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意为宗:蓬勃生长在夏天

2024-09-28卜月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7期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围绕中心句从哪些不同方面描写了夏天里的成长。

2.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围绕中心来写。

3.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事例或不同方面来写。

【教学过程】

任务一:知文意,识要素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导语页这样写道:“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意思就是文章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要能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作家梁容若的散文《夏天里的成长》是怎样做到以立意为宗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3.自由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是围绕哪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围绕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哪几个不同的方面?然后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4.交流小结:“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作者从生物、非生物以及人这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表达。

5.通览全文,分别画出这三个方面的中心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发现。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围绕中心意思来从不同的方面写。

——每个中心句中都反复强调了“长”,凸显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追问:既然是三个不同的方面,把这三段换一下顺序是否可以?

小结:作者首先描写了最常见的动植物, 接着描写了在人们看来不具有生命的山河大地等事物也在生长,最后点明人也要生长,这样层层递进,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出课文的中心。很显然,三个不同方面顺序调换不合适。

6.立意选材练习:夏天不仅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也是我们所有学生拥有最长假期的季节。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夏天的乐,夏天的烦,夏天的忙,夏天的甜……)请你学着《夏天里的成长》的立意选材方式,完成下面的结构图,注意排序。

任务二:循文意,析要素

1.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1)过渡: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这一段落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作者是怎么围绕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请默读第2自然段,填写下列表格,并写出你的发现。

(3)交流发现。

{1}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A.发现一:作者选择了很多种不同的动植物,写出了他们在夏天里飞快地长。

追问:自然界的动植物有几百万种之多,作者为什么选这些生物来写呢?

小结: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蔬菜瓜果以及家禽动物,是日常可见的事物,更具代表性。可见,围绕中心来写的时候,要像这样,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物。

B.发现二:这些动植物在夏天里很短的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追问:具体说说这些事物在哪些时间里有了怎样的变化。

——每天的变化、每夜的变化、几天的变化、个把月的变化,它们的成长几乎覆盖了每一个时间。

——动植物的变化包含长度、高度、样子、整体的变化,体态大小的变化。

小结:作者从时间和变化两个角度写出了这些生物在夏天的成长真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可见,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心来写,很有说服力。

{2}语言表达的方式和中心意思紧密结合。

以现代诗的方式给下面的文字排序,朗读发现:这一段文字表达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和中心意思结合得怎样?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

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这些句子运用了对称、反复的写作方法,又有跳跃的节奏感。

——“长出”“多出”“变成”“长满”“有了”等词语,同样表示长的意思,换成不同的词语,也有不断变化的新鲜感。

小结:富有节奏感与新鲜感的语言也像在成长一样,不断发生,不断跳跃,不断变化。可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更能呼应文章的中心。

2.学习第3、4自然段,继续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法。

(1)文章第3、4自然段描写了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这两个段落的中心意思分别是什么?

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用力地长。

(2)小组讨论:课文第3、4自然段在写法上和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或不同点?请选择下列写法中的一个方面,交流发现。

{1}是否围绕中心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事物?

{2}是否围绕中心选择了一定角度具体描写?

{3}是否围绕中心选择了合适的表达方式?

(3)交流发现。

{1}这两个自然段是否围绕中心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事物?

——共同点:都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事物,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是生活常见的非生物的代表,成长中的学生作为人的代表。

——不同点:第2自然段中选择日常可见的代表性细小的生物,第3自然段选择了阔大的非生物,成长中的学生涉及千家万户,更典型,更有说服力。

小结:选材范围从小到大,从物到人,既层层递进,又更加全面。

{2}是否围绕中心选择了一定角度具体描写?

——都能从变化的角度来具体描写,第3自然段主要从非生物样子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出了山河大地的成长,第4自然段主要从身份的变化写出了人的成长。

{3}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表达方式?

——第3自然段同样选择了反复跳跃的有节奏感的语言,也有不断变化的新鲜感。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得变宽变深。

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

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小结:用“丰满”“高”“变宽变深”“几乎填满”“高起来”这些词来形容山河大地,把山河大地变得和人一样可亲可感,更活泼有趣。

——第4自然段引用俗语和谚语,升华文章的主题。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A.出示并思考:这样的引用与中心意思有什么关系?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第3自然段印证了中心意思——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第4自然段谚语拿农作物和人来做类比,升华了夏天里的成长的意义。让我们知道了: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小结:万物相通,这样的引用使得“成长”的主题更加深刻,这也是习作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B.看到人在夏天的成长,你能联想到哪些诗句?是否合适引用在文章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可以引用,但俗语、农谚的引用和万物生长关系更密切,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更值得体悟。

小结:在写文章的时候,适当引用,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朗读体会谚语)

总结:习作中,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可以选择一定角度具体描写,选择与中心更契合的表达方式,这样中心会更突出。

任务三:明文意,行要素

1.语段仿写,尝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1)之前,我们以“夏天的 ”为题,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了不同的方面,你准备选择哪些角度来进行具体描写呢?描写顺序有无调整?请完善下面的表格后,进行练笔。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来写的写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努力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写一段话。

2.拓展阅读,发现围绕中心意思的更多写法。

作家梁衡的《夏感》和汪曾祺的《夏天》,同样是写夏天,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又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阅读,并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