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2024-08-08刘中美陈四兰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运行机制职业教育

摘要: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旨在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全面分析,发现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存在资源分散、培养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在构建联盟的过程中,提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构建原则,旨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发展。详细阐述了联盟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以确保联盟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期望能够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培养联盟建设;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9-0094-05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师资培养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分散、培养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必须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在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时,必须坚守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既是联盟稳固的基石,也是其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等原则,在联盟的构建与运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1.资源共享原则。作为联盟构建的基础,要求各参与方全面开放并整合各自的教育、技术、企业等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打破资源壁垒,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可以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这种共享机制使得各方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进而显著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2.优势互补原则。此原则强调联盟内部各参与方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弥补他人的不足,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领域,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各方拥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色资源。通过联盟的构建,可以将这些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师资培养水平的提升[1]。

3.合作共赢原则。其要求各参与方在合作过程中秉持共赢理念,共同分享合作带来的成果和利益。这种共赢思维有助于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各方应摒弃零和博弈的短视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寻求合作共赢的契机,携手推动师资培养事业繁荣发展。

4.协同发展原则。为了联盟长远发展,强调各参与方要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联盟需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确保各方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能够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并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

(二)组织架构

在组织架构方面,联盟设立了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宏观战略和审议重大决策。理事会成员由各方代表组成,确保了决策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为了保障联盟的高效运作,还设立了秘书处来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各方行动,并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联盟还特设了联络员制度。联络员作为各方之间的桥梁,负责信息的传递、问题的协调以及需求的沟通。他们通过定期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渠道,促进了各方之间的深度合作和有效协同。政府在联盟的构建中发挥着关键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费支持以及搭建合作平台,政府为联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政府还积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达成共识,以确保联盟的顺利运行。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等是联盟的重要参与方。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通过联盟的合作框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职业院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为师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则提供了实践平台和行业动态信息,使师资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社会培训机构则提供了专业的培训服务和技能支持,为师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2]。

在联盟的运行过程中,各方共同参与制订培养计划、开发培训课程、实施培训项目等关键环节。通过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联盟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还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三)运行模式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运行应以项目运作为核心,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各项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实现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的深度联动与有效协同。这种以项目为驱动的运行模式,有助于聚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关键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形成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联盟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进项目过程中,联盟必须坚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石,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必由之路。在设计培训课程和制订培养计划时,联盟应致力于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融合,确保学员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不断夯实基础,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技能。为了进一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联盟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师资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学员能够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在实践中锤炼技能、增长才干。同时,企业也能在合作中发现并吸纳优秀人才,为自身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联盟还应着力构建成果共享机制。成果共享既是推动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联盟应鼓励各参与方将形成的优秀成果、典型经验和教学资源进行无私分享,通过搭建共享平台、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成果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这将有助于形成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的局面,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水平全面提升。此外,联盟在运行中还应注重自我完善和创新发展。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联盟必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前瞻性,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改进和创新之道。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合作领域等方式,联盟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运行机制

(一)政策支持

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为了确保联盟的顺利运作和持续进步,政府需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周密且富有远见的政策,从而为联盟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后盾。

1.经费支持。政府应通过专门的财政拨款或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账户,确保联盟的日常运营、项目执行以及资源共享等核心活动得到充足的经费支持。此外,政府还需要建立一套动态经费监管机制,根据联盟的实际进展和需求变化,灵活调整资金支持力度,以确保资金的高效利用。

2.税收优惠。需要为这些实体提供诸如企业所得税减免、增值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减轻它们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经济负担。这样的政策导向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有利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投入职业教育领域。

3.项目扶持。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市场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并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同时,政府还应当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优先选择联盟成员单位作为项目承担者,从而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政府还应当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帮助联盟成员单位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实施效果,促进各方之间的深度协作和资源整合[3]。

4.政府还需要在政策法规、标准制定、质量监控等方面为联盟提供全面支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政府可以确保联盟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政府可以确保联盟的培训成果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制度保障

在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发展过程中,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个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是确保联盟规范化运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以及各方权益有效保障的基础。

1.作为联盟纲领性文件的联盟章程,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章程不仅应确立联盟的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和使命,还应详细规定组织架构、成员职责、运行模式等关键要素,为联盟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制定章程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每一项条款都能体现共同意志,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项目管理办法对于联盟工作的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联盟的主要工作是通过项目来具体实施的,因此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项目管理办法势在必行。该办法应对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评估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项目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同时,项目管理办法还应包含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项目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3.成果共享机制是联盟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联盟作为一个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平台,其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有价值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广泛共享和应用,因此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对于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共赢具有重要意义。该机制应明确成果的定义、分类、归属以及共享方式、条件等细节问题,确保各方在成果共享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同时,成果共享机制还应与项目管理办法相互衔接,确保项目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共享资源,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联盟还应关注其他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例如,制定联盟成员准入与退出制度,以明确成员的资格条件、权利义务以及退出程序等;建立信息沟通与反馈制度,确保各方之间信息畅通、沟通有效,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完善经费管理制度,确保联盟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透明支出,为联盟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财务支持。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联盟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和整体效能,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质量监控

