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24-09-01朱新波
[摘 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运用倾听法优化班级管理效果。在倾听时要告别“独白”,切忌“抢白”,适度“留白”,优化沟通效果,展现倾听智慧。教师要辨析意见建议类、心理情绪类、求学求知类等反馈类型,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有效反馈。在倾听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适当回应、灵活变通,优化倾听细节,提升师生情感。
[关键词]倾听法;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避免“一言堂”,要认真倾听、了解学生的诉求,这样才能优化班级管理效果,构筑和谐的班级,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高效的倾听法包括展开深度沟通、做出有效反馈、优化倾听细节这几个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班级管理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从而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萃取倾听智慧,进行深度沟通
(一)告别“独白”,了解来龙去脉
李政涛教授在《倾听者的教育》中认为,倾听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思想的原点。成功的教育始于有效的倾听。故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倾听智慧,避免“独白”与“抢白”,适当“留白”,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升倾听效率。告别“独白”指的是教师要避免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而要尝试和学生对话,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为后续教育奠定基础。
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产生争执的时候,教师要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能将错误全部归咎于个别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此时可以先采取分别询问的方式,了解事情的起因。如果学生的表述有矛盾点,则可以询问其他旁观者,分析推理事情的真相。在一次争吵中,一名班干部因为担心老师责怪,所以坚持说是同学先骂自己,但是在梳理了整件事情后,可以发现该班干部说谎了。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他们交流,引导其发现自己的错误。如可以让班干部说说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思考说谎的行为是否会影响自己在班级中的威信。
通过高效沟通,教师可以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是什么,了解其中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明白每个学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样便能有针对性地引导,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二)切忌“抢白”,探寻真实意图
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忌“抢白”。这指的是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时,不要直接指责批评,而要和其深度交流,引导其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深挖错误的思想根源,使得学生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能会发现有学生迟到。针对此问题,教师要避免直接批评,而要循循善诱,引导其说出迟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当学生回答:“我起床晚了。”如果教师直接抢白:“那你为什么不开个闹钟,早点起来?”这样学生很可能不敢继续开口,说明原因。故此,此时教师要先找到该学生的闪光点,然后再提出疑问:“你平常不是一直都准时来学校的吗?这两天为什么做不到呢?是什么原因?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问题呢?”这使得学生感觉老师关心自己,他们更愿意详细陈述原因。如有一名学生回答:“这两天爸爸妈妈总是吵架,弄得我晚上睡不着,早上倒是容易睡过头。”这样便可以发现该学生迟到的原因和家庭变故有关。教师后续可以联系学生家长,展开家访,了解该家庭出现了什么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探究真实意图后,教师可以发现,虽然学生的错误表现可能相似,但是其思想根源并不相同,要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适度“留白”,引导自我建构
适度“留白”指的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避免直接下达命令,而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主思考,分析要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展开知识迁移,能提升他们自我建构的能力。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课内外时间,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此时可以先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可以由学习委员、各科课代表带领大家搞好自修课,让自修课的效率更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由成绩好的同学带领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一起学习。”“可以组织课后兴趣小组,大家一起研究问题。”此后教师要适当留白,让学生召开班会,讨论哪种方案更适合自己班级。此外,每一个学生也要反思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他整合了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自我建构,提出了适合内向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设立网络交流平台,上传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让其他同学帮助提供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问题先提出一些建议,然后设置留白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方案,甚至还可以提出更具有独创性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升,也能逐步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
二、辨识倾听类型,做出有效反馈
(一)意见建议类,调适行为导向
在倾听学生的表达后,教师要准确判断他们的问题所在,明确其需要怎样的帮助,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意见建议类、心理情绪类、求学求知类这几种不同的反馈方式。意见建议类反馈指的是教师判断学生的需求,并提供一定的建议,帮助师生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言行。
在一次班级改选活动中,一名学生提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因为他觉得目前的班干部都很骄傲,认为自己的话就是“命令”,同学都要遵守。仔细分析该学生的表述,可以发现他并非真的不想当班干部,而是以这种形式表示对现有班干部的不满,想要引起教师重视,调整班干部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给予意见建议类反馈,让班干部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分析班干部和班级成员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言行。此后,教师建议提意见的学生大胆竞选班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真正的班干部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应该消极躲避,不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都认识到自己言行中的不妥之处,努力改进。
利用意见建议类反馈,教师可以准确判断学生的想法是什么,并给他们提出建议。这样能端正学生的言行,构筑美好和谐的班级生活环境。
