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随想曲》曲式分析及演奏技巧的运用
2024-07-03张莹曹银璐
张莹 曹银璐
二胡起源于隋唐时期,因出自于我国北方奚族,唐时被称为奚琴,其形制为两弦,在宋代发展为拉弦乐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刘天华先生的传承与技巧的发扬,二胡乐器真正站到了历史舞台当中,《长城随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长城随想》创作于1981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到现今都是每一个二胡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乐曲。本文从《长城随想曲》中的曲式结构、情感表达以及技巧表现进行分析,以及二胡技巧在演奏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创作概况
(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刘文金,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音乐学家、作曲家以及指挥家。儿时,刘文金受地方的戏曲和一些说唱音乐的影响,对各种民族乐器产生兴趣,在学校中学习了二胡、笛子和月琴等乐器,这些学习为刘文金后续的创作铺垫了基础。《长城随想》是刘文金1981年创作的作品,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启蒙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时代。1978年,刘文金参加艺术团,访问美国期间看见了一幅巨大的挂壁毛毯,毛毯上描绘了一幅巨大的长城的壁画。身处异国他乡的刘文金在看到这幅画后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决定创作一部饱含爱国儿女热情、表达当时的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惧强敌、不怕艰难的英勇形象的作品,以此他创作出了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曲》。
(二)乐曲简介
《长城随想曲》分为四个乐章:《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这部作品采用西方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用民族管弦乐队作协奏,容纳了更多的民族元素。四个乐章围绕长城进行不同维度的描写:第一乐章树立了长城的自身形象,描写长城屹立在云雾当中,表现了长城气吞山河的雄伟景象,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与第一乐章的庄重和质朴不同,第二乐章渲染出紧张的气氛,描绘了一幅金钟齐鸣的长城战场景象。第三乐章在钟声鸣响、山川悲鸣的背景中,以更深沉的情感表达出缅怀和祭奠之意。在这个乐章中,有二胡独奏的华彩乐段,突出二胡演奏中所带的民族情怀。第四乐章稳健有力,一气呵成,传达对光辉未来的期冀。四个乐章,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个乐章中的动机和主题,都体现了作曲家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美好展望。从长城的形象,到长城所经历的每一块场战争,以及在战争之后,长城成为人们回忆家人、寄托哀思的具象化意义的体现,最后,在人民胜利,国家建设的热烈气氛中,长城又以稳重感和历史沧桑感的形象伫立在时代中。
二、乐曲本体分析
该乐曲的第三乐章是由五个部分组成
曲式分析图:
(1)引子部分:
引子的旋律庄严肃穆。引子是由乐队演奏,在引子的开头由扬琴、笙、大提琴以及钢片琴等进行演奏,塑造了一种寂静、悲凉的背景环境,随后的乐队协奏,将悲伤的情绪进一步渲染,将听众拉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凄凉意境中。在乐队演奏的同时,祭奠的钟声是一直贯穿始终的,在将渲染情感的同时,也是为后面第一乐段二胡独奏做铺垫。
(2)第一乐段:
通过前面乐队旋律的铺垫,第一乐段引出了二胡模仿古钟的声音。此时的钟声是与前面乐队的钟声形成一个连接的感觉。此时二胡在演奏时,要注意从强到弱的强弱处理,仿佛祭奠的钟声是由近到远、由大到小似的萦绕在耳边。
在钟声结束后,第12小节到第20小节,要求二胡均用内弦演奏,在演奏时均用内弦是为了将悲伤的情感更加沉重化。这一乐段的旋律结构比较规整,一句二胡的主旋律搭配一句乐队的旋律,以一种对话的形式描绘出人们在祭奠忠魂时如泣如诉的心情,并且在每一个乐句的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处理变化,注重前面情感的连贯程度,将听众至始至终地沉浸在哀伤的情绪当中。但是在这一部分的演奏过程中,二胡的声音应该是掷地有声、沉重且有力的,因为这一乐段是钟声的延续。在第20小节,音乐的走向又一次地回归了模仿钟声的旋律,配合乐队的演奏,将整个第一乐段的情感收尾,除了是对钟声的模仿,我认为也像是对人的哭泣声进行复刻,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
(3)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整体不比第一乐段的寂静,反而添加了一些战斗时激烈的气氛。第21小节到第29小节仍然是用内弦演奏,这一乐句整体是由弱到强,尤其是在第26小节的第三拍开始,二胡与乐队配合一直到第29小节前三拍也就是内弦终止的时候,形成一个前半部分的小高潮。第29小节的快速结尾,采用了侵入终止,突破了传统4/4拍强、弱、次强、弱的强弱分布规律,反而在第29小节的最后一拍,在强起的同时速度也要恢复要原速,改变了之前沉重、凄凉的气氛,彷佛开始进入了与那些死去的战友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在随后的旋律中,速度回到原速,所以在整体的风格要略轻快,但是在第 33小节,速度与力度又一次地慢下来,为后面乐句做出准备。但是在第37小节又一次将速度慢了下来,并且音域要更高,到了第四把位la上。音高的突然提升,以及速度突然降低,又一次将情感带回了刚开始悲伤的情绪之中,点睛之笔的高音la,给听众营造了一种场景,在祭奠的地点,一束阳光打在了牺牲的将士墓碑上,在进入第42小节,速度进入到了更慢,直到第二乐段结束,此时进入慢速,一个是将悲伤的情感烘托彻底,另一个是为了与第三乐段的颤音形成对比,将第三乐段激烈的情绪更加突出出来。
