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聚合教学的表现性任务设计策略

2024-09-28康琰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7期

在教学中,教师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从而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为实施语文聚合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支撑点。语文聚合教学遵循“聚合—发散—聚合”规律,强调从整体出发,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将联系和共性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或结构模型,教学目标需要依托于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去达成,评价则要立足于表现性任务完成的结果得以鉴定。表现性任务能够将目标评价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关联性系统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目标。

一、语文聚合教学中表现性任务的内涵

语文聚合教学中的表现性任务,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活动,更是一种立足丰富的语言实践聚合学习内容,形成思维外化的学习方式。其内涵主要体现于学生在同一性、程序性、深刻性的思考中,开展充分的语言实践,不断进行表达、评价、完善和反思,以完成特定任务,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展现和提升。表现性任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同一性

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这种任务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同一性方面,表现性任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2.程序性

表现性任务通常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来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任务目标和难度,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并给予目标达成的反馈和指导,转化学习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3.深刻性

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深层含义。这种深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语文聚合教学表现性任务的设计

1.聚合——依“目标统整”原则设计

语文聚合式学习与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等方面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都体现了结构化的特点。因此,设计表现性任务需依据“目标统整”之原则:聚焦统整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材料来解决真实问题。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跳水》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构建了人物在时空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关系,以紧张的情节巧妙地推动事件发展。教师应设计怎样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事件的发生、发展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呢?

任务一:《前方快播》记者。作为前方记者,站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线,请迅速以最简洁的语言将此事件播报出去。 任务二:《现场深入》记者。作为整个事件的目击者,请将现场进行真实还原,完整报道该事件。 任务三:《人物评说》记者。请对这个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和其他人物进行客观评说。

通过科学、适切的核心目标,将零乱的学习体验结构化,以三种不同的身份达到深度理解并迁移运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具体教学内容与活动时,要明晰其中的学习价值,围绕统整的核心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使三者之间合乎逻辑关系。

2.发散——遵“以人为本”原则设计

不同学生在图形概括、言语概括和聚合思维这三个维度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聚合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关注了学生聚合思维发展的特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要设计真实情境的核心学习活动,以角色扮演、辩论赛、小讲坛等多元体验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作为学习任务群提出,好读书和善读书就是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的两个重要抓手。名著《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了“论水浒英雄圈”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成圈”,设计英雄人物个性卡。任务二:“对圈”,英雄能力大对抗——王牌对王牌。任务三:“出圈”,为人物写小传。首先,学生需依据阅读计划完成独立阅读,4~6人小组形成共同的“英雄圈”,展开充分交流;其次,需要教师进行文学式导读和策略指导;最后,需要探究、合作性学习,从感知英雄形象、情节铺设、思想主题、语言风格等角度,将学生阅读引向深入,实现阅读的核心价值。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以图形概括、言语概括和聚合思维打通了深度学习路径,通过质疑、批判与重构等方式实现读写迁移融合式学习,实现阅读审美和创意表达的有机整合。

3.融通——据“真实问题”原则设计

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任务设计,能凸显聚合教学以学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学生成为目标聚合统领下解决问题的真实行动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任务不等同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融通生活、直接外显形式下目标明确、承载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任务的语言实践。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如何完成这样的单元目标呢?下面是“我做家乡小导游”的任务设计。

任务一:做好游览攻略——推荐家乡金牌景点,初步设计旅游线路。任务二:开展周末家庭研学,实地游览。任务三:根据自己游览时所拍的照片,确定出口和入口,选定4~5处景点,绘制自己的游览线路图。任务四:请依据自己绘制的游览线路图,同桌之间尝试运用地点转换的句式,相互介绍游览的过程。任务五:写成游记进行展评,并选出家乡金牌小导游。

4.再聚合——以“生活创学”原则设计

传统的教学受“书读百遍,而义自见”的影响,设计的教学活动常常无法跳出“理解性阅读”的禁锢,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停滞不前。语文聚合教学中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维度聚合教学资源,要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能动地根据真实情境自动调节,将学生的内在经验与学习感悟相结合,有效打通生活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教师的任务设计可以通过自主认知、场景思维、交互活动、情感体悟以及智慧输出等一系列项目,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开展“我们的清明节”传统节日真实情境下体验项目设计(见图1),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情感代入:利用新华网清明宣传视频开启真实情境。自主认知:认领传统节日项目,以项目分组(制作清明粿、诗词遇清明、邮票绘清明、微角视清明)。场景思维:学生在各自项目下,讨论研究、自主开发讨论本项目下的微项目。交互活动:结合项目方案,情境探究完成项目学习。智慧输出:项目展示,评选“最佳价值体验项目”。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所依附的情境中自主探索,通过体验、探究、发现,建立各种事物的联结,有利于学生形成观念的连续性,让学习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