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2024-09-28毛会彬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8期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习作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课标在“学段要求”中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于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是写话的重要形式,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平稳过渡。

看图写话教学要根据图文结合的特点,抓住“看”和“写”这两个关键点,找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笔者从“看图”和“写话”两个方面来谈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指导方法。

一、变化之中学“看图”

教看图就是教观察。看图写话的主要凭借是“图”,第一步是“看”。这里的“看”就是观察,观察时要用眼,也要用脑;要能够看清、看懂,还要能分清主次和事物间的联系,甚至能从静止的画面中“看”出场景和故事来。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避免方法单一、形式单调,要运用变化之道,激发学生兴趣,明确观察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做好对图像信息的消化和转化。

1.化繁为简,聚焦重点

在看图时首先要明确图画的主题和重点。学生观察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会被细枝末节的内容吸引,对图画的观察往往没有主题和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化繁为简,学会聚焦,突出重点,明确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选准聚焦点,也就是突出画面中的主要内容,写话时重点描写,略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一笔带过。

如何选择聚焦点?在观察图画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主题。对于给定题目的图画,当然是根据题目明确主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题目自拟、内容不限的图片,这些图片主题的确定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认为写话要求不限定主题就是没有主题。其实,不限主题并不是没有主题,题目自定就说明要自己确定主题。面对同一幅图画,如果确定不同的主题,观察的角度、选择的画面内容都会随之有所差别。比如一幅包含桃花、梨花、菜花、河水的乡村风景画,若以“家乡的梨花”为题,就要重点观察梨花,清澈的河水和粉红的桃花都更加衬托出梨花的洁白。若以“美丽的家乡”为题,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美景,绿水环绕,春意盎然,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梨花只是画面中的一部分而已,画中的景物都能用来表现家乡的美丽。

明确了主题,选择了聚焦点以后,平面的图画仿佛就变得立体了,不同的事物在图片中就有层次、有重点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一般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及近、由局部到整体等。观察图画时做到有重点、有顺序,写作时就能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变静为动,丰富内容

在看图写话中,除了“春天来了”“花园一角”这样的景物图,还会遇到很多以小朋友(小动物)为主角,来呈现生活化(拟人化)故事的图片。画面是定格的、静止的,所表现的内容比较简单,小学生明确图意并不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画面,有些小学生只会做简单介绍,用“有……有……”的句式,两三句话就把图上的事物介绍出来了,写出来的句子大同小异,甚至用的词语都如出一辙,表达较为单调,内容过于单薄。

如何在面对这类图片时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用好动词,写出图中人物(小动物)的动作。如在描写“捉迷藏”(见图1)这幅图时,不能简单地叙述为“有小猫、小猪、小狗、小鸟、小兔和蝴蝶,它们在捉迷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写出每个小动物的动作来:“我们会用到哪些动词呢?”学生肯定会想到“伸、捉、躲、捂、钻、探”等。“哪个小动物躲藏的方法最巧妙呢?”学生会注意到蝴蝶轻轻地落在小花猫的头上,不发出一点儿声音……图中的小动物动起来了,故事就有意思了,描写也会更精彩了。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可以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让画面中的人物(动物)活起来。表演的过程就是表达的过程,而且是独具个性的表达过程。如教师引导:“根据画面上的内容说一说小马怎么过河,小兔子怎样采蘑菇,小朋友怎么栽树,然后分小组动一动、演一演。”为了顺利表演出来,让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场景,学生会调动起一切与之相关联的认知经验,会想到做过的游戏、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动画片,会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体验、观察过的有趣现象,甚至听说的或者是假想中的各种奇怪的事情。有了这么多丰富的体验,画面中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都可以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3.无中生有,放飞想象

内容写多了,如何避免千篇一律呢?观察是前提,想象才是灵魂。图是一样的,但学生的想象力是千差万别的,想象可以给画面插上神奇的翅膀,使思维进入更广阔的空间。一般的看图写话会有几个引导性和提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图画重点,关注主要对象。但真正的想象会跳出问题,放飞思维,独具慧眼,想到问题之外的问题,看到画面以外的画面。

“角色代入法”能设身处地进行思维和想象,“满足学生角色代入的需求”,创设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看图写话“小兔运南瓜”(见图2):“如果你就是这只小兔,请你说一说,你的这个大南瓜是哪里来的?你准备怎么运回家?妈妈看到大南瓜会怎么说?”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发散思维,互相启发,尽量说出更多的可能性。

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有:路上捡到的,别人送的,地里摘的,打工挣来的,花钱买来的;借辆小车推回家,找朋友帮忙抬回家,像轮子那样滚回家,找快递送回家;妈妈会夸奖它,妈妈告诉它更好的方法,妈妈惊奇得都不知道说啥了……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大胆丰富,会出现极为夸张的内容,甚至存在不合理的部分,但教师不必急于否定,只要合理引导,帮助学生适当调整纠正即可。想象既是画面的补白,又是画面的延伸,可以使有限的画面活起来。

