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学的影像诠释 : 《爱德华大夫》中管窥艺术表达与心理疗愈的交融

2024-07-01张月娇叶辉林含之

今古文创 2024年23期
关键词:文学研究希区柯克

张月娇 叶辉 林含之

【摘要】“心理疗愈”旨在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对个体进行疏导,疗愈过程有多种途径和形式,而通过艺术形式或“艺术疗愈”的手段在近年来也成为一个探讨的主题,例如,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在心理疗愈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爱德华大夫》是一部将电影艺术与心理疗愈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以电影为媒介,结合艺术观念化表达的心理疗愈电影,取材于精神分析理论。影片以一位女心理医生与一名失忆的假院长相爱,女心理医生证明他清白并为其进行心理疗愈为主题,一步步彰显爱的力量和正向的观念。

【关键词】电影研究;精神分析学;心理疗愈;文学研究;希区柯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3-008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25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艺疗”——综合艺术疗愈法应用于家庭心理与社区服务》(项目编号:202313320061)。

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研究心理学电影,被称为“电影界的弗洛伊德”,《爱德华大夫》是他于二战以后所创作的首部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与精神分析学相关的电影之一。该片多处运用了精神分析理论与心理疗愈的技术和方法,将电影艺术与心理疗愈相结合,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这部影片的核心围绕着性本能、潜意识、罪恶感、梦的解析,而这些都与精神分析学息息相关,电影围绕着精神分析学、心理疗愈展开,而电影不仅仅是在主题上面突出这些,在镜头语言、电影的艺术性上都也围绕着心理与精神展开。

一、电影中的心理表达与文化内涵

(一)隐喻、潜意识与心理表达

影片《爱德华大夫》上映于1945年,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与精神分析学相关的电影之一。但其中对于心理的表达、对潜意识的表达在许多年前的影片中已有所展现。例如,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实验电影运动,出现了一些表现人物心理的表现方式。其中,第一先锋派的代表为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从1917年到1929年贯穿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始末。在叙事层面,法国印象主义从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情节,并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意识状态,比如幻想、联想、梦境等。例如,杜拉克导演的《微笑的布迪夫人》中利用幻想、联想、梦境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幻想中丈夫令人反感的形象,来体现出布迪夫人对她的丈夫十分厌恶。在表现手法方面,人物与环境相对应,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与精神,例如,莱皮埃的《黄金国》中舞女在炽热的阳光下,高墙代表着她无法逃避的命运,衬托出她的无奈与绝望。在摄影技巧方面进行了创新,以此来达到表现人物心理与精神的作用,在视觉表现上得到剧情的统一,例如,《黄金国》中的主观摄影、《微笑的布迪夫人》中的高速摄影、《忠实的心》中的叠化等。

第二先锋派中的法国超现实主义受到当时正在兴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超现实主张潜意识的表达,目的在于消除梦幻与现实、疯狂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界限。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寻求潜意识的表达,首要目标是通过梦境、本能等,表现出内心的全部内容,并非借助于故事或其他具有逻辑性或理性的方式。并且,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出自原始的无理性冲动。例如,布努埃尔和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共同创作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运用视觉影像的冲击和隐喻,通过无逻辑的镜头组接,将内心的感动和震撼体现出来。而这种无逻辑无理性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表达,一种深层次的心理表达,这证明电影能够探索人类精神领域的深层。1945年的影片《爱德华大夫》中对于人物心理的表达,与这些是密不可分的,电影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发展的,《爱德华大夫》摒弃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抽象化和无逻辑性,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人物心理、潜意识的观念的表达,以及一些渲染情绪的拍摄手法的运用。

