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理念的课堂教学内容重构
2024-09-28陈颖
立足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视角,智慧地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让学生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是当下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应然旨归。教学中,围绕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构建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和实践情境,凸显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支架搭建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如此智慧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重构情境任务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围绕学生的学,积极构建结构化、模块化的情境任务,可以让学生在目标清晰、指向明确、实践聚焦的思考探究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练思维,积经验,从而有效避免认知的碎片化,能力的单一化。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一文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看破了周瑜的设计陷害,将计就计,智借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纵观本课的教学设计,有指向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梳理的阅读,有通过对话来品味人物性格特点,还有围绕典型事例去感悟人物形象。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以及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归纳的猜读法,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对照阅读的方式,因为后面的《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都是节选的原著章节,而这一课却是以白话文为主、文言文为辅的组合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有着铺垫、缓冲、过渡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将现代文和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在“疑惑—猜测—对照—顿悟”中,感受到对一些不影响阅读理解的词句采用猜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相关作品或影视等方法,可以更顺畅地阅读整本名著。这样,坚定了学生运用多种理解方式进行名著阅读的信心。
之后,教师融入“绘制人物关系图谱”的阅读实践。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梳理好各人物的主要事件以及人物间的关系,更容易把握整本书的内容。教师以诸葛亮为中心,引导学生分别去梳理周瑜、鲁肃、曹操与他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巧识人心、算准人物性格上。
教学中,教师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名著阅读方法指导和实践”上,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确定为“如何面对名著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尝试绘制人物关系图谱”这两个指向阅读方法的问题探究上,而那些一般记叙文教学的视角和内容,不宜消耗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此,学生的学将会更聚焦,课堂收获也会更为丰富。
二、凸显语言运用
积极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表达经验作支撑。因此,阅读教学当从简单的信息提取、分析层面走向对课文语言的运用、吸收、内化。当然,这样的阅读,不是让学生对课文语言简单、机械的重复使用,扮演埋头苦干的“词句搬运工”角色,而是要在多种形式和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如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很好地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教学时,很多教师都会将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内容分开来,让学生分别去体会他们的内心变化,感受他们的不同形象特点。这样,就让一篇课文变成了两篇写人的例文,学生在具体的语句品读中,学到了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去写好人物内心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的角度看,完全没有问题。但从这篇文章的文本价值层面来看,割裂式碎片化阅读显然并没有充分发挥这篇文章应有的价值。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红色革命文化作品,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还是通过对文字的复述、表演和宣讲来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本课的课后练习中也安排有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的实践。课堂上,教师可以避开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自导自演,分别尝试以旁观者、刘伯承、沃克医生等不同的身份去反复讲述课文,从而在对课文语言的一次次运用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解码语言的表达形式,习得写作的种种方法。
事实证明,多种形式的复述,可以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更深刻,更灵动607d0f5c0fe3daefddff52a028513da3570d082fd499d9431789208ee9d00506,这是单纯出示文中关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并一一分析、体会远远无法实现的。而且,这两种学习语言的方式,前者更能将学生吸引进来,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更强烈,因而收获的真体验、真方法也更多。
三、搭建探究支架
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探究的支架,可以降低学生通往达成单元语文要素通道的坡度,让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帮扶与引导下成功获得知识。如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围绕“刷子李的刷墙技艺高超”这一中心,通过典型事例、动作刻画、侧面烘托等方法,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李姓粉刷匠的形象。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围绕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一话题来展开教学。因为这是习作单元内的一篇课文,教学内容自然要区别于一般单元课文的阅读方式了。
为了让学生顺利达成“学会写好人物特点的方法”这一目标,教师根据本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中编者给出的“确定写作对象→写出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的指导思路,设计了本课的探究学习支架:(1)阅读、概括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的特点;(2)说说作者运用的写人方法并举例说明;(3)编写课文写作提纲或者思维导图。(4)说说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思考作者写曹小三的内心活动有什么作用。
这样由已成文章反推作者的写作过程,可以让内隐的写作思维一步步清晰可见。学生在支架的帮扶下,经过一系列的阅读、探究,很快发现课文有“刷墙的过程”和“曹小三的反应”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而描写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望→敬佩→心服口服”的心理变化,更让整个故事变得一波三折。课文中介绍刷子李的做事风格、刷墙时如歌如画的细节刻画,属于正面的典型事例描写,描写曹小三的神态、动作、心理则是为了衬托刷子李的形象,属于侧面描写。
这样的支架设计,让学生对作者的谋篇布局和表达顺序展开了系统、有序的梳理,学习、迁移本课的种种写人的方法,为下面顺利完成“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体现思维进阶
组织学生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他们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品质,促进他们的思维向敏捷、灵活、深刻、独创、批判不断进阶,是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目标和归宿。根据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整合,可以让教学走出碎片化、模式化、平面化、线性学习的样态,向整体、立体、灵动处优化。学生的思维也将不断走向深刻,走向综合,理性思维在真实而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得到有力培养。
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的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课文中孙膑指导田忌反败为胜的比赛过程以及三场比赛中田忌的表现变化,都应该是学生重点关注和学习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预设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阅读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不断进阶:(1)孙膑怎么会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反败为胜?(2)在三场比赛中,田忌分别有怎样的表现?作者是怎么把这些变化写清楚、写具体的?(3)孙膑偷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算不算作弊?(4)田忌和孙膑的险中求胜,也算是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了。如果齐威王恼怒田忌的不正当胜利,他们可能会承担怎样的结果?
如此,学生在以上四个板块的思考、探究、交流中,渐渐从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走向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最后在创造性思维和表达中,想象续写这次险中取胜带来种种可能,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提供灵感。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让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积极语言实践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随着课文表达的主线,在文字表面的串讲或者碎片化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弊端,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从而促进他们的能力不断进阶。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甘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