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多元情境,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4-07-09沈倩倩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情境

沈倩倩

小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了解学生学情,教授其知识与技能。通过形形色色的阅读活动、项目,学生一边积累知识,一边开阔视野,形成独特的学习体验。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营造多元情境。借助形形色色的问题情境、生活场景、多媒体情境,学生尝试着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多元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术,营造阅读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走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优化教学情境。为了搭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填充教学资源,优化师生互动。首先,教师以视频、图片或文字方式还原教材文本中的场景。其次,针对文中的重难点,教师搜集丰富的案例。通过案例式、支架式的指引,学生迅速建立起与文本内容的连接以及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围绕“富饶”一词展开延伸:“富饶有哪些含义?我们可以说自己的家乡富饶吗?”这时,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直接命中题干并表示富饶就是物产丰富。随后,该生列举了江南地区物产的富庶。针对及时反馈,教师继续追问:“西沙群岛在哪里?富饶的西沙群岛又有哪些物产?”接下来,教师以电子白板为载体展示相关纪录片的选段。根据视频内容,学生需要猜测文章可能讲了什么。从后续的反馈来看,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他们往往可以从视频中窥见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在接下来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将前期的视频内容与后期的文本内容相结合。通过视觉化的冲击以及循序渐进的分析,学生或从视频中探寻知识内涵,或从文字表述中找到答案。

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通常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将阅读简化为既定文本的理解。然而,阅读不仅包含知识的积累,还包含眼界的开阔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提高,加强了对阅读情境的理解。

二、引入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正如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它强调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针对具体知识点,教师搭建生活情境。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基于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秉承生本思想,搜集学生的关注点,分析他们的兴趣点,把握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答疑式、分享式的引入,学生得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积极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花钟》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以生活常识为基础设计填空小游戏。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紫茉莉、月光花、夜来香、昙花等花按照开放时间、开放季节进行排列。有的学生不知道昙花的盛放季节,仅听过“昙花一现”,便认为昙花是夜间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不知道午时花是什么。结合诸多冲突,教师迅速搜集学生学情并适当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文本。通过不同花木的盛开时间,教师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制作花钟。根据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方式提炼课本中出现了哪些花木,这些花木的盛开有哪些特点,并制作花钟。

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在生本思想的基础之上。在前期的课程设计中,教师以多种方式整合学情,预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真实、有趣且颇具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将生活场景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三、营造问题情境,优化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师生互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学生一边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一边提升学科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有意识地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遵循分层理念输出差异化的、个性化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提问,教师在设计问题、倾听问题的过程中,既关注学生如何回答,又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凭借学情档案的及时更新,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进度,完善教学内容,提升综合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为例。针对初夏时分,书中人物一家在做什么这一问题,教师将体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并布置互动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可以从老夫妇、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等人物角色中任选其一,分析这一人物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人物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就小儿子正在做的事和特点进行了分享:“‘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喜强调了作者对小儿子的偏爱。”接下来,该生以肢体语言模仿小儿子的行为,还原诗中场景。“小儿子与大儿子、二儿子有哪些差别?”“小儿子可能与大儿子、二儿子产生哪些对话?”带着问题,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能力,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师生互动建立在学生乐于、能于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教学策略、沟通策略,秉承教学评一体化思想提升沟通效率。当师生互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后,学生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优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成效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载体。一直以来,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评价的唯一主体,并将“学生掌握了哪些阅读技巧”“积累了哪些专业知识点”转化为评价标准。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基于情境化教学,教师秉承生本思想,以专业评价为载体,以多种方式纠正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故事情境、问题支架,学生尝试着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猫》为例,“这篇文章中的猫有哪些特点?”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结合上述问题布置探索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需要合上书本,结合知识积累,以填写思维导图的方式,先用形容词描述猫的特点,再配以相应的解释。比如,有的学生会以淘气来形容文中的猫:“作者在描写小猫刚满月时通常在腿脚站不稳的时候就急于玩耍。当小猫长大后,它们就更加调皮了。”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即时设计互评任务,鼓励他们按照具体答案进行添加与调整。相较于以往的评价模式,教师平衡好学生学与教师教间的尺度,营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凭借适当的生生、师生互动,学生不仅能产生学习、阅读积极性,还能就文本中的诸多难点提出问题,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多元情境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渗透学科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重构教学理念,搭建新颖且生动的阅读任务。凭借高效的生生、师生互动,学生一边感受阅读的魅力,一边提升综合能力,形成科学且高效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