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X”,核心素养视角下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教学探析
2024-09-28张加萍
“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跃入大众的视野。它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围绕某一主题,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整合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综合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旨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建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深度融合,相互服务,推动学科教学和育人方式的变革,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才。
一、时代应然:“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意义
1.遵循生活本质
生活需要的是整体性思维。如果我们能用整体性思维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与融合的,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是为了生活,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学习与生活的高度融合。
2.回应课标理念
课标明确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也就是说,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是新课标的落地,也指引了教育未来的走向。
3.基于儿童本位
儿童是活泼泼的生命个体,他们理应是学习活动的主角。“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冲破长期以来学科教学的框架与束缚,瞄准儿童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以更加丰富、更加灵动的形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赋予学习新的含义,让儿童的天性得以释放,让儿童的发展更加全面。
4.瞄准育人导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育人目标。育人非某一门学科之功劳,而是多门学科共同推进的结果。传统分科学习模式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科特征过于明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立足语文学科,融入其他多门学科的特质,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实现“1+1>2”的效果。
二、多元聚合:“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特点
1.在内容上,从单一走向多元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立性,传统的教学缺少关联。“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突破单一的学科课程限制,赋予课程更多的内涵,使语文教学不再只是教语文,还融合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等元素,走向多元。
2.在时空上,从课内延伸课外
从时间上来说,“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既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拓展延伸至课后,可以是一节课40分钟的活动,也可以是一周、一月甚至一学期的安排。从空间上来说,课程学习的地点不只是课堂,小区、商场、旅游景点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场所。整个主题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分科教学时空的限制。
3.在形式上,从孤立趋于协同
“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用学科整合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以儿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围绕主题统整各类活动,打通各门学科知识与经验的通道。它不再是一门学科的单独教学,而是多门学科的协同发展。
4.在过程上,从零碎迈入整体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体系相对来说较为开阔。如“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课程前置学习可以是搜集资料、调查访谈、数据统计,活动中进行交流研讨、分析整理,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完善,从认知走向实践,从零碎走向整体,从表层走向内化,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三、素养导向:“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实践
跨学科学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或已确立的领域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的课程,旨在促进其对一个主题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理解,该理解超越单一学科的范围。然而,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思想观念的差距、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际经验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成效甚至低于单一学科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否认学科立场,跨学科演变为“多科拼盘”;流于浅表,缺乏深度学习,为“跨”而“跨”;忽视学生,老师“跨”得大,学生跟不上。怎样提升“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实效呢?笔者以为,务必要始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任务驱动,在实施过程中既关注跨学科的形式,又关注跨学科的内涵,做有意义、有价值的跨学科学习。
1.瞄准生活性,确立学习主题
生活时时有语文,语文处处是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基于学生生活的主题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教学这一单元时,学生刚刚经历过春节,可以说依然沉浸在热闹欢愉的氛围中,可据此设计主题学习课程——春节习俗知多少。让学生读一读老舍等名家笔下的春节,说一说自己度过的家乡的春节,与长辈聊一聊现在的春节与传统的春节,唱一唱关于春节的歌曲,动笔画一画春节的场景,写一写春节的感受,制作一份关于春节习俗的简报……依托语文学科,学生围绕“春节的习俗”这一生活化的主题,整合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感受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和风俗民情的源远流长。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和情感体验由一条主线串联成一个整体。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明晰“生活即语文”的概念,知晓要处处留心,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2.找准联结点,实现优势互补
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自身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特征。“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包括了多门学科,既要兼顾各门学科的目标和特征,又要找准学科之间的联结点,在优势互补中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四年级下册“我与古诗词”主题实践活动为例,语文课上学习古诗词《清平乐·村居》,美术课上画一画,音乐课上唱一唱,看似围绕一个主题,实则学科之间是割裂分离的。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结点就是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那么,所有的学科都要以词的内容为线索展开活动,让学生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感受词之意蕴和词人之情志。语文学科: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哪些动人的画面?美术学科:如果用白描的手法来给这首词配画,画中会出现哪些景哪些人?需要关注他们哪些方面的细节?音乐学科:应该带着怎样的感觉将这首词唱出来?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互为支持,为学习活动提供支架,为目标达成疏通路径,学生获得对主题活动的整体性认知。
3.基于主课程,强化团队合作
“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各门学科之间的主次关系非常明晰,语文为主要学科,它的“主角”身份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无法代替的。坚定学科立场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前提条件。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是协同共建的关系,相融相合,共生共长。同样,跨学科课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也应该是语文学科的教师,负责确立学习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把握正确的航向,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商讨,根据各自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并具体指导操作,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服务与支持。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需要合作的工作。守好学科本位,理清主次关系,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团队合作,方能和谐发展。
“语文+X”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建构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懈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