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4-08-08蔡永森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职业教育

摘要:从教学应用出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为现代职业教育手段、方式、载体、方法注入新动能。从价值目标看,是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目标逻辑以及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赋能的技术逻辑实现驱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在此特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产教融合、教学环境、教学服务机制等四个主题展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以供学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逻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77-05

随着智慧经济新形式的发展,经济领域、实体产业、文化领域乃至教育领域都发生重大改变。智能产业、智能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在“中国智造2035”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该作出哪方面的设施设备升级?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数智化时代的能力和素养?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掌握哪些数智化技能?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数智经济背景下的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问题的形成已经是各类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任务,也因此,必须在教学资源整合、产教融合、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机制建设等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满足职业院校在数智化时代的新需求。

"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解析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技术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为产业提供后备人才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转型在进入21世纪之后,陆续经历了“管理本位(政教分离转型)”向“服务本位(市场化转型)”再向“技术本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智慧化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1]。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深度融合也在催促着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场景不断升级。技术的渗透和重构也为现代职业教育手段、方式、载体、方法注入新动能。对职业教育的专业数字化改造涉及教与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评方式、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2]。通过数字化升级来实现更高层次、更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满足未来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出具有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素养、掌握数字化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

(一)目标逻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当前,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和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立足社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转变,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是解决人才市场对数字化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更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升级人才培养新方案,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目标逻辑驱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也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体系应包含教育政策更新、教育组织变革、教学管理重构、教学模式迭代和教学评价创新等多个方面,从而稳步有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3]。

(二)技术逻辑: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赋能

从技术创新过程看,自动化的过程伴随整个社会技术进步的全阶段。从工业时代的机械自动化到信息时代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慧化,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高速迭代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也在同步转型。依托数智技术的赋能,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将围绕技术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以更大的包容性推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转型。

"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1.PPT课件资源建设

PPT课件是普及性、标准性最高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对PPT课件的开发可以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共慧。因此针对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以PPT课件开发的形式将课程中的单个知识点提炼出来,做成独立的课件,供任课教师使用。其一,应根据制作需要,搜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信息,利用Powerpoint工具将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编辑;其二,在PPT课件制作完成后,需要对课件资源进行数字化建档,以体系性的教学资源建设方便教师随时调用,减少教师的备课难度;其三,课件所呈现的课程内容要注重完整性、层次性、准确性,并以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是否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来对课件质量进行评价,定期筛选、淘汰不合格课件;其四,要设置导航与连接功能界面,便于检索;其五,PPT课件要具备一定艺术性美观作用,其色彩、布局、风格要有序和谐,适应人类的视觉阅读习惯[4]。

2.教育教学数智化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

构建职业教育教学数智化共享资源平台所需的计算机硬件运行环境以及共享平台所需的计算机软件运行环境,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共享资源开发环境,CPU的技术要求是主频1.7GHz以上,运行内存2GB以上,硬盘200G以上,声卡满足播放多媒体资料需要,显示器32英寸以上为宜,网络速度需要有线网卡百兆以上,无线网卡10兆以上,显示器分辨率适应1024×768×1600×1280等不同规格;二是共享资源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应适应WindowsXP/Win7/Win8/Win10/IOS17等多种版本,并提供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 Player11.0、JRE等形式的多媒体播放软件,提供JavaScript、IE Tester 等页面开发软件环境,CSS+DIV方式主界面要基于UI进行设计,视讯类共享资源开发要实现Flash AS 3.0的交互条件,并满足Premiere格式工厂软件进行视频编辑和Camtasia8.0软件进行屏幕录制[5]。

