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引领

2024-07-10龙江燕张红兵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终身学习

摘要: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终身学习领域的集中体现。系统研究分析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引领,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动力支撑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最终目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践行终身学习这一时代之问,指明了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的前进方向,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终身学习;理论内涵;实践引领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8-0011-04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看待学习问题,聚焦时代发展命题,提出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等科学论断。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强调要“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这些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理论内涵和实践引领,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一)本质特征:促进个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在学校发生并完成,更多地需要贯穿人的一生,特别是因实际工作引发的本领恐慌、知识短板、经验盲区逐渐明显,由此产生了更多学习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1],这也是终身学习的最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终身学习,是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相共振、社会进步和个人需求相一致、互帮互学、互促互动和共生共存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既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个体的要求,也指明了个体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道、立身之本。个体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同时学习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个体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得到精神的升华,才能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学习应“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1],这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实现路径: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终身学习落地生花,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经上升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制度”[3];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颁布,我国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提出了“终身学习”这一概念[4],开启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篇章。从“终身教育”转向“终身学习”,表明我国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进行的教育改革重心发生了转移,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对个体终身学习需求的关注和满足,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充分体现。

在对教育体系及教育结构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5],始终注重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的统筹推进、协同发力[6]。因此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非专指成人教育或老年教育。同时明确各类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提高社会成员素质以及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中的核心和骨干作用。引导和支持各类学校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与社区融合”[7]。

为完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配套制度建设,2014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促进各类学校有机衔接,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各类教育的相互融合与有效衔接,推动各地积极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建设以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制度[8]。这一举措打通了各类教育之间的通道,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动力与制度保障。

(三)技术支撑:推进教育数字化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2022年,我国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支撑抗疫“停课不停学”、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必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党的报告。2023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中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为新时代进一步发展教育数字化、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数字化的普及实施。当前,从学龄群体到在职工作人员、从幼儿到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学习意愿也越发强烈,而数字技术推动的在线学习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构筑了全民终身学习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全新学习场域,特别是大规模智慧教育平台的搭建和优质学习资源的汇聚,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现实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新时代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引擎动力和重要支撑。

(四)最终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以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推动终身学习在国家层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9],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搞好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以点带面,为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扎实基础[2]。2014年8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要“推动全国各类城市广泛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形成一大批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习机会开放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共享的学习型城市,由此促进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7]。

202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工程”,研制《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工程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通过推进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建设、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三教”统筹协同创新路径等五项重点任务[10],为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城市,打通终身学习最后一公里,需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其文明素养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条件。而社区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的关键一环,在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创新社区治理、推进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很多城市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及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社区教育,通过不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等讲座学习,组织合唱团、腰鼓队等文艺团队,开展“四点半课题”“梦想飞翔计划”“亲子花艺班”等活动,让居民学习到喜闻乐见的课程,足不出户接受社区的技能培训。

三、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重要论述的实践引领

习近平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化拓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下的批判性继承,是现代化教育改革实践下的现实性要求[11],为国际终身教育理念传播提供了科学借鉴和中国方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践行终身学习这一时代之问

当前人类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1],只有迫使人们天天学习、随时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会为时代所淘汰。“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1],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就国际局势而言,新时代国际格局和全球化趋势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通过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来应对新时代外部环境的新考验,是国际大局对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涉及个人、组织以及国家社会,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回答了新时代的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什么要进行终身学习这一时代之问,并借以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发展终身教育实践而不断引领时代前行。

(二)指明了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的前进方向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发展局势和国内发展需要的新形势新情况,科学研判了新时代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全民终身学习这一重要战略举措。同时明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等各类教育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衔接机制,进一步厘清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关系和重点建设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建设目标,也有中观层面的重点要求,还涵盖微观层面的具体实施路径,使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有规可依、有路可循,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是新时代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四、结语

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终身学习作为推进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承担着提升国民素质能力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高屋建瓴,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活到老、学到老”的精髓要义,继承和发展中国历届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关于终身学习的现代化理念,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提出一系列关于终身学习的重要观点和论述,是新时代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重要论述指引下,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工作将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引用古言强调党员学习重要性[N].人民日报,2013-03-03.

[2]朱漪.论习近平终身学习思想[J].当代继续教育,2018(1):4-7.

[3]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

[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6]李中亮.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解读[J].当代继续教育,2019(3).

[7]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Z].2014.

[8]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4.

[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9-05-14.

[10]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Z].2023.

[11]孙立新,叶长胜.习近平关于终身教育论述的思想探源、内涵价值及实践推进[J].大学教育科学,2021(2):26-33.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Lifelong Learning

Long Jiangyan Zhang Hongbing

(Hebei Open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80, 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n the field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of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are of far-reaching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whole peopl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in a great learning country. It is found that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lifelong learning i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way to achieve it is to construct an education system serving the lifelong learning of the whole people, the motive force is to promote the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build a learning society and a great learning count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life-long learning"" answers the question why life-long learning should be practiced in the new era,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in the new era. It is a programme of action and a scientific guid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and a great learning coungry.

Key words:Xi Jin-ping; Lifelong learning;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Practical guidance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终身学习
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论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