设计班级文化方案,在合作讨论中定义班级文化内涵。班主任通过设计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提升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形成对班级共同体的认识;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文化设计票选活动,票选出最有人气、最接地气的班级名称,促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构建班级共同目标,从而形成同频共振。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经过学生票选,所在班级名称为“小荷班”,以荷花高洁的品格为班级文化内核,在班风“身心自强、言行自律、学习自主、人格自信”的价值引领下,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团结、友善的集体环境。

为了促进学生在纪律、习惯、卫生等方面的发展,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做幸福的学生”作为培养学生习惯的切入口,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因为努力才能收获幸福”的价值内涵。班主任应在常态化学习管理中引导学生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生活作息要合理规律,饮食要健康,促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习惯方面,班主任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要专注,做事要认真,遇到困难乐于与他人讨论解决,每天勤学善思。为了强化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开展了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制定在卫生、习惯、上课等方面可视化的量化考评,促使学生在实际表现中具备一定的争先意识,同时,教师对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的学生时常给予鼓励,促使学生在积极表现中形成自信阳光的心态。班主任还通过定期开展班会活动,引导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小组得分情况,分析可以改进之处,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个别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幸福,班主任建立自主积极的班级岗位制度,围绕岗位设置、岗位选择、责任内容、岗位培训和岗位轮换等方面,构建人人愿意做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民主、个性和平等中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对班级劳动岗位进行具体细分,例如在班级内设置“电灯管理员”“图书小管家”“班级小花匠”“白板管理员”“午餐小管家”“一日值班员”等职位,促使每位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不同的岗位职责,体验到班级中不同岗位的不平凡,促使每位学生都能油然而生为班级服务的责任感。

(三)实行岗位评价,发挥自我效能

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还应实行岗位评价,让每位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班长评价和督促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和纪律委员等,部长评价部门内具体负责某项职责的负责人,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评价和督促班长。班主任在班级内设置的班级岗位类别不同但是都互相平等,每周班级内评出学习之星、管理之星、读书之星和进步之星,只要表现好,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该荣誉。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通过在班级微信群颁奖、打电话给家长表扬等形式,促使学生在集体氛围中获得成就感,切实增强他的进取心。

二、构建协同育人联盟,提升学习能力

为了构建更为和谐的幸福班集体,班主任以协同育人为抓手,积极联合学生互助合作、全员导师、家长资源等方式共同助力学生专注力和学习力的提升,促使学生感受到幸福教育的温度,在和谐共育中获得生长。

(一)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德育中,班主任应教会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帮助学生巧妙运用集体的力量获得能力的生长。班主任结合不同学生的能力、特长、性格等差异,将学生分成3至4人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组内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全员导师育人

班主任可以积极联合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导师育人,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积极询问各个任课教师,使学生在深层交流中习得高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科背后的趣味知识。例如,在学习一些红色经典教材课文时,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画一画这些英雄人物的画像,并讲述这些英雄人物背后的故事,在活动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给学生们讲解有关排球的基本知识,并播放电影《夺冠》,深刻体悟中国健儿的奥运精神,学习女排身上奋力拼搏的运动精神。班主任通过以全员导师育人为主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理解学习的本质,切实提升学生的进取心。

(三)家长协同共育

为了能让学生实现更幸福、更自由、更完整的教育生长,班主任应积极联合家长资源,通过开展家长学堂、签订成长陪伴条款等活动,督促家长尽力做好监督任务,在陪伴和交流中促进孩子的进步与成长。班主任通过建立与家长、学生的紧密联系,才能使得德育工作更深入人心。

(四)方法交流共享

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班主任定期开展学习方法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有学生分享自己科学合理的高效学习方法,有学生则分享自己的错题集,还有学生则分享自己制作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如此,学生可以在方法和经验的深层交流中提升学习效率。

三、开展多彩班级活动,赋能身心成长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培养学生的健康力,在常态化的教学生活中塑造健康的体质,培育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让学生提升获取和感知幸福的能力,拥有强大的身心素质。