对于教育教学数智化共享平台建设的规格要求:首先,在信息标准及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基于国家标准以及教育部部级标准,需结合不同用户对象采用标准之间一致的可扩展信息体系,从而为共享信息的交互、应用资源的共享提供基础条件。这样既可以为教学资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共享、传输提供具有规范标准和统一的科学分类,也可以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快速共享的综合效益[6]。其次,在统一身份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方面,需提供统一的单点登录认证服务,提供保证身份准确性、安全性、唯一性的身份数据管理服务,提供集成接口,构建面向多类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的统一身份管理客户端。最后,在信息集成与协作平台建设方面,为实现统一控制和为用户提供统一访问入口,应根据已有网络资源和职业院校校内需求,按照资讯、搜索、协作、业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管理。由网络化共享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平台对校内的信息进行集成与协作、梳理和归纳,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职业教育教学数智化共享资源平台的建设内容应该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集成平台的组群管理必须提供RSS、IFRAME、WebClipping、URL等多种集成数据对接形式,可与校内外网站的教育法规系统、学术系统、社交娱乐系统等进行信息交互,并支持oracle、DB2、Sybase、SQL Server、InfMix、Mysql、Derby、HypersonicSQL、PostgreSQL、Foxpro、Access、Excel、JMS Queue、JMS Topic、XML、Webservice、LOB等格式的数据集成;二是信息协作平台的开发管理必须通过Portlet框架和功能组件,提供组群之间能够进行交互的功能组件,帮助用户实现群组选择、群组自定义、群组自由组合,同时提供公告分类、发布以及浏览等功能,支持在线信息编辑;三是信息存储与分享平台的文档文件,必须提供快速检索和快速备份功能,让用户可以随时与别人共享文件[7]。

3.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资源的制作是对原理性的知识或操作性的技能过程进行直观呈现。第一,创建课程门户,需上传反映课程特征的封面图片,进而编辑课程信息;第二,课程信息的编辑需根据课程版面选择模板,编辑内容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特色等纲要性内容;第三,搭建课程框架(或称编辑课程章节),需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二次编辑,具体内容应该包含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等学习重点[8];第四,教学模式采用线上视频导学形式,通过建立“学习目标-项目准备-体验做学-拓展延学-考核评学”等五个部分的学习框架,使得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知识点更加清晰、简洁。

(二)数字化产教融合措施

1.搭建数字化的校企合作新平台

产教融合最好的方式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一直是教育部不断推进的改革措施,作为增强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匹配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就职能力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深化产教融合,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数智化时代岗位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教学平台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如制定校企合作机制、开发校企合作项目等,通过协议合同的签订,与不同的数字化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目的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真实企业虚拟化、教学指导智能化、教学过程可视化、学习过程全景化的转型[9]。

2.构建数字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完成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实操技能。其一,高校应该与数字化企业展开全面合作,以构建校企合作基地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技术培训和定岗实习;其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产品运营、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给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机会;其三,完善校企共建的所有制结构、第三方机构监督考核制度,健全校企共建数字化实训基地的制度设计[10];其四,做好数字化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运行经营、资源投入等工作,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其五,合理引进与职业课程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好数字化实训基地技术矩阵;其六,校企共建数字化实训基地离不开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参与,对此,要积极吸纳多方主体,完善要素配置,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打造连接、开放、共享、个性化、智能化兼备的实训基地。

(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应用与设计

从智慧教育功能与技术融合的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构建一个数字化的技术支撑环境,这个数字化教学环境以学习者为主体开展智慧学习,以教学者为主体开展智慧教学,以数字化、自动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技术为支撑进行课程环境架构。

其中,在智慧学习方面,要有泛在的网络接入和智能学习设备,而且要利用各类传感器对学习者的物理环境、情绪状态、学习目的等进行行为感知。通过学习者模型软件,对学习者进行“个性画像”,记录学习者的历史行为和预测学习者的潜在行为,以更好地辅助其进入学习状态。在智慧教学方面,同样要有方便教学者接入的智能教学设备和泛在网络,通过教学模块帮助教学者进行学习计划与课程设计、干预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目标、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考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智慧技术环境的架构方面,则通过智能服务模块帮助师生建立社交群组,利用教育数据分析软件完成教育过程的可视化,并以自动化的学习服务适配推荐功能,满足师生双方的多样化需求。

(四)基于“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服务机制构建

数字化“学习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职业院校的广大师生以及校外求学人员提供终身教育服务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港”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其重要基础。公共服务体系以数智化共享平台为依托,以体系运营中心和基层数字化学习中心组成专业化服务机构为组织载体,搜集、联结、整合、共享社会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学习者开放并为其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从而实现数字化“学习港”的功能。基于“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服务机制构建,是指在传统教学体系内部各级机构之间、体系和政府之间、体系和社会各类教学资源提供方之间、体系与市场经济之间建立一种交互性的调节方式。整合众多资源提供方的多元化数字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等信息传输手段、运营结算系统与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将数字教育内容产品和服务送达广大学习者,形成社会化的第三方职业教育服务模式[11]。这种职业教育服务机制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之上,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按照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标准和运作流程运行。一方面,这可以增强职业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入择优聘任和动态评价的竞争性奖惩机制,进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效率。基于“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服务机制构建,由于引入市场机制的竞争因素、需求驱动因素、利益驱动因素、风险防范因素,可以有效解决教育部门行政效率低下、人事组织冗员的问题,并在教育服务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供给能力。

