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路径

2024-07-10潘传辉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发展路径乡村振兴

摘要: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的《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和乡村数字文化”,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化农村建设与发展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举措。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五大战略目标,必须依靠继续教育助力,真正提升村民劳动技能,提升村民的人口素质。基于此,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建设发展路径,从而培育出更多新型农民,为促进数字化农村的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继续教育;数字化农村社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8-0031-05

农民继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既为农村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也提出新挑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继续教育作为促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有力举措

通过数字化,农村地区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各类信息,包括市场趋势、先进农业技术、教育资源等,从而有效缩小与城市地区在信息获取上的差距[1]。例如,通过数字化医疗服务,如远程医疗咨询、电子健康档案等,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减少因地域限制带来的医疗不便。数字技术,如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帮助农民作出更科学的种植和经营决策。数字化平台如电子商务网站可以为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帮助农民直接接触消费者,提高产品销售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数字化服务,如在线支付、智能家居系统等,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享受到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数字化也可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管理效率,比如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办理各类政务服务,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二)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四个月的时间足以说明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农村发展的意志[2]。通过引入智能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可以极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数字化为农村地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服务等,这些新兴领域有助于多元化农村经济结构,减少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利用数字化手段,如电子政务、智慧乡村建设等,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效率,增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此外,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年轻一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既可以帮助记录和传播农村的传统文化,也为文化创新提供平台,增强农村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是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技术为农业科研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作物生长规律,进而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数字化平台,农产品可以更有效地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3]。数字化还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业资源,如水资源和土地利用,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大数据和预测模型,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和管理农业风险,如病虫害、气候变化等,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通过普及数字化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现状阐述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优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继续教育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继续教育中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快速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及时反映市场和行业的最新需求,为农村居民提供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技能培训。相比传统面授教育,数字化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学习成本,如交通费用、教材费用等,使得更多农村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继续教育成本。其次,继续教育是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有力举措。在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继续教育可以帮助农村居民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生活方式。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多种技能,包括技术、管理、创新等,而继续教育可以提供多样化技能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4]。人才是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以及发展的核心力量,继续教育通过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可以激发农村居民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培育更多人才,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新的想法和动力。最后,继续教育可提供多种教育形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服务通过结合学历教育(如在线学位课程)和非学历教育(如职业技能培训、兴趣课程等)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培养农村地区所需的各类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文化和旅游人才等,促进农村人才结构的优化。最重要的是,继续教育提供多种教育形式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和自信心,使其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不足

第一,缺少经验支持,如对口化服务缺少、资源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方案不充分。在继续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应用方面,继续教育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导致教育内容与农村实际需求脱节。如一些教育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的具体需求和特点,缺乏对口的定制化服务。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不如城市地区丰富,造成资源优势不明显。且优秀教师和专业人才更倾向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此外,农村地区特定的职业技能和人才培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不充分。第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单一。在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人才培养要深入基层,重视农业专业性,继续教育服务当前主要依赖线上平台和资源进行教学,虽然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便捷性,但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尤其在农业和农村建设领域,实地操作和实践经验同样重要,单纯线上教学已无法充分满足这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求。此外,继续教育的内容过于泛化,缺少针对具体农业专业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定制化课程。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机遇

当前阶段正处于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窗口期,这为继续教育和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例如,网络和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铺设,为数字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得农村居民能够更容易接触和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5]。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对专业技能和新技术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继续教育的意义在农村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需求开始不断增强。在国家层面,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这为继续教育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对教育的投资增加,同时社会资金也在支持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需要教育、农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部门的合作,这也为继续教育服务提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空间。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对乡村振兴和数字化建设的参与,为继续教育服务提供合作伙伴和资源。继续教育服务可以本着开放合作的原则,与不同部门和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的数字化进程。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挑战

首先,资金投入挑战。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进而限制了教育资源的扩展和质量的提升[6]。另外,资金只集中在某些地区或某些项目上,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继续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较为有限。并且,对于继续教育的投资主要依赖政府财政,缺乏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化资金来源。其次,农村地区关于继续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许多农村地区,继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较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政策优先级上可能较低。现有的政策未能准确把握农村地区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支持数字化技能培训方面。即便有相关政策,也可能因为执行不力或缺乏有效监督而难以在农村地区得到有效实施。最后,地方政府与继续教育基于数字乡村合作的形式与渠道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与继续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二者在推动数字化乡村建设方面难以形成合力或者存在沟通不畅和协调不足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的需求和继续教育服务提供方的资源未能有效对接。另外,缺乏政府、继续教育机构、企业及社区等多方参与的平台,进而限制了合作的形式和渠道。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和继续教育机构间在资源共享和整合方面存在障碍,如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师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7]。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继续教育服务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路径

(一)关注继续教育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 1.0》明确指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共建共用。”[8]由于地理分散和人口密度较低,农村地区建设网络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大规模建设面临资金、技术和物流等多重挑战。且农村地区普遍缺乏高速网络连接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限制了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和效率。在许多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化指导,导致资源配置不均、效率低下,此外,农村治理和发展所需的数据整合与共享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优化。由于上述问题,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往往不理想,无法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地方社会发展和提高治理效率方面的潜力。而继续教育与地方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关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加大农村继续教育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农村地区要加强互联网覆盖,建设高速宽带网络,确保教育资源的在线可及性。通过改善和扩建学校、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等硬件教育设施,配备必要的学习和教学设备,建立或升级远程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资源,支持灵活的学习方式。还要对农村地区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改善通往教育设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方便地到达学习地点。此外,农村继续教育软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引起重视。通过建立和完善针对农村继续教育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互动学习工具和个性化学习方案。开发和引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内容,包括视频课程、电子书籍、互动教学软件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建立教育管理系统,用于学习进度跟踪、成绩管理、资源分配等,提高继续教育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在线平台和数字化教育内容,农村地区的居民可以访问更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资源,打破地理限制。

