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究

2024-09-28费海会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7期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热衷于“浅阅读”,随意阅读,毫无章法。这样的阅读只是浅显地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且缺乏交流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思辨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空谈。针对上述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困境,笔者依托二年级教材,以“读”促“思”,开展了以多元阅读方式提升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究。

一、“赏读”,自主形式培养阅读质疑意识

阅读质疑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不盲从,鼓励他们对文本知识有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言之有理皆可。低年级学生在读的形式上不应拘泥于“朗读”,在朗读中带有自己感性的情感,朗读后还有自己理性的思考,这样带有“欣赏、分析”的阅读形式可称之为“赏读”。“赏读”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思考来理解文本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

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了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书。如教师在指导阅读《孤独的小螃蟹》过程中,可以先制作好“美文美读”学习单,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文本进行“赏读”,再通过“我发现的好词好句”“我模仿的写话”“我产生的疑问”几个板块,让学生通过自我感知,形成对文本的自我欣赏。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小问号”记录(见表1),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学习和阅读中的疑问记录下来,给予学生大胆质疑的空间,然后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质疑点,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鼓励与尝试,会发现学生在对文本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变得胆大而又心细起来。胆大的是他们对于课文或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心细的是文本中的一个字甚至都成了他们讨论的对象。这样,通过不断质疑,不断解惑,推动学生善于质疑,逐渐形成思辨意识。

二、“助读”,伙伴推进点燃思维火花

被誉为“儿童哲学之父”的马修·李普曼曾说:思辨的核心在于对话。这不是口头上的运动,而是头脑运动,能让孩子时刻思考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找到理据,也要学会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虚心接受对方的思想。借助伙伴“助读”,相互学习探讨,实现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在读中产生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多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动,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在交流中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伙伴之间的互帮互助,促进读后反思,在读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在“助读”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游戏置于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寓读于乐”。如读完一本课外书,教师可以在班里进行一次“伙伴互助阅读竞赛”,学生先自主报名抽题,然后一分钟读题准备,最后答题。如果在挑战过程中遇到难题,可选择现场一位同学作为智囊伙伴给予帮助,然后以伙伴团体为单位继续竞赛,直至角逐出冠、亚、季军。通过一学期的测试,会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伙伴“助读”的形式,这也得益于他们课后经常在一起阅读交流。

三、“演读”,想象生长丰富思考角度

扮演课文的角色是学生对文本的“再读”,而观看的学生是从动作、表情等微观表现进行心理等方面的揣测、思考,最后发表观后感,这也拓展了双方的思考空间。

低年级课文很多都是童话故事,极具童趣。童话大都通过动物植物或人物来表达,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扮演。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童话,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快乐,感受童话语言所带来的美感。同时,扮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进入角色,化物为我,有助于其把握角色特点,更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狐假虎威》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书中只是配了两幅插图,对于狐狸带着老虎走进森林深处时,只是简单地讲述小动物们一看吓得撒腿就跑,小动物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有怎样的言行和表情,狐狸和老虎又会出现怎样的对话和心理,这些文本中没有出现的内容都可以是学生扮演的内容。

《狐假虎威》剧本

老虎

语言:你这小狐狸崽子如果敢骗我的话,小心你的这条小命!

动作:东张西望

表情:半信半疑

狐狸

语言:老虎先生,我可是老天爷派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等下就让你看看我真正的威风!

动作:摇头摆尾、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地走

表情:神气活现、趾高气扬、故作镇定

野猪

语言:今天这狐狸怎么这么神气?哎呀,快逃——

动作:皱起眉头

表情:疑惑、惊吓

小鹿

语言:天哪,一只大老虎,救命啊!

动作:擦汗、拔腿就跑

表情:惊恐

兔子

语言:狐狸怎么不怕老虎把它吃掉呢?我得赶紧逃命去了!

动作:捂脸、窜进草丛

表情:惊讶、害怕

学生在演绎文本的过程中对于文中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都是基于已有文本基础上的。为了更好地拓展低年级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创编故事,并让其他小组在此个性文本基础上进行“演读”。“演读”不仅丰富了读的形式,而且学生的参与度广,参与积极性大,读后演、思后演、演后思,无形中将“演”和“读”合二为一,相互依存,大大地拓展了低年级学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提升思辨能力提供了保障。

四、“换读”,角色转换提高辨析能力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不仅选编了《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等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也安排了写人记事类的文章,课文也因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颇受学生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的各方面优势,巧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尝试换位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朱德的扁担》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红色主题课文,针对朱德元帅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的感人事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成文中人物去思考。教学片段如下:

师:朱德是元帅,为什么要和战士们一起这么千辛万苦去挑粮呢?他完全可以等战士们回来。

生:因为朱德想为战士们树立榜样,他想和战士们一起干活。

师: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他们是怎么想的?

生:元帅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太辛苦了,我们得让他休息会儿,注意身体。

师:朱德为什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了“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

生:他不想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了。

师:换作你是朱德,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生:战士们是我最好的朋友,虽然挑粮很艰苦,但我也要身先士卒,和他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

学生通过转换成人物角色思考问题,可以更好地融入朱德和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在一次次角色“换读”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无私无畏的崇高革命精神。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文本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辨析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