1.基于“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服务需求形成机制构建

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教育服务是动态性的、终身性的,它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信息反馈,所以它以产品为导向,从而向学习者推出现有的或者前沿的专业知识及课程。运用各类现代化的智能手段和数据处理手段,为需要职业教育服务的社会各类人群供应优质教育资源,并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是数字化职业教育“学习港”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教学服务“学习港”的作用是打破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封闭形态,开展跨区域、跨学校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需求与反馈机制,采集校内外各类人群或组织的学习需求,再反馈给高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提供方进行资源征集。这样,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便可以由资源提供方通过“学习港”这个产品供给中心,面向学习者开放和共享教学资源并提供教学服务支持。

2.基于“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机制构建

“学习港”的建设既不是教育机构,也不是教学机构,它的学习方可以是组织、机构、个体等多种主体,它的职业教育信息服务面向全社会居民。它的教育服务市场需求如此之大,所以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实施教学资源整合,解决供求对路的问题。因而在“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机构构建方面:第一,需要国家专项的远程教育资金投入,向社会开放,建立共享机制;第二,需要强化职业院校资源的利用,利用现有体制内的教师队伍从事远程教育资源创新,建立数字化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团队,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和“数字专利”进校园活动,保障教师的数字化教研成果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第三,需要与社会资源提供方开展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扩展“学习港”的教学资源储量,向使用者充分供应各类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总的来说,就是要把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港”放置于市场前沿,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形成教学资源供应方、服务管理方、使用方等三者之间有效的利益链,由经济利益驱动形成互利关系[12]。

3.基于“学习港”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机制构建

数字化“学习港”如果要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运作流程和服务标准运行,就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进入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对教育服务内容进行公益部分、计费部分的分化设计,要考虑内容计费、通信计费和服务计费等手段,以一套合理的定价机制进行商业运作,让用户满意、学校满意,形成能够协调运行的整体功能。数字化“学习港”还需要特别注意各种标准的制定,这些标准包括职业教学资源内容与开发标准、职业教学资源与交换标准、学习过程支持服务标准、学习支持服务评价和质量监管标准、学分认定与转移标准、数字化学习系统准入标准、运营与推出标准、计费教学资源价格标准等[13]。总而言之,“学习港”的教学管理机制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在这个总的目标指引下,完善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在权责方面是政府投入、市场运营、公益服务相结合的。

" 四、结语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做好专业数字化改造的统筹规划,地方政府部门要积极地为不同职业院校解决教学资源配置问题;其次,要加强校企融合,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课程的嵌入;再次,要通过数智化智慧教学平台来对教学设备进行升级,借助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真实企业虚拟化、教学指导智能化、教学过程可视化、学习过程全景化的转换;最后,要统筹优化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实施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深化高水平教师评价标准和体系,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注重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等。总而述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教学资源统筹、产教融合、教学环境、教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必须定位清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满足数智化时代人才培育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敏.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逻辑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12):86-88.

[2]田培瑶,耿乐乐.联通主义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21-27.

[3]陈姝伊.守正创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变”与“不变”[J].机械职业教育,2023(11):33-38.

[4]张海波,逯铮.“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动因、阻力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23(21):15-20.

[5]吴南中,陈咸彰,胡方霞.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改造成效测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3(11):69-78.

[6]王甜甜,张婕,杨彦玲.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困境与路径[C]//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首届教育数字化发展论坛论文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023:4.

[7]刘晓,卿金桃.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内涵特征、逻辑框架与实践进路[J].当代职业教育,2023(6):29-37.

[8]沈玲,郑强.湖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1-5.

[9]王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动力与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2024(1):61-68.

[10]孙守勇,李锁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表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35-42.

[11]巩江源.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探究——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4(2):144-148+189.

[12]赵丽锦,戴建平,马娱.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牵引、逻辑解析与实现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3):25-29.

[13]程瑞红.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4(1):68-73.

The Connotation,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i Yongsen

(Zhejiang College of Security Technology, Wenzhou" 321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applic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uppor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injects new momentum into the means, methods, carriers and method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goal,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riven by the" “problem-oriented and demand-oriented” goal logic,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logic of digitalization,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In this paper, in-depth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four them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echanism, so as to further analyze the practical path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nnotation; Logic; Practice path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职业教育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