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2024-08-08蔡璐瑶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与信息网络化模式的不断影响,专业学科知识技能随之持续更新,给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务院颁布的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完备的终身教育体制,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助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模式相互融通,促进职前与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公众学有所教、学有所用的全民教育目标。主要研究目的是秉承终身化、可持续化、社会化、整合化的教学原则,不断创新发展视角,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发展。采用了问题分析研究方法,得出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共进的根本保障的研究结论,旨在推动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82-06

受多重因素影响,职业教育从社会声誉等角度来看,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而言还略逊一筹。为了切实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成效不断提升,应深入分析和研究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路径,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综合素养的人才。

" 一、终身教育理论概述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国际促进研讨会期间,法国著名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中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他指出,终身教育并不单纯地指代某个具体教学实体,而是应包含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简而言之,终身教育主要指的是人类个体所经历一生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教育的统称。此外,著名学者戴维认为,终身教育理论就是个体或者团队借助每个个体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职业性、生活性、社会性的各种教育事件,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通过人生各个必经阶段以及接触到的生活与社会领域,激发学习者奋发向上的学习意愿,其中包括学校正规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等综合性教育内容。

时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的埃托雷·婕比尔曾提出,终身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综合体,不仅应体现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发展,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习者借助社会实践生活拓展知识理论与技能的最终目标,从而构建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影响要素。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教育首次进行了概念阐述: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是在完善现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在结合校外教育可能性的同时,构建起的一种综合性教育体系。在此教育体系中的学习个体,通过自身思想认知与实践行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断推动自我不间断教育模式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教育与学习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期间,更应当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人生。借助所有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为社会共同构建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倡导在社会大众人生成长的每个重要阶段,通过积极参与多样化教育教学活动来丰富自身。

综上所述,终身教育在学术界的概念虽未统一界定,但是其思想内涵却高度一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时间角度来讲,终身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倡导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在不同人生阶段应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并且所有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重要关联;二是从空间角度来讲,教育应全方位渗透到学习者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结合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成一个教育整体;三是从教育目的角度来讲,终身教育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与自主性原则,在推动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同时,着眼于培养个体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自驱力[1]。

" 二、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终身性原则

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应贯穿于学习者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促使学习者的职业发展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开展职业教育终身化过程中,应引导学习者树立起以下三个重要的思想认知:一是职业教育是以提升个体生存技能为核心的连续教育与学习过程,没有传统教育中的年龄界限;二是社会公众在自身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应当享有完善的职业生活,而职业教育则是职业生活构建的基础;三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包括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各种类教育与技能培训统合联系下的持续与创新的教育经验积累,更是职业教育终身化理念的全方位渗透途径。

(二)整合性原则

在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实施的整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大职业教育观念之上。一是体现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人才需求标准逐步提高,不仅要求技术工作人员具备牢固的知识理论,还需要其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发展应建立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下,促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够将知识与技能内化吸收,从而可以将知识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构建以知识理论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促进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相互融合。高职教育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特定领域或范围,而是应当扩大到校园外与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环境当中,分析和研究所有能够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因素,突破传统学校教育固有化教学模式的局限,结合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构建包含弹性空间的教学体系,从而助力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融合性发展[2]。

(三)社会性原则

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开展应遵循社会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层面。职业教育终身化教学对象不再限定年龄范围,而是面向所有社会公众,在打破年龄局限、性别局限以及职业局限的前提下,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作为职业教育终身化教学的对象,从教学对象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广泛性。除此以外,还能够体现在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层面。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应当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发展自身内在作用,承办职业教育,从而逐步构建共同教育、共同受教育的学习型社会。

"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

借助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结合当前市场人才需求趋势和需求特点,培育出更多具备新兴职业技能与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在提升人才自身职业竞争力的同时,推动社会公众整体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稳步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主体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与灵活应变能力,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公众生活需求持续变化,众多传统岗位正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新型岗位也不断涌现。伴随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与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促使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劳动技能培训模式转变为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与此同时,社会公众的学习需求也正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从而促使职业教育不断调整与创新现有人才培育的内容与方式,在力求能够与学习者未来职业发展构建起互动互促的内在关联的同时,提供终身性学习指导。