(4)第三乐段:
第三乐段整体都是以二胡的颤弓来演奏,以颤弓的技法来代表人们哭泣的声音,音律根据音高的变化来决定音的强弱,我认为颤弓除了表示哭声以外,还表达了将士们在战斗时紧张的气氛,比如在第48小节到第53小节运用了大量的变化音,这一乐句中变化音的分布,是采用了迂回上行的音律线条,变化音的运用凸显了剑拔弩张的战斗场景。在这一部分中,主旋律的二胡和作为协奏部分的乐队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形象的表达了敌对两方。
(5)第四乐段
第四乐段,是二胡的华彩乐段。这一部分,乐队全部停止,由二胡单独完成这一乐段的旋律,直到第66小节,在二胡由慢渐快的乐句上,乐队加入,结束本曲。第四乐段是的调式为D角调式。整个乐段以自由、深沉而激越地感情加以灌溉。这一乐段,更像是一名战士的自述,以自身的角度叙述经历战争后的心路历程,所以在刚才是进入此乐段的时候,需要强有力的音头,如同饱受战争摧残的士兵,对待战争的态度。第四乐段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尤其是后面一句旋律上行的带有变化音的乐句,做到一气呵成,为后面的高潮部分做铺垫,到该乐段结束之前,又进行了一次旋律的爬升,速度由慢渐快到突慢,然后立刻到结尾,此时二胡的主弦律戛然而止,第四乐段的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相比,少了一些哀伤的情绪,融入了战争结束后对新生活建设的向往,尤其是在二胡旋律结束的最后一小节,此时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
(6)第五乐段
第五乐段则全部是由乐段进行演奏的。第四乐段的最后,在二胡旋律结束的同时,乐队进行衔接,延续上一段最后的情感表达。第四乐段,二胡的华彩乐段代表了一位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回忆往昔,回忆战争时以及战争后,但是在二胡旋律的结束时,又体现了对新生活,新国家充满了希望和美好的期待,所以在二胡华彩乐段结束的那一小节也是乐段协奏旋律的开始,这一部分的处理,首先是将听众的情绪进行一个转换,其次是对整首乐曲的升华,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正是为了后人们的美丽幸福的新时代,最后是为第四乐章《遥望篇》做铺垫,先有期望,才有后面的建设。
三、演奏技巧以及演奏心得分析
(一)定制弦的使用及定音
二胡的有五种常用定弦,有15弦、52弦、63弦、37弦、26弦。而15弦是我们常用的定弦法。《长城随想曲》使用了创新的定制弦“长城弦”,突破了传统的内D外A的模式,大胆地创新定弦为内C和外G模式,相较于日常的二胡弦,“长城弦”更粗,音域更低,音色更加浑厚。更加适合一些表达悲伤情感的乐曲,在《长城随想》这部作品中,更能够凸显浓烈的民族底蕴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二)揉弦的运用
揉弦是指手指在琴弦的一个音位上的扇形滚动,就叫做揉弦,揉弦对于乐曲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乐曲《忠魂祭》中运用的了大量的揉弦,但是每一处揉弦的运用带来的情感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对揉弦的强弱关系的应用也是不同。在刚开始的第11小节,采用的是后揉弦的技巧,表达曲中人物欲哭无泪的感觉,揉弦一直延续到第12小节,但是到第12小节最后一个la的长音的揉弦却要不能像往常一样均匀有规律的揉弦,要不均匀地揉弦而且速度要缓慢。因为第21小节是第二乐段的开始,所以在第21小节的开头就要加入揉弦,将情感从上一段的结束中继续延续下来,同时也为后面乐句的逐级递进的情感做铺垫。第26小节—第29小节正是一个旋律由弱到强的乐句,此时左手要与右手要相辅相成,随着右手的弱,左手的揉弦要由弱加慢,伴着乐曲的渐强,揉弦的力度要强,揉弦的幅度也要更快。揉弦的强弱区别不光是按弦的力度,同样也要配合幅度的快慢,才能够将强弱更明显地区分开来。在第四乐段也就是二胡的华彩乐段,这一乐段要以自由和深沉以及激烈的感情,所以揉弦在这一乐段中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开始,需要宽广的演奏,此时的揉弦需要均匀且有力。
(三)长弓的运用
长弓是二胡演奏的基础技巧,也有着“三分弓法,七分指法”之说。长弓技巧的练习,是需要将速度与压力的关系分配好,弓速快,右手就要增加压力,弓速慢,右手也要随之减少压力。长弓中又分有头长弓与无头长弓,是指有音头和没有音头的区别。
有头长弓需要右手手腕发力,带出弓子,这一技巧可以放在情感激烈的乐句上,例如在第一乐段,开头对钟声的模仿,也需要带有音头技巧的长功的加入,以模仿钟杵在撞击古钟的第一声。在第二乐段,第29小节的最后一拍的xi,也需要有头长弓,才能在演奏时候的颗粒感表现出来。在第四乐段,在这一乐段中的大多乐句都需要,带有音头技巧的长弓,在第二乐句,在第一个音xi,就要爆发出音头,以此带出后面渐强的乐句。
无头长弓是指在弓子在拉奏的时候,要流畅顺滑,尤其是在换弓的时候,两弓之间的音色要统一,不能断开。例如在第21—23小节,运用无头长弓,小节和小节之间,要连贯,不能出现空隙。
结语
刘文金创作的这一部《长城随想曲》,不光是描绘万里长城的宏伟蓝图,也是象征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精神面貌。这部作品从结构上虽然采用了西洋的曲式结构,但是仍然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描写长城这一新颖的体裁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二胡事业的发展。通过刘文金将西方的演奏技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相融合,大胆创新,积极突破,为二胡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二胡的传承有巨大的意义。
张 莹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曹银璐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硕士
(责任编辑 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