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2024-07-09王得俊
王得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能够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思辨,就是思考辨析。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即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并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住文章,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文章、阐述自己的认识。
一、立足教材文本,适当延伸,积极拓展
1. 从教材内容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从教材文本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学生在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后,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教师在进行解答之前,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锻炼自身的思辨性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几遍,之后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问:“为什么庐山会‘生紫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织他们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他们对文章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2. 适当延伸教材,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是一个开放性学科,不只包括课本中的文章。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文章,锻炼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课外优秀文章提升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教材内容外,还要适当延伸。拓展性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起关键的作用。在讲述教材文章内容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文章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同一作者的同类文章,或者不同作者的同类主题文章,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例如,在讲解《赠汪伦》一诗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阅读关于李白和汪伦友情的背景资料,再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思考《赠汪伦》一诗中李白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对作者当时际遇、心情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训练其思辨性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外阅读分享会,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互相分享自己阅读的课外优秀作品。教师也可以在分享会中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籍,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鼓励其在阅读中思考,分享阅读内容,扩充知识储备,增强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并且邀请学生讲解其中的部分内容,说出自己对高尔基童年时经历的事情有何感触。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以此锻炼他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二、在课堂中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1. 精巧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兴趣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活动,需要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和阅读氛围中进行。和谐愉悦的阅读教学氛围能够引领学生突破自我、发散思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锻炼其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只是机械地背诵,难以理解和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几个因表达能力不足而引发的笑话,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从侧面提高其对于表达能力的重视,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述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为其设置一个与好友离别时刻的情境,引导其想象短时间内自己与要好的玩伴不会再见,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朗读结束后,学生讨论诗篇中的内容,可以加深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并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活跃度,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整体氛围的创建,但要避免出现课堂节奏松散的情况,如果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则会适得其反。
2. 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1)组织“你说我猜”游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思考和表达,让其能够从积极表达提升到善于表达。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以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调动他们的表达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你说我猜”游戏,让一个学生讲述诗句内容,其他学生猜测抢答。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和提示。做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词,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锻炼其倾听能力。在这种方式下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他们对诗词的记忆力、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鼓励预测文章内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在思辨性阅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预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题目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预测,并带着预测想法阅读文章,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学生在进行辩证推理、合理猜测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这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题目推测诗文内容、作者想要讲述的地点与对象,接着阅读该诗,验证自己的推测。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更为讲解文章打下基础。
(3)设置开放性题目,引导深度阅读
语文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问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见解和观点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性题目,鼓励他们自由辩论,讲出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辩论,实现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好习惯,还能够充分锻炼他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强化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强化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