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
2024-07-09谢爱平
谢爱平
小学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将“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既可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还可提高其文章写作能力。教师需加强对“读写结合”指导策略的运用,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共同提升。本文以“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为主题,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对教育工作提出几点指导策略。
一、摘抄优美词句,扩充学生写作语言
小学阶段学生储备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有限,贸然开启写作活动,对其而言学习难度较高。在基础性写作活动中,教师可围绕单元阅读材料,带领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一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提高其文本解读能力;二来提升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让其更准确地了解词汇、语句的正确表达与运用方式,在摘抄积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读写结合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整个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课文呈现“先总后分”的结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展开描写。文中最突出的特点为“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词句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教师可带领学生摘抄经典语句,以积累其写作经验。如文中词汇浩浩荡荡、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文中优美语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等,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在摘抄记录中积累写作语言,为其未来长篇写作奠定基础。
二、交流阅读感悟,深化阅读情感体验
写作即将人的想法记录下来,而阅读是了解他人想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以写促读”的教育主题下,教师可借助文本表达与实际讲述,让学生在文本创作中对阅读材料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强化其语文素养。具体而言,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课文种类丰富,且大部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在“以写促读”主题下,教师可带领学生探讨课文中心思想,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语文活动,让其在文本创作中进一步实现能力的提升,达成教学活动初衷。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时,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作者用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文结构逻辑严谨、语言凝练,从不同角度描写白鹭的美。作者分别通过“水田独钓”“清晨望哨”“黄昏低飞”三个画面描写了白鹭。在阅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基于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并引导他们学习作者的文本创作技巧,让学生对某一物品、动物进行描写,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阅读的印象,达成“以写促读”的教育目标。
三、融入改写分析,实践创作强化能力
让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真切感知文本创作情感,是阅读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阅读活动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为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会带领他们对阅读文本展开深度探析,使其获取更多有效的学习经验。教师可在文本分析中融入改写活动,在学生掌握文本技巧、了解创作情感之上,以实践创作活动完成写作任务,实现“读”与“写”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与文本构建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课文出自《安徒生童话》,讲述了在下着大雪的大年夜里,一个为了生活被迫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故事。童话故事颇受学生欢迎,童趣化的阅读视角,能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更准确地捕捉文本情感。教师可基于学生对主人公、故事环境的理解,在分析学习中融入改写活动。如“如果小女孩被别人收养了,故事结局会发生改变吗?”“小女孩遇到其他亲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材料,对不同结局进行改写,以实践创作提高写作能力,使其对阅读材料产生更为清晰的印象。
四、基于单元整体,整合经验创作文本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活动提出全新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大单元、大概念”理念,要求教师为学生打造综合性学习,以多文本共读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基于此,为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指导策略价值,教师需整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基于整个学习单元为学生构思课程,引导其整合阅读经验,并借助文本加深其单元阅读学习印象,实现阅读经验的有效转化,使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语用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含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阅读课文,均为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单元习作任务为“写读后感”,与阅读课文关联性极强。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并能根据语段描述典型人物形象。教师结合新课标要求对本单元习作活动进行解读,要求学生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基于此,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总结单元学习经验、交流阅读学习心得,让其切实体会经典名著的魅力。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任务,通过所学经验的整合,落实“以读促写”的教育目标,在文本构思中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仿写文章语句,让读写结合同步发展
学习是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如果写作学习以仿写形式展开,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保证“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教师可采取“语句仿写”教育模式,在阅读过程中精选文本片段、语句素材,带领学生分析语句创作技巧、运用价值,以仿写落实“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文章围绕着夏天中的景象进行描写,从“有生命的事物”延展至“无生命的事物”。课文中写了人的成长,也写了世间万物的成长,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课文中第三自然段“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一句,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文章围绕着“成长”论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章基础上继续创编。如“ 长, 长, 是一天一天地 。”立足所学知识实施“读写结合”,加深学生阅读印象,提高其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立足学生实际学情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理念,以加深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提高其写作水平。读写结合是当下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理解基础上学会使用,让阅读素材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加强对该教育模式的运用,立足教学实际科学构思课程,既要实现“以写促读”,还要实现“以读促写”,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