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跨学科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2024-09-28王亚红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作用独特而重要,既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加大语文学习路径的实践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在课标中,特别强调跨学科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指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起点,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样的综合学习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能锻炼他们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目标确定: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综合学习的关键在于其主题,缺乏明确的主题会导致学习活动失去核心指导,内容变得杂乱无章,从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跨学科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主题内容,寻找语文与其他相关学科在知识学习和思维培养上的共通点。在此基础上,设定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综合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
如五年级上册的《古诗词三首》所在的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为了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笔者尝试将古诗内容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地理学部分进行融合。通过数码画板工具,展示了中国地形图,并标注了诗词中提到的地理位置:“终南山”“苏州西郊”和“山海关”。这些地点的自然特征和地貌特色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中的场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苏州枫桥的历史风景,并引导他们结合诗歌中的动态、静态描写来描绘所见的景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人的巧妙笔触和诗中蕴含的深沉忧愁,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看法,进行深入的讨论,使他们对诗歌中的愁绪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种“地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碰撞
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个人或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促进了师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跨学科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促进他们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创建交叉融合的学习环境。这种生动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尝试,积极与他人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如在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劳动、数学和信息技术三门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教学,笔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在思维层面,笔者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竹节人的尺寸应该如何确定?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如何确保竹节人的各个部位牢固连接?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安全隐患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运用数学和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竹节人的多角度视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从而清楚地表述出制作说明。这种方式引人入胜,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进而利用劳动课完成实际制作,再教学弟学妹如何玩竹节人。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跨学科整合的能力。
三、学科互助:实现融通学习
有些教师错误地将“跨越学科学习”等同于“跨学科学习”,没有深刻认识到跨界要素之间应有的内在联系和整合度。这种表面上的融合缺乏实质性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价值的生成,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筛选与整合,确保所引入的内容与语文课程紧密相关,实现融通学习,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中,让学生发挥最大限度的学习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内容,对小兴安岭随着季节更迭所展现出的不同自然景色有了基本的认识。然而,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使得学生难以完全沉浸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为了突破这一限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小兴安岭的真实景象。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他们从抽象的文字描述中走向具体的视觉体验。在教学活动的后续阶段,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笔者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设计了绘画任务。让学生选择心中所爱的季节,用画笔精心绘制出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下的迷人景色。在主题画展中,作者介绍画作内容,将比赛表述得准确与精致。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欣赏和创作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跨学科的整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深化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将语文与美术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多维度的理解空间,使他们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能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
四、综合评价:搭建展示平台
在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同时,教育领域正强调教学和评估的一体化。这种方法是创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关键。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共同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保持一致,并且能够通过评估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设计和实施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确保目标对教学有指导作用,并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因此,在跨学科教学中,评价不仅应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应突出其设计的特殊性。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民间故事的汇报展示环节之前,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剪纸、戏剧和动画等。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他们提供了多种解读和呈现民间故事的方式。通过剪纸,学生可以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通过戏剧,他们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故事角色和情节,而动画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动态、富有想象力的展示方式。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促进了他们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包括语文在内的学科综合素养。同时,笔者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究。针对语文课程核心任务,笔者设计了一套细致的评价量表,旨在通过诊断性评价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位学生在展示当天会收到一张有自己表现等级和评分标准说明的评价卡。由此可见,聚焦核心知识点和能力,结合“大阅读”深入开展“让学生讲得更精彩”系列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读进去,讲出来,讲出方法,讲出风采。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任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民间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最终的故事展示既是对学习成效的评价,也是对他们成果的展现,展现了评价设计的整体性。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其创新和科学的本质,在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要深入钻研这种模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语文理解,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拓展实践活动。这样,跨学科融合教学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优质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