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管理中班本德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4-11-07万玉珍
[摘 要]班本德育课程是一种育人的手段,也是一种育人的路径。通过班本德育课程,可以让德育活动有计划、让德育活动有依托、让德育活动有形式、让德育活动有记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提升班本德育课程的建构水平、实践水平,创新班级德育活动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班本德育课程;班级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管理
广义地来说,班主任工作就是班本德育课程的实践。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命成长是班本德育课程实践的旨归。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建构班本德育课程、创新班级德育管理。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登高望远、提要钩玄,要公平地关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差异性地关注班级中独特的“这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自我认同。
一、班本德育课程让德育活动有计划
建构班本德育课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以保障班级德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在班级德育课程建构过程中,班主任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班级德育课程可以细化、具体化为班级的工作台账系统,将班级工作的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呈现出来,以便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班级工作的年计划主要指向班级发展的长期愿景。在确定长期愿景时,班主任既要着眼于班级的过去,更要立足于班级的当下,还要面向班级的未来。要关照班级管理特色、班级管理历史、班级管理追求等。班级管理工作的年计划,是班级的一种宏大的德育规划、谋划。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从整体上、宏观上对班级德育工作予以定位,同时还要对班级德育具体工作予以指导。班级德育活动的月计划、周计划既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具体入微的指导,同时又要根据相关的学校工作计划、相关节日、相关主题周教育活动等展开。如围绕每一周的“文明班级评比工作”,笔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就出台了《班级文明我争光》《班级文明管理制度》《班级文明考核制度》《班级文明规范制度》等。这样的一些制度、措施,就是班本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它保障、规范了班级争创文明的过程。在建构文明规范制度的基础上,笔者还将班级管理层级化,在班级内建构了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班级文明管理网络,确保班级德育课程的实践。不仅如此,笔者还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将学生的每一天的学习、活动表现记录下来,以便表扬、激励与批评。可以这样说,班本德育课程有效地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德育管理的主体。
班本德育课程的建构,是德育课程落地生根的重要的、现实性举措。班本德育课程的建构,让班级管理理念更加地清晰,让班级管理的架构更加地科学、规范,让班级管理的制度更加明晰、合理,让班级活动更加有序、有向。班本德育课程建构,能在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实践中建构一个现实性的场域,能让德育课程活动真正地、有序地展开。班本德育课程的建构、完善为班主任的班级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直指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班本德育课程让班级德育活动有依托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直接关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养发展。作为教师,要充分应用班本德育课程,促进班级德育管理不断完善。作为班主任,要精心规划学生的成长目标、细化德育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在班级德育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可以邀请科任教师、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的管理,促进班级活动的日常运作。让班级德育管理活动成为“人人抓”的良好格局。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建构班本德育课程,而且要充分应用班本德育课程,通过班本德育课程,促进班级德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完善。在班本德育课程实践中,班主任要善于赋权、放权,赋予学生德育活动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德育活动自主谋划、设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而应当任人唯贤。比如在“我有一颗责任心”的班级德育活动中,笔者以学生每天在学校整理自己的课桌与书包、在家中整理自己的床铺、在就餐时收拾好自己的碗筷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班级的晨会、班会时间,利用每周值日中队、综合实践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平台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班级德育课程——《中小学守则》《班级守则之歌》等,让学生对自我的责任心进行审视。“自己在学校做得怎么样?自己在家做得怎么样?自己做到了慎独吗?”在活动中,笔者让学生采用“图片+视频+文字”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德育活动。通过这样的班本德育活动的实践,让相关的班本德育课程不是简单地张贴在墙面上、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班本德育课程,促进了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提升。在日常的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制定每周、每月的责任清单,对照自身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明确目标、落实行动。
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赋予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较大时空(包括物理时空、心理时空等)。作为班主任,要树立一种“大德育观”“大教育观”,将相关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安全、礼仪、心理健康、劳动等教育等融入其中,从而让德育活动更具有融通性、跨界性、普适性。作为班主任,要有意识地用班本德育课程不断完善班级德育活动管理,能让班级德育管理活动抵达“无为而无不为”的本真境界。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班本德育课程的引领、启发等的育人功能,彰显班本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让班本德育课程成为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媒介。
三、班本德育课程让班级德育活动有形式
