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视域下作业设计探索
2024-09-28王东明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基本载体和途径之一。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教学包括作业设计有了新要求。从作业的内涵和本质出发审视当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学科融合性、形式多样性、综合探究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在把握学科性质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使用、设计作业,是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聚焦教学现场,梳理、分析、归纳作业设计现状,探寻单元统整视域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非常有必要。
一、作业设计的现状:“单一性”突出
作业作为教学环节之一,承载着育人的功能,同样起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那么,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情况是怎样的呢?从教学现场观察看,学生的作业总量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控制,但是作业没有科学、合理使用的事实仍旧存在,“拿来主义”依然普遍,以2022年版课标为引领,结合学科性质和学段目标自主设计的作业更少。作业设计的现状是“内容、形式、功能、评价”单一性突出。
1.内容单一,缺少联结性
目前,语文作业基本以课文为单位来设计,内容基本是抄写生字词语或背诵课文。作业内容大多局限于一篇课文的字词,不仅少而且还缺少篇与篇之间的前后联系和统整,削弱了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和功能。抄抄背背的作业缺乏探究性,浅表性识记与深度学习理念差距甚远,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以提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内容应对接生活,如布置观察作业、记录作业、调查研究的作业,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实际动手操练。
2.形式单一,缺少多样性
从作业设计的形式看,基本上是填填、抄抄、背背,比较单一,缺少趣味性和多样性。机械、重复操练的作业,变通分层设计的思维量比较少,没有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抄抄、背背的作业与单元语文要素、学段教学目标不匹配,不仅提升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理一理,作业的形式就可以很丰富。如侧重阅读类的每日诗词积累、阅读笔记、制作阅读卡……侧重表达类的观察日记、每日见闻……侧重综合类的调查访问、研学游记、劳动小记……丰富多样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逻辑和生活逻辑联系起来,促进其语言、思维的和谐发展。
3.功能单一,缺少融合性
作业除了育人功能之外,还承载着检测、巩固的功能,同时也起着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功能。教师应将这些功能融合在一起,走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检测与巩固相协。从日常布置的作业看,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巩固练习的功能,对检测功能的关注甚少,从作业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与融合中体现育人等功能的更少。文以载道的缺失甚是可惜。大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课文内容,关注语文课程,忽视2022年版课标倡导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功能的单一性减弱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所承载的探索、探究的价值。
4.评价单一,缺少层次性
从作业评价的主体看,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进来;从评价方式看,通常是打“√”或打“×”,又或者采用优良等的方式,但描述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比较少,更多是关注结果评价,忽视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单一的评价很难看出学生真实的发展水平,也很难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尤其是对表达类作业的评价,若是长期采用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方式,就会削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成长。
由此看来,教师应领会新课标作业设计和使用主旨,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作业设计的思路,拓宽作业设计的边界,在单元统整视域观照下,聚焦学科性质,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整组作业,改革作业评价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爱上语文。
二、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策略:从单一走向统整
2022年版课标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同样指向引领作业设计。单元统整作业设计体现与践行2022年版课标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思路。作业设计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设计,以学定教,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勾连、迁移、延展;注重反思、质疑、激发思维,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切的发展。
单元统整的作业设计避开了以一篇课文为单位设计作业带来的局限,为作业设计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学科融合性更紧密提供了更大空间。单元统整作业设计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引,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统整单元训练点,合理融合其他学科,对接学生生活、学习现场,充分利用资源,系统设计灵活、自主的作业。
1.菜单式作业,从单篇走向系统
想让不同学习基础和特长的学生通过丰富、开放的学习形式自主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作业是其中重要的载体和路径。教师可以统整整个单元,设计不同内容、形式的作业。如单元菜单式作业超市,就能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并有个性地展现自己的才能。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专题,教材将“四大名著”编入其中,其容量、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编排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系统的单元整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凭借教材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根植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学习古代小说奠基。但单元课时有限,阅读、教学容量很大,而且“四大名著”成书于不同朝代,语言表达自成一体,不同于学生使用的课本,那如何开展单元教学呢?通过作业的统整设计将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是关键。本单元四篇课文选自“四大名著”,教材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借助“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主线,系统地把“四大名著”读起来、说起来、聊起来,用表现性、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超市清单如表1所列。
虽然“四大名著”独立成书,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背景恢宏,人物形象鲜明,情节错综,语言经典……因此在作业设计上可以将共同之处统整,从单篇走向系统。如表1中的作业设计都是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展开的,若没有以阅读为前提,作业会很难开展。用“阅读”这一“大任务”巧妙设计作业,反过来又带动阅读、表达。让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策略迁移运用到课外,教师根据作业清单以及学生的阅读基础,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2.项目式作业,从单科走向综合
项目式作业实现了学科融合,跨越语文学科边界。学科融合型的作业设计,从单篇走向整体,从单科走向综合。项目式作业从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过程,从准备到结束,从调查访问到撰写报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连续观察”是基于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编排的。教师在设计观察类作业时,不要局限于观察和记录,可以综合地考虑、融合多门学科。(见图1)
教师在项目式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合影视、劳动、科学等课程,让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对接,与综合性探究融合,与自然、社会链接,培养学生的统整思维。项目式作业设计通过生生合作、亲子合作、师生合作,让自觉学习、自主探究生动起来。作业周期比较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力,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
3.联动式作业,从阅读走向表达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方法,就有表达的兴致和冲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打通阅读与表达的通道,让学生尽情表达。课文中大多都蕴含着读写融合因素。作业本、课后习题中设计的“小练笔”就是很好的范例。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读写作业(见表2),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联动,让阅读与表达共融、共生。
读写联动,从阅读与表达融合的维度传递阅读和表达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充分诠释了2022年版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理念。注重读写联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自然不能忽视读写联动,不能忽视阅读与表达链接的价值和功能。
4.层级式作业,助力要素落实
教材融“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一体组织单元。单元本身的整体性为层级性作业设计提供了可能。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围绕语文要素独立推进又互相联系,前后勾连,螺旋式上升,成为一个整体。因而可以凭借层级式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助力语文要素的落实。
如教材对“积累优美的词句”这一语文要素,在教材编排体系上呈现出一定的梯度:低年级是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成语和句子,学习适当地运用。高年级对句子和段落的教学是重点,在积累方面由词语过渡到了句子。先是关注新鲜感的词句,再是感受生动的语言,最后积累下来,逐步提升能力。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层级式作业如表3所列。
梳理分析多数教师针对“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语文要素而设计的作业,基本停留在让学生摘抄、背诵这个层级上,对于为什么积累这些语句以及对这些语句有什么感悟等的交流和指导比较缺乏,更不用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从积累走向表达运用上的指导。教师应围绕教材编排的语文要素来设计层级作业,让不同学习基础和层次的学生选择,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升。
2022年版课标视域下的单元统整作业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改变当下作业设计出现的单一性,积极主动探寻作业设计策略,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单元统整作业设计的范例,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浙江新昌县南明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