(二)职业教育终身化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方面,从服务对象角度来讲,传统职业教育重视的是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此种服务属性主要体现为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供需平衡的专业综合素养人才,为地方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价值,侧重量化指标,凸显了实用主义的工具理性思维。终身教育理念侧重为人才的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打破了职业教育实用主义工具理性的传统教育弊端。另一方面,从教育服务期限角度分析来讲,传统职业教育沿袭学历教育主线,为学生提供3~4年的教育时限。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期限后,会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从表面来看好像已经完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任务,意味着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学习生涯告一段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短期性的教育特点。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侧重学习者的人生发展,将教育贯穿学习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为其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具备明显的终身性与长期性特点。此外,从专业教育角度来讲,在校期间,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所选择的专业相对有限,通常都会侧重自身的兴趣专业进行学习,虽然专业属性较强,在通过教学考评后能够拿到相应的专业毕业证书,标志着学生已经完成了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但在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整个生涯发展情况,教育贯穿于生命的整个过程,学习是持续性的终身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能够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内容的选取,突破单个专业教育局限。伴随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盛行,社会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更加强烈,传统阶段式的职业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定位必须着眼于终身教育理念,进行发展与创新重新定位[3]。

(三)终身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核心所在

着眼于我国未来教育改革趋势可以看出,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即服务于社会、人才的发展。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中,引领其发展与创新的方向,促使职业教育从短暂式、阶段性的传统教育类型中进行合理转变,能够使得学习者不受专业、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学习内容,实现职业教育视野终身化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育出更多高综合素养与高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体系应着眼于终身教育视角,助力职业教育终身化教学模式有序发展。

"四、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职前教育未能与职后教育有效结合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仍将教育重点放置在学历教育层面,侧重职前教育内容。而职后教育中应包含的岗位技能培训以及成人教育等众多内容多半集中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关的职责范围内,导致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未能有效融合,甚至出现了分离状态,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管理机制。二者未能有机结合成统一的职教系统,造成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从内容、标准以及形式等众多层面未能合理衔接。除此以外,受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局限,各种教育资源未能全面整合,学习者还没能构建起有效的学习转换机制,导致其多样化需求拓展空间和能力提升途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职教体系内部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大多以学历为教学中心,教育教学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单调,终身性指导能力欠佳,属于终结性传统教育模式。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机构依附于基础教育,并且办学发展史相对较短。在职业教育办学思路中能够体现出显著的基础教育模式痕迹,如办学的封闭性,虽然注重学生发展需求,但对社会发展和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重视程度不足。职业院校通常在教育系统内部封闭运行,难以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进行紧密的联系,从而造成教育与实践难以有效地紧密结合。尽管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导致难以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除此以外,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采用了诸多模仿跟随战略发展形式,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思想为主。这反映到教育领域当中,则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性知识理论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师将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要领等填鸭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造成职业教育已经难以充分满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需求。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量逐步加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造成教育与工作实践相背离。

此外,由于社会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监管,培训规范程度欠缺,因此导致职后教育片面地将考证作为根本教学任务,主要侧重经济效益,功利性较强,证书含金量较少,并且社会对证书的认可度不高,职后学习指导与个性化学习内容相对欠缺。总体来讲,不管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对学习者、行业发展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综合考量不足,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仍需全方位推进,防止严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通度不足

作为我国普通教育体制的旁支与生源分流途径,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模式必然成为两个不同的教育轨道。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在通常情况下就只能在职业教学轨道中前行,是学生人生中的一项重大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与普通高校相比较而言,社会声誉较低。再加上普通高校招生分数和招生时间段都高于或早于职业教育,从而导致在生源层面有较大差别,成为大众口中的“次等教育”。对普通教育而言,学生的学习提升途径和提升空间相对较大,人才培养系统相对完备,但是当前的职业教育大部分停留在高职或中职层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较少。除此以外,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之间的学分与学籍互认程度不佳,导致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转学率较低。在终身教育理念视角下,亟须全方位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人才上升通道,构建起学历提升立交桥以及终身学习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四)职业教育生源单一

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长期影响,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多年不变,在此影响下,职业教育大多侧重职前教育内容,职后培训涉及面不足。在通常情况下,职业院校生源主体为中学毕业生,当中学毕业生报考职业院校的人数大量减少时,职业院校就会面临招生困难的情况,甚至部分职业院校将招生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充分表明传统职业教育的不适应性。伴随时代与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了有效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技术研发与职工继续教育是根本动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要求职工与时俱进持续实现知识理论与技能更新,落实终身学习理念,在推动社会前行的同时,为职业教育生源多样性提供解决途径。

五、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方向

(一)宏观视域中职业教育创新方向

1.立足宏观视角,职业教育创新必须依托我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或财政支撑,不断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职业教育发展领域当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指导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提升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各方应担负的相关责任,强化对职业教育机构的全方位监管,充分保障受教育者的自身合法权益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从政策法规层面鼓励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例如,鼓励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单位构建合作育人、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助力职业教育能够切实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此外,通过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还可以助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为人才创造更多的学历提升通道。

2.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是助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