班级德育课程丰富、优化了班级德育活动,让班级德育活动有形式。歌德说,“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在班级德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研讨方式、体验感受方式、深度研究方式、圆桌会议的方式,等等。班级德育课程,能升华学生道德认知以及价值判断,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能让学生融合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班本德育课程,为“五育融合”落地实践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班本德育课程实践中,教师要开发活动形式、活动方式,要优化活动的方法、策略,要设计活动的路径、搭建活动的支架等。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辟“道德微讲坛”活动,由学生讲述道德故事。道德微讲堂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场所可以选择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时间,也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等相关的盈余时间、边角时间等。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研讨时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围绕着道德微讲坛活动参与研讨,要鼓励学生对相关的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对相关的道德阅读活动展开积极的推介分享等。如笔者在班本德育课程微讲坛活动中将讲坛内容分为家事、国事、天下事、史事等相关内容、系列。如针对班级有许多的学生家长接送学生的途中闯红灯,开设了“我看交通法规”的讲坛活动,让学生通过班本德育课程的教育,去积极宣传交通法规,并且给出普及性的安全出行小贴士;针对学生在假期中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开设了“怎样休假才更合理”的班级圆桌会议研讨活动;针对学生在校就餐挑食、浪费等现象,设计研发了“光盘行动你我他”的小品表演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开展就餐光盘、净盘等活动。通过这样多样化的班本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关怀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批判性地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口,让学生发表自我独特的、独立的见解与主张。班本德育课程的实践,要充分拓宽、延伸育人的时空,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实践。要引导学生将研讨与自身的实践结合起来,并应用集体研讨的智慧、见解和主张,去指导自我的实践,优化自我的行为和价值选择。通过班本化的道德微讲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的周遭生活,让学生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研讨周遭的社会现象。
班本化的德育活动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德育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力,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的道德价值要求,促进学生积极的道德践履能力。在班本化德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去判断、去感悟、去明理。通过班本化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班级整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班本德育课程让班级德育活动有记录
班级德育活动不应是一种功利性的活动,它应当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班级德育活动不是要让活动走过场,而是要有记录、有反思、有总结、有评价。在班级德育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要通过班本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对班级活动“回头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总结班级德育活动经验。为此,要加强班级的德育课程管理。首先要分析班级德育管理目标,其次要分析班级德育管理过程,再次还要分析班级德育管理方法,最后是要分析班级德育管理数据等。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就引导班干部成员每天记录班级德育管理日志。这些日志不仅成为学生班级学习、生活的剪影,而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一面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日志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着的班级德育课程。班级日志有助于督促、矫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动态性、发展性的评价。借助于班级日志,班主任能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的情况,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解决相关的问题、障碍、困惑等,从而让班级管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让班本德育课程指导学生“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作为班主任,要不断丰富、发展班本德育课程,提升班本德育课程的管理效能。借助于班本德育课程,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文明礼貌、学习风气、生活习惯、行为表现、仪容仪表等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借助于班本德育课程,教师可以设计研发系列化的举措,让班级管理更贴合、更接近学生个体、群体的实际状态。实践证明,班本德育课程能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能。因此,在实践中,班主任要自觉地、不断地丰富班本德育课程的内涵,推动班本德育课程不断向前发展。
班本德育课程建设应当“育理想”,应当融入学生的兴趣、志向等,应当蕴含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将相关内容融入、渗透到班本德育课程之中,让班本德育课程能真正地“立德树人”。班本德育课程能开掘学生的学习、生活潜质、潜能,能引导学生积极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在班级建设、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班本德育课程的样态和功能会随着班主任的理解、诉求和能力提升而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班主任,要给予班本德育课程实践以及时、恰当、有效的支持,让班本德育课程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班本德育课程是一种育人的手段,也是一种育人的路径。班本德育课程是一种基于班级发展的课程,也是基于学生身心成长的课程。作为班主任,应当有一种“我就是课程”胸怀、气魄,来推进班级德育课程的改革,让班级德育课程向更有助于学生素养发展的深处推进。在建构、完善、提升班本德育课程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地发掘相关的育人资源、素材等,不断地丰富班本德育课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提升班本德育课程的建构水平、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晓玲.班本德育课程:关怀学生的自我认同[J].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63):34-37.
[2]李义胜.从技艺到行动:学校德育技艺化的伦理反思——基于阿伦特“行动”理论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7(5).
[3]钟晓琳,朱小蔓.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