4.增光添彩,关注细节

看图时不仅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发挥合理想象,还可以对图上的一些细节加以补充和完善,写话时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往往就会成为亮点。看图写话时,学生往往面对的是一幅幅黑白单调的图片,如何通过粗线条的、笼统的图片感受细节的真实呢?如同做数学题时画辅助线一般,学生也可以拿起笔对图进行增光添彩。

如“放风筝”(见图3):“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同学们看看图上还可以增添哪些内容。”

我给奔跑的小哥哥画上了汗珠,他肯定玩了很长时间了。

我把花草树木涂成了彩色,还把小朋友的脸也涂红了。

我在小妹妹的后面画了一条小花狗,正追着她一起跑呢。

我在空中画上了几只小鸟,小鸟肯定也来和风筝比赛。

涂上颜色,使画面更赏心悦目;补充细节,使画面更丰富多彩。这里的绘画并不需要什么技巧,需要的是善于思考、善于想象的大脑。学生能把这些画出来,在写话时,描写原图内容的同时,再把这些细节部分表达出来,文章一定会非常生动,非常精彩。学生在涂色补充的同时一直在思考色彩和画面内容,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样,看到的是色彩鲜明、人物鲜活的影像,写话时自然就精彩多了。

二、循序渐进练“写话”

学生会观察图画,能抓住重点,会想象画面,也能想到细节,给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有了写好的信心和兴趣。但是此时离写好段落还有一定的距离,由“敢写”“想写”到“会写”“善写”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指导,让学生经历由说到写的训练。

1.先说后写

新课标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指出,“看图说话,能描述一幅图画的主要内容,说出多幅图画之间的内容关联”。首先要求的是“说话”“说出”。而且要求表达时重点突出,连贯而有条理。俗话说“我手写我口”,如果口头表达主次不明,语无伦次,必然也将影响到书面表达。在写话之前先进行口头表达训练,特别容易取得写话能力的发展。口头表达训练利用声音,方便高效,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表达若有遗漏可以及时补充,如有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能够做到一人发言多人受益,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时,教师要及时鼓励那些语言独到的学生,多对他们进行启发:“谁能和他说得不一样?”“类似的句子还有哪些?”“这几句话的顺序可以调整一下吗?调整之后意思有没有不一样?”“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话方式?”如果遇到口头语言表达困难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同时降低难度,一句一句引导,说不出一段话就先说好一句话,说不好一句话就先努力说好一两个关键词,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不必操之过急。

在说和写反复交替的实践训练中,我们会发现,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口语先行,先说后写,使学生在写话时更加胸有成竹,表达更流畅,下笔更从容。

2.从仿到创

从模仿到创作,先模仿再创新,是低年级写话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模仿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模仿是一种本能,符合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低年级的写话是从零开始的写作训练,初学写话,模仿是一种最便捷、最直观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读得多了,学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学习看图写话,先看图,再思考,如果学生心存畏难情绪,不敢下笔,教师也不必急于让学生写作,教师先示范,由扶到放,让学生先模仿再创作,在模仿的过程当中克服畏难情绪,对写作由陌生到熟悉,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如看图写话“运木头”(见图4),内容是小猪、小熊和小猴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运一根木头回家。

图中的三个动物,都做同一件事——运木头。虽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情节有类似的部分,构成一种递进的重复。教师可以重点示范其中的一部分,如小猪运木头的部分:

小猪的力气是最大的吗?小猪用什么方法运木头?谁来说一说、做一做小猪的动作?小猪成功了吗?你认为它的方法好吗?

讨论以后,教师再出示这部分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也看到写作成果,再写小熊和小猴运木头的时候自然就敢于尝试,甚至得心应手了。

3.由简入繁

看图写话要经历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一般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结构,先点出主题内容再加以细化。如同扩句一般,写好一句话乃至一段话的过程如同画好一棵树,可以先画出树干,再添枝加叶。同样是“放风筝”(见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呢?

小明和小红在放风筝。(谁+干什么。)

有了树干,就可以长出树枝了。两条树枝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地点。

星期日,小明和小红在公园里放风筝。(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有了树枝,就可以长出树叶了。此时可以写出玩的内容和玩时的心情。

星期日,小明和小红在公园里放风筝,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还可以在哪里添枝加叶呢?可以写天气情况,公园的环境,什么样的风筝……

看图写话应该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注重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书面表达。在教学写规范句式之后,再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形容词,学习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方法,使学生的表达更丰富,描写的句子更具体。熟练掌握了书面表达的技巧,可以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遵照新课标理念,树立学科育人观念,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象,并鼓励学生反复修改,用积极的评价策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将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砀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