不仅能够助力职业教育优化升级,还能够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从突破当前学历层次壁垒角度着手,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的僵化性特点,施行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例如,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课程,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职业院校为了改变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可以通过与企业构建产教融合的模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所需,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切实提升人才供给质量。创新职业教育监管与评估体制,构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开展定量、定性评估,及时发现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针对性解决,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4]。

(二)微观视域中职业教育创新方向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创新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终身化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创新,能够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内涵,培养出市场发展所需的高综合素养、高技能型人才。在重视课程调整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与行业发展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增加学习者的工作实践实训途径与机会,借助设置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教学实践项目,切实提升学习者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专业水平。由于传统职业教育所包含的教学课程缺乏广泛适应性,在创新课程内容过程中,必须秉承与当前行业发展同步的原则,积极引入新知识理论与新专业技能,为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岗位竞争力提供根本支撑。例如,可以尝试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或案例情境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成效。此外,由于行业需求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因此,职业教育应重视和现实行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与企业共同分析和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课程的优化更新,确保人才培养紧跟时代步伐。

2.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终身教育视角下,通过职业教育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还能够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引入互动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机械式知识灌输模式的局限,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创新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虚拟实景教学等技术手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便捷性与灵活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全方位调查和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案和教学对策。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积极性;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助力其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习成效。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理念

有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禁锢,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树立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思想理念,立足学习者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全面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建设。职业教育不仅应面向学龄段的应届中学毕业生,还应当向社会公众敞开办学大门,积极接收各层各类人员,进一步有效扩大受教育群体,为社会公众提供平等享受职业教育的途径与机会,从而全面落实终身教育思想。此外,还应当针对性转变传统以学历为中心的办学思维模式,构建学历教育和多样化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打破以往先学习、后工作的教学模式,摈弃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不需要持续学习的落后思想,引导和鼓励所有学习者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理念,从而有效推动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联动促进协同发展

在现阶段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对于终身教育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而言,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能够为其提升教学成效、培养更多高综合素养专业人才提供动力支撑。一是产业联动能够有效确保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市场岗位需求,职业教育机构在与目标产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市场岗位技能需求标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充分保障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前沿岗位知识理论与相关技能,在提升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提高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二是产业联动能够为职业院校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实践和工作实训途径与机会。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与目标企业合作,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助力学生在持续锻炼过程中,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三是产业联动能够推动教育教学与岗位培训的有机融合,在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与合作企业协同设计教学内容与岗位培训计划,在助推学生内化吸收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为其提供知识技能灵活运用的机会,切实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五)构建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办学机制

在终身教育思想理念贯彻背景下,强化职业教育传统体制改革进程,深度激发办学活力。首先,鼓励社会办学。打破传统职业教育政府垄断办学模式,将职业教育从传统教学体制中全面释放,吸纳更多优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办学当中,坚定不移地推动职业教育迈向多元化办学之路。其次,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在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学历教学模式成效的基础上,构建灵活、自由的学习机制,适当提升非学历知识技能培训比重,创新相应的管理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学习方案和多时段学习机会,进一步有效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终身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再次,强化终身教育课程保障体系构建力度。在职业教育终身化教育发展创新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所在。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层面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应重视职业人才的培养。从就业能力提升转向职业生涯全过程服务,持续拓展课程体系对学习者职前与职后的全方位覆盖程度。最后,强化综合素质与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伴随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产品与新岗位不断涌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岗位适应与迁移能力、岗位职责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终身化教学模式应重视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高端人才。

(六)持续优化与完善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国家标准

首先,强化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研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果可知,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与创新必须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运行。国家应构建专项法律政策条款,明确职业教育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使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优化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职业教育和就业准入制度之间相辅相成,就业准入是推进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关键途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成败,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现应依附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施行。国家相关部门应从大局角度出发,完善相关标准,在社会分工细化以及岗位变动频繁的背景下,为切实提升学习者岗位胜任能力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和教育培训条件。最后,构建职业培训激励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国家应完善岗位晋升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通过的奖励制度,为贯彻施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提供根本动能。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在职业教育发展创新过程中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大力支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终身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切实提升社会经济实力提供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洋.终身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家电维修,2024(3):32-34.

[2]陈曼,孙长忠.“三教”协同创新背景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5):7-13+108.

[3]邱凌云.京津冀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述评[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2):37-42.

[4]崔广.“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3-4+26.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

Cai Luyao1,2

(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Curriculum Center," Luoyang Culture and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mode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constantly being updated, bring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to the production, lifestyle, and mindset of the general public. Establishing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 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clearly states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s, and ensure effe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pre-employment and post-employment education. This aims to further realiz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of enabling the public to learn what they are taught and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ve is to uphold the principles of lifelong, sustainable, socialized, and integrated education, continuously innovate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dopting a problem analysis research metho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s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Lifelong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