(一)运动为身体赋能

班主任可以通过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校内阳光体育运动等形式赋能学生的健康生长,促使学生在运动中提升身体素质,享受身心健康成长的幸福感。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班级一周阳光体育运动,组建球类、啦啦操类、田径类、武术类等运动小组,巧妙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锻炼,定期开展班级各项体育技能比赛,在运动流汗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抗挫能力。班主任还鼓励家长一同参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参观野生动物园、红色基地研学等活动,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基础上调节学生的心理素质,丰盈其精神生长。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积极鼓励家长在周末期间带领孩子们积极开展家庭户外运动,通过开展爬山、露营等活动,促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调节、释放压力情绪,从而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

(二)劳动促素养提升

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劳动能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心态和幸福的感觉。班主任应在班级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愿劳意识,加强其劳动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班主任可以巧妙利用班会课、晨会课,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多渠道深化学生的愿劳意识;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劳动技能比赛、教室整理等活动,评选出“班级劳动小能手”“班级小管家”等,提升学生的愿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

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督促学生的家务劳动中来,通过设置“整理收纳”“厨房烹饪”“衣服洗涤”“植物种植”等家庭劳动清单,鼓励孩子在家庭中承担常态化的家庭劳动,学习家务技能。例如,班主任以“家常菜烹饪”为例,让学生在班级自主抽签,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烹饪工作,并以视频拍摄的方式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在锤炼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学生可以深刻体悟到父母的辛苦和家庭生活的幸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亲子关系。

(三)游戏塑积极心理

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具有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处于敏感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心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缓解学生的厌学和烦躁情绪。为此,班主任利用每周班会课,带领学生开展了水枪、投掷气球、踩气球等心理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在游戏的互动参与中体会如何抑制不良情绪,培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幸福力,班主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情景剧排演活动,通过情景剧排练和编写,引导学生在排练中探索内心,在演绎中解决关键问题,获得心灵疗愈。

四、开拓多元课程资源,培育关键能力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能拓宽学生的社会阅历,开拓学生的见识眼界,培养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逐渐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家长的职业和特长,充分挖掘其身上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经典阅读课程”“红色历史课程”“职业体验课程”以及“劳动实践课程”。以“职业体验课程”为例,班主任可以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进行职业课程,促使学生在家长的讲授中增强对职业的体验和感知,以梦想引领学生的实践体验,以规划促进学生的行动意识,将个人规划融入“中国梦”。班主任还应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价值,每周围绕一个主题,在德育熏陶中厚植学生的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五年级开展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可以开展“上下楼梯靠右行”“眼中有他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学习的主人”“拥抱阳光”等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明白更多关于安全、学习、心理、做事等方面的道理,真正成为积极向上、有责任感、有梦想的时代新人。

班级中蕴含着无穷的资源,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域。班主任应积极挖掘班级资源,围绕时令节气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班主任在班级开展了“创意回收”等活动,让学生从了解、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到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能源、二次利用,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的学生将牛仔裤剪一剪、拼一拼,变成了购物袋;有的学生将废弃奶粉盒加上海绵变成了柔软的沙发……这些新颖且有创意的发明小制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家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能量站,班主任应积极联合家长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班主任可以每周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打卡、亲子游戏等活动,并在家长开放日进行读书分享。与此同时,班主任还积极倡导家长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知情意行方面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有限的学校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精神生长的所有需求,班主任应充分挖掘积极的社会资源,联合家长精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观摩、体验中激发学生生活的热情,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以提升学生的幸福力为使命,深入探索班级文化发展,努力钻研班本德育课程,从班级、家庭、社会三个不同场域为他们提供幸福的能源补给站,促使学生在学习、感知、体验实践中涵养人文品格,拓宽国际视野,陶冶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成为乐学善学、身心健康、敢于承担、乐于创造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方亚军.用好班级微信群,加强家校沟通[J].湖南教育(A版),2022 (11).

[2]王海燕.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J].天津教育,2024 (17).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小学班主任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分析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