一是质量监控机制。定期现场考察与非现场评估,机制能够实时掌握项目的最新进展,洞察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这种持续性的监控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更能挖掘项目实施中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为其他项目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参考。二是定期检查。应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项目一线,与项目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能够获取到最真实、最直接的项目实施情况反馈。这些反馈涵盖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为全面评估项目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三是评估。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的效果与质量进行量化分析,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果与改进空间。这些评估结果不仅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与建议,更为联盟决策层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推动项目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联盟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负责机制的日常运作与持续改进。同时,各成员单位也应充分认识到质量监控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并支持机制的实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在高质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4]。

(四)深化资源共享

1.资源共享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对共享的目标、原则及范围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这些界定不仅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方向,也为参与方提供了行动指南。目标是共享的终极追求,原则确保了共享过程的公平与公正,而范围则明确了哪些资源可以被纳入共享体系中。

2.规章制度应详尽地阐述资源共享的流程与管理机制。从资源的申请、审核到分配、使用,再到后续的监督与评估,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不仅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能确保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最大化利用。此外,对于资源共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益冲突,规章制度也应给予充分关注。通过设立权益保障机制,可以确保每一方在共享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为了激发各方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规章制度还应包含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在技术支持和数据安全保障方面,规章制度同样不能忽视。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共享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规章制度应明确对技术支持的要求和标准,以确保资源共享顺利进行。对于在共享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规章制度也应有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滥用。

3.规章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规章制度也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因此,建立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其始终与资源共享的实际需求保持高度契合。

(五)强化协同创新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已成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推进内部资源和信息交流与整合的核心策略。在当前科技迅速迭代、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孤立的努力已难以适应时代要求,而协同创新则显得尤为关键,它是引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这一平台的构建,旨在消融传统组织间的隔阂,促进资源共享、智慧互补,实现共同进步。对于联盟内的成员单位而言,这一平台如同一座桥梁,不仅连接了彼此的资源与信息,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加速创新研发、提升整体实力的舞台。在信息交流层面,平台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沟通工具,如实时通信系统、网络会议平台、共享文档库等,确保各成员单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技术前沿及业务需求,实现信息无障碍流通。在资源整合方面,平台通过建立全面的资源数据库和高效的供需匹配系统,帮助成员单位迅速定位合作伙伴、获取技术支持与资金援助,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使用效率。

除此以外,平台还着重于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分享研讨会议等,平台鼓励成员单位间开展深度对话与合作,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为了进一步点燃联盟内部的创新热情,平台还设立了激励机制,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嘉奖,以此激励更多成员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

(六)健全质量保障

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领域,质量无疑是核心要素,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效以及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需要确立一套严谨的质量管理准则和操作流程,对师资培养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规范,确保每一步都遵循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及时揭示并纠正培养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质量标准的严格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提升培养培训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支柱。通过精心设计的选拔机制,吸引并留住那些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教育热情的优秀人才。并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发展投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此外,还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5]。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声音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机制,定期收集并分析学生对培养培训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在提升质量监控体系效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全面、动态的师资培养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深度分析,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培养培训过程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监控和分析,为质量提升提供更为坚实的数据支撑。

(七)保障持续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于联盟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不断前行的过程中,这两项要素不仅关乎联盟日常运作的顺畅,更是其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在政策层面,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扶持对联盟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场地租赁优惠、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科研资金支持等,将为联盟成员单位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成员单位的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机构加入联盟,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事业的繁荣。

在资金投入方面,联盟需构建多元化、稳定的资金筹措体系。除了依赖政府拨款和成员单位自筹,还应积极探索社会捐赠、企业合作、公益基金等资金渠道。同时,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师资培养培训项目,也是实现资金筹措多元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举措,联盟可以确保资金来源的广泛性和稳定性,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确保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有效利用,联盟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和评估体系。通过对政策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定期、全面的评估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此外,联盟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卓越的业绩赢得政府、社会和成员单位的更多信任和支持。

三、结语

通过研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构建原则和以项目为载体的运行模式,并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阐述了联盟的运行机制。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展望未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联盟应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同时,联盟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建设联盟创立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3):62-63.

[2]刘君义,甄国红,王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校—企—校开放的教育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43-49.

[3]张祺午,孟凡华,陈衍,等.创建“校-企-校”师资培养新体系——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J].职业技术教育,2012(18):40-41.

[4]王建华,刘君义,甄国红.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26-28.

[5]罗海鸥,杨小明,肖华荣.中职“主研导向”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8(21):17-1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lliance

Liu Zhongmeia Chen Silanb

(a.Organization of Personnel Division;

b. Security Office, 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s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lliance, aim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 have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face issues such as scattered resources, rigid training models,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links, which severely constrain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 Therefore, building a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lliance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necessary.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alliance, the principles of resource shar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win-win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aiming to integrate resources from all parties, forming complementary strengths, and join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perational model, and guarantee mechanisms of the alliance are elaborated to ensure its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it is expect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viding a strong talent guarante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Training alliance construc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运行机制职业教育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