(二)转化继续教育技术应用成果,促进农村数字化转型以及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互联网直播等数字化技术在推动科技兴农和促进数字乡村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农业效率、增强乡村治理、激发经济活力以及促进社会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继续教育和数字乡村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强化应用,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方法,促进智慧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可以直接应用于农村地区,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在继续教育中,采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对于满足农村地区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非常有用。继续教育领域也发展了有效的在线教育管理模式,包括学习进度跟踪、成绩评估和反馈机制,可以用于提升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继续教育领域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经验可以帮助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居民更好地使用数字工具和资源。

将继续教育中使用的先进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互动教学工具、大数据分析等)转移至农村地区,用于支持当地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根据农村地区的特定需求,定制适合当地居民的教育内容,包括农业技术、农村经营管理、健康教育等。建立涵盖广泛教育资源的在线库,以便农村地区居民能够轻松访问并利用这些资源。为农村地区的教师和居民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提升其数字技能,确保能够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地方政府还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农村数字化建设中,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高校等,形成合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三)积极提供人才培训服务,提升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综合实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人才振兴”[9]。可见,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为继续教育与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的融合提供基础。继续教育要提供专业化人才智库引领数字乡村建设,如与社区教育、地方高校、农业机构合作形成人才智库,智库成员可以定期深入农村地区,直接与当地政府、农民和企业进行交流和指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村地区的具体需求和挑战。智库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定制化的培训计划,涵盖数字技能、农业技术、乡村治理、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例如,通过“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和“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强对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等关键群体的教育,重点是提升政治站位,拓宽数字治理视野,并增强数字技能和素养,使其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领路人。对农村信息员等从事信息传播和技术应用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其在数字化过程中的能力和效率。组织实施针对乡村劳动力转移的专业培训,帮助农民适应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职业需求。开展农业实用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专业技能。通过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的“组合拳”,全面提升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此外,重视培育数字化农村发展定制化人才。继续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需求定制课程内容,如数字技能培训、农业科技应用、乡村治理、电子商务等。结合农业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积极提供与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实践和实习机会,让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使培养的人才成为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促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方面。

在继续教育中,要积极借助乡村公共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培育。继续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其灵活的办学体系和模式,提供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教育服务,如通过远程教育、移动学习等方式,使教育更加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另外,创新公共教育服务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既包括专业技能培训,也包括乡村文化、历史传承等方面的课程。将社会教育与乡村文化培育相结合,通过教育活动传播乡村文化,增强村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继续教育机构需深入了解村民的信息素养情况及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高信息素养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对接和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资源,为乡村公共教育提供更多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和教学资源。

(四)借助继续教育这一桥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数字农村的建设

首先,共创产学研用课题项目。产学研合作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农业技术和乡村信息化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此类项目可以作为继续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另外,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技术和知识转移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因此,继续教育机构要积极建立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研究项目。选择与乡村振兴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如农业技术创新、乡村治理、农村电子商务等。并整合来自各方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以提升研究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当然,要确保研究项目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紧密结合乡村实际,促进研究成果在农村地区的实际应用。在必要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课题研究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其次,搭建产学研实践基地。继续教育机构可以邀请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共享资源和技术,形成强大的合作网络。在农村地区设立实践基地,将研究项目与农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在基地内实施新型农业技术、智慧乡村解决方案等。积极利用实践基地进行技术试验和演示,如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为农村居民提供直观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将实践基地作为学习和培训的中心,继续教育机构可以真正为农村居民提供专业培训、技能提升课程及工作坊。

(五)继续教育借助“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模式,宣传数字农村文化

基于继续教育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支持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相关的创意内容孵化,如开发有关乡村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的创新内容。利用继续教育机构的媒体资源,设计和制作关于数字乡村的宣传视频和纪录片,增加这些内容的可视性和吸引力。开展针对数字技能、媒体制作、内容创作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升乡村居民在这些领域的能力。利用继续教育资源进行数字信息管理和媒介研究,以提升数字乡村文化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与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项目合作,推广乡村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继续教育机构也要创建并维护包含各种课程资源、教学材料和文化内容的数字乡村资源库,确保这些资源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数字化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变化的需求。农村地区可以利用继续教育的网络和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区域,确保数字乡村的建设成果和经验能够被更多地区了解和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在线研讨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数字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和创新成果,积极识别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特色和创新点,通过案例研究、在线课程、互动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促进经验的深度传播。并将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作为标杆示范,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其他地区快速复制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许意蓝.“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3(15):77-80.

[2]杨红荃,艾杰.农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基于场域理论[J].职教论坛,2023(7):120-128.

[3]关玉兵,刘学敏.黑龙江省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0):74-76.

[4]陈可唯,陈淑意.高校新媒体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有效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3(6):38-41.

[5]康涛,刘爽健.高等继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与路径——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3(8):58-60.

[6]李东.继续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2):12-14.

[7]姚晓兰.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使命、挑战与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1(5):6-8.

[8]刘丽梅,高伟明,盛子强,等.高校继续教育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3):9-12.

[9]齐岩.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22(6):42-45.

The Path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Digit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an Chuanhui

[Sichu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chuan Administrative College),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Key Points for Digital Rural Development in 2023” issued by the Central Cyberspace Administration and four other departments it is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develop digital economy and rural digital culture”, which marks a new st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hina, and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owerful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five strategic goa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ruly enhance the labor skills and qualities of villager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ervices for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us cultivating more new types of farmers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 rural area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Rural digit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发展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