(二)心理情绪类,塑造阳光人格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存在认知思维简单、行为能力较差、情感脆弱等特点。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在倾听后及时给予心理关怀,帮助他们消除内心的困扰,平复其消极情绪,塑造其阳光人格。
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而他们常常因此感到自卑,不愿意和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容易变得消极,影响身心健康。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先和他们聊天,消除他们的心理芥蒂,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想法。例如可以从赞赏对方的衣着开始:“你今天的帽子很帅气啊,很适合你。”“你的发辫编得真好看,是自己编的还是妈妈编的啊。”在得到学生的信任后,可以让他们说说内心的困扰,而后提出建议。如:“你觉得同学们会因为你成绩不好就不愿意和你玩吗?放心吧,不会是这样的。很多同学都很乐于帮助人的,学习委员不是你的同桌吗,你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她,她会很乐意帮助你的。”“其实你也有擅长的东西啊,你的摄影水平很高。如果和同学一起春游的话,相信大家都愿意和你一队,让你把他们拍得美美的。”
教师要多与学生聊天,在日常闲聊中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问题,然后运用赞赏鼓励的方法,激发他们的积极心理,让他们增强自信,更阳光地投入人际交往中。
(三)求学求知类,弘扬科学精神
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故此,他们常常会在聊天的过程中提很多问题。在求学求知类反馈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知识,而可以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提出合作探究的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让他们弘扬科学精神。
在一次班级大扫除中,有一名学生发现在墙上有蜘蛛,于是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这只蜘蛛没有结网呢?”他的话语引来了其他同学的观望,很快大家便忘记了劳动,聚集在一起观察蜘蛛。他们还提出了千奇百怪的问题。如:“蜘蛛那么多腿,是如何走路的呢?”“蜘蛛都是有毒的吗?”“蜘蛛吃虫子,那么,它吃菜吗?”此时教师要避免强行打断,命令学生继续劳动,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一是鼓励实践。如:“既然大家都感兴趣,不如我们将蜘蛛养起来,观察它的行为,每天都要有值日生记录下它的生活情况。大家觉得如何?”二是引导信息搜索。如:“不如上网搜索一下和蜘蛛有关的信息,看看能否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回应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使得他们主动了解和蜘蛛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动植物的知识。
面对学生天马行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倾听和解答,而不应该用嘲笑、应付、不耐烦的姿态应对。只有合理引导,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之心,为开展班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三、优化倾听细节,增进师生情谊
(一)充分尊重,给予足够时空
教师要将倾听作为增进师生情感的工具,采用尊重学生、适时回应、灵活变通等方法优化倾听细节,这样才能构筑良好的班级沟通效果。教师要把握好语言,适当调整表情和动作,并给他们足够的方式时间,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尊重,进而改正自己。
在调解学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听单方面的论述,而要让双方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待在单独的房间中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此时可以用眼神鼓励、点头示意,拍拍学生的肩膀,暗示学生“老师在听,放心说下去”。这样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述时间。此后再引导矛盾双方相互沟通。要避免让学生觉得老师偏袒某一方,要给双方相同的表述机会,让他们解释自己的言行。这样有助于矛盾双方相互了解,消除误会。最后,双方独自思考,各自想一下以后该如何与同学相处。教师可以用语言给予鼓励,如:“老师相信这次的事情是个误会,你以后会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老师希望你能冷静思考,想一下自己在沟通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我相信,你一定能改正问题。”这样便给了学生自信,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单独的空间中摸索解决方案。
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次次暗示,让该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这样他便能真正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问题。
(二)适时回应,生成共情体验
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分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回应,这样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共情体验。
有一名学生向教师反映:“我的爸爸妈妈要生二胎,我不想让他们生,因为那样他们就不爱我了。”由于当时该学生情绪激动,所以教师要避免在这个时候直接说教,那样的教育效果不好。教师可以先让该学生冷静一下,回忆一下美好的家庭生活,回忆一下自己和父母是如何沟通的。在“冷静一下”的基础上,可以进入“暖心沟通”的环节,教师要说说自己的生活体验,并给学生一些建议。如果教师也有兄弟姐妹,则可以说说自己儿时照顾弟妹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师本人也是独生子女,可以说说对弟妹的期待。如:“其实, 有弟弟妹妹是很开心的事情。只可惜,老师没有这样的福气……”当学生受到感染,情绪有所变化的时候,可以进入“及时鼓励”环节,给学生正面回应。如:“不如对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对弟弟妹妹的期待吧,相信他们会很开心的。”“想不想学一学如何抱小婴儿,给他们喂奶呢?这可不是所有同学都有的体验啊。”
通过“冷静一下”“暖心沟通”“及时鼓励”这三个步骤,教师能更好地控制回应的时间。这样能使得师生双方进入共情体验状态,调适师生关系。
(三)灵活变通,建构互动关系
灵活变通指的是教师在沟通之时,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这样的倾听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有助于构筑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一次班会活动中,一名学生在参加智力问答时偷看答案,被同学发现,同学立刻告发其“作弊”。如果是在真正的考试中作弊,教师自然要严肃处理。可是这是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如果立刻批评学生,容易影响大家的情绪,影响开展后续的活动。故此,教师可以灵活变通,先用开玩笑的口气判罚作弊者输掉比赛,并告诉大家游戏要公正,给予“告密者”特殊的奖励。在整场活动结束后,可以找作弊的学生单独聊一下,让他说说为什么要在游戏中作弊,并引导其思考:“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正式的比赛或考试中也作弊,那后果可就严重了啊。”这样处理既能让班级同学在活动中尽兴玩耍,又能及时引起犯错者重视,让他反思自己的言行。该学生表示:“我太想赢了,没有认识到这是错误的,我以后会改正的。”
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事情的轻重缓急也不同,故此,教师在倾听后做出的反应也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以生制宜、因时制宜,搞好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做到有效倾听,尝试通过倾听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明白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倾听策略,优化倾听细节,展现出自己的倾听智慧,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唐功良.倾听 欣赏 赞美:班级管理的艺术[J].甘肃教育, 2020(10).
[2]解敏.倾听—引导—合作——小学班级管理“三部曲”[J].山东教育,2022(11).
[3]张文煊.学会倾听:班级管理的另一种智慧[J].中小学德育,2020(6).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