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戏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28刘海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8期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经历时间长河淘洗所留下的文化宝藏,学习文言文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也是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有效方式。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入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与现代文有很大区别,教师应采取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领悟文言文可感的内在意蕴,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司马光》是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0个字,讲述的就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学生大多已经通过绘本或故事书了解了故事内容,但是这么简短的表达形式还是第一次见,对文言文的学习既感到好奇又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胆怯心理,可以设计微戏剧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微戏剧被赋予“轻骑兵”的称号,由于其创作简单、表演轻松,深得小学生的喜爱,学生作为观众也非常喜欢观看微戏剧。教师可以将微戏剧与文言文勾连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本文结合《司马光》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利用微戏剧开展具身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让他们能够快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如用播放音频、视频等方式营造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氛围,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动画片,播放时先去掉片头字幕和整个动画片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这部动画片的名字,以此迅速唤起学生对司马光的印象。接着让学生根据无声的画面猜一猜剧情,之后定格某一个场景,让学生猜一猜画面上的人物在说些什么。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教师播放有声片段,验证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顺势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学习任务:(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领悟司马光急中生智、勇敢果断的品质。(3)提取故事核心,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故事叙述顺序,小组合作创编微戏剧并表演。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采用微戏剧的具身学习方式,以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好感,还能激发学生对动画片的角色表演的兴趣,为后面完成微戏剧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读课文,提炼剧本对白

微戏剧主要是以语言对白为主,表演微戏剧首要是对剧本的编排。教学过程中,创设以“提炼剧本对白”为任务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生细读课文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原有的对话提炼成剧本人物的对白,根据需要适当添加新的对白。创编“微戏剧”,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剧本内容主要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完成,教师则是指导学生学会创编的方法。

《司马光》字字珠玑,细细品味能发现很多“奥秘”。如“群儿戏于庭”中“戏”的意思是游戏,小孩子喜欢玩的游戏项目有很多,可以设想这些小孩子正在私塾里读书学习,下课了他们就到庭院里玩游戏,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会儿玩丢沙包的游戏,一会儿又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人物之间的对话。文言文言简义丰,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文中人物还会说哪些话,会怎么说。比如“没水中”的小孩会发出什么声音呢?也许一开始吓得哇哇大叫,后来呛到了几口水,大声咳嗽,继而放声大哭,要是呛到了更多的水,发不出声音来了,可能要被淹死了。又如“众皆弃去”中的小孩子在离开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个小孩一边快速奔出院子一边大声呼救:“快来人啊,有小孩掉进水瓮里了!”一个小孩惊慌大叫:“不是我推他掉进水瓮里的,是他自己脚下一滑,不小心掉进去的。”一个小孩大声哭喊:“水瓮里有落水鬼啊,有小孩被拉进水瓮里了。”一个小孩大喊:“啊——啊——有人掉进水瓮里了,有人掉进水瓮里了。”这样设计人物对白,就把文言文中小孩子遇到危险情况时惊慌失措的语言给“寻找”了出来,使得文言文的学习变得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学生对文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可能设想不出对白,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提炼剧本台词。如:院内的小孩看到瓮被砸破,水奔涌而出时,会说些什么呢?掉进瓮内的小孩顺着水流冲出了瓮以后会说些什么?当大人知道小孩子因为贪玩掉进水里会怎样批评他们?看到司马光沉着冷静,第一时间救出落水的小孩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提炼和想象文言文中各个场景中人物的对白台词,学生对这些人物形象会有更鲜明的感受。

三年级学生对如何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利用提炼剧本对白的方式以及对留白处展开丰富想象来学习文言文,学生都能从文本中寻找依据,轻松地将文言文的语言转化成剧本对白,从而顺利地理解文本内容,消除学习文言文的害怕心理。

三、选定角色,合作扮演剧本

微戏剧是集体表演活动,剧本中各个角色相互关联,是体现剧情的主体。教师提炼完剧本中人物对白的框架后,基本确定了整个剧情的发展脉络,接下来就要让学生选定角色,利用表演进行具身学习,在合作中共同演绎剧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言文的深刻理解。

首先,确定《司马光》微戏剧中的人物个数,从“群儿戏于庭”中的“群”字和“众皆弃去”中的“众”字中可以发现参与这个游戏的小孩子的人数比较多,那么在表演时是否需要全班同学都去担任“游戏者”的角色呢?如果学生都去表演捉迷藏的游戏,气氛就会过分活泼,反而显得乱糟糟的,应该精简游戏的人数。仔细辨析主要角色,除了司马光、掉进水瓮的孩子以外,还有在惊慌中呼救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主要是被吓哭的、跑出去喊大人的、想要使劲推翻水瓮的、站在原地干着急的,因此可以设计六人为一组进行表演。要表演就得排演,以戏剧排演为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以组长为“领头羊”,分配小组成员担任各个角色,分配任务,遇到困难共同协商解决。比如为了表现人物的特征,除了熟练掌握语言对白以外,还要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依据课文中的动词“戏、登、跌、去、持、破”设想各自的动作,“一儿登瓮”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他在游戏时偶然看到瓮中有一个自己好奇的东西,想要靠近去看看;或许他想要冒险,尝试在瓮沿上“走钢丝”;或许他们正在捉迷藏,他想躲到瓮里面不被人发现;或许丢沙包时不小心把沙包丢进瓮里了,他没有过多思考就去捞沙包……以此确定“足跌没水中”的动作。还比如“光持石击瓮”中,司马光是在哪里看到石头的,怎么搬来的,又是怎么敲击瓮的,击瓮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又会说些什么话等等。文言文中的“隐身人物”也可以出场了,如最后大人听到呼救的声音,连忙赶来,正好看到“水迸,儿得活”的情形,设想他表扬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场景以及对众多小孩进行安全教育的场景等。如果这样设计的话,小组合作时应该增添一名学生,或者请老师担任这个角色一起演一演。师生还可以共同合作,设计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假山、水瓮、大石块等,使得表演更加生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微戏剧的彩排,各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在扮演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则根据课文内容继续深入学习,在研讨中达成对文言文的共识,在拓展中挖掘文言文的内涵,在表演中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

利用微戏剧学习文言文,改变了文言文学习枯燥难解的现象,学生把文言文中的语言与剧本的对白、有趣的情节进行有机融合,转化剧本对白,锤炼剧本情节,通过具身学习创编成生动有趣的微戏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顺利破解了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