(二)《爱德华大夫》中的心理表达与艺术的结合

在影片《爱德华大夫》中有许多表达人物心理的手法,在表达人物心理时运用演员表演、摄影等方面来表现。在演员表演方面,运用了长时间对演员面部的特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一个长时间的面部特写,可以让观众受到演员表演的感染,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上,从中体会情绪的感染力。这种演员表演的呈现,与镜头语言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影片中男主角在动手术晕倒后,女主角发现了他的签名与爱德华大夫的签名并不相同,开始怀疑他的身份并质问男主角他是谁,男主角在这时想起了自己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这里在表现男主角心理的时候运用了一个推镜头,镜头从中近景变为特写的过程,将观众的视线集中于男主角的脸部,表现出男主角内心的不平静、惶恐迷茫的情绪。镜头语言的运用与演员表演的结合深化了人物心理的表达。

《爱德华大夫》摄影技巧的运用对于人物心理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影能将抽象的内在心理外化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于镜头语言的运用,例如,影片中男主角和女主角来到布鲁诺夫家中,男主角在晚上来到卫生间,运用缓慢推动的长镜头,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暗示之后男主角惶恐的心理和失控的情绪。在这一长镜头后衔接了一个男主角看见白色物体的特写主观视角镜头,之后男主角的情绪逐渐失控,镜头在男主角和他的主观镜头中不断切换,这是为后来揭示男主角心理影响原因埋下了伏笔,同时通过主观镜头的运用,表现出人物心理的惶恐。主观摄影在法国印象派电影《黄金国》中便有所运用,这种摄影技巧目的在于将人物的心理通过视觉表现出来,突出人物的主观感受,在《黄金国》中将人物看向远处的镜头与远方发光的宫殿的镜头衔接,模拟了人物的视点。主观摄影在《爱德华大夫》中的运用在增强视觉冲击力,深化表现人物心理的同时,使得观众感同身受。

二、《爱德华大夫》中的精神文化表现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在电影的长河之中,许多电影都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无论是希区柯克的电影,还是法国左岸派,他们倾向于拍摄关于遗忘、记忆、潜意识等内容。在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中性本能、潜意识、梦的解析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体现,弗洛伊德指出:应该将无意识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弗洛伊德认为决定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动力在于人的原始本能,在生的本能中性本能占据重要的部分,在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初次见面便体现出了性本能的力量,在性吸引的作用下,男女主角四目相对,镜头在男女主的脸上停留了较长的时间,表现出他们被对方所吸引,而在这一刻二者的命运已经进入了既定的轨道。性本能的力量也促使女主角冒着风险帮助男主角进行心理治疗。潜意识的表达则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男主角遗忘了很多,但他的潜意识却还记得,无论是条纹还是白色,这都与他潜意识中的弟弟的死、爱德华大夫的死相吻合,男主角因为童年导致弟弟死亡的失误而将杀死爱德华大夫事件归结于自身,因为他幼年时期的错误而导致了弟弟的死亡,这段记忆一直存在于他的心底,作为一种病态的情节,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记忆被隐藏于深处形成潜意识,就是一种逃避,当正视这些记忆时,便是得到心理治愈时,潜意识是被一种遭到抑制的情绪。在影片当中,男主角的梦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是他摆脱嫌疑的关键,是他得到心理治愈的转折点。在弗洛伊德出版的《梦的解析》表达了他对梦的观点,他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影片中男主角的梦境与现实一一对应,梦境的每一个内容都是富有意义的。梦来源于现实的记忆与经历,不过部分记忆可能藏在冰山之下,这就是潜意识的部分,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是无法记起的,但是在梦的放松状态就会呈现深藏于潜意识中的记忆。

(二)荒诞梦境与艺术思想之碰

在影片中,男主角的梦境中极具特色,这不仅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具象化叙述,也是艺术与精神世界、心理疗愈过程的结合。这段梦境是与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合作,他用荒诞的画风创造了一个怪诞却真实的梦境世界,这是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怪诞的梦境是男主角潜意识的映照,梦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极具超现实绘画风格的赌场与高台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荒诞梦境,而梦中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它揭示了男主角与爱德华大夫最后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事件,为之后揭示默奇森医生杀害了爱德华大夫的真相做了铺垫。例如,有胡子的老头代表着爱德华大夫,戴面具的赌场老板则是真正的凶手默奇森医生,梦境中赌场老板对有胡子的老头说:“这是我的地盘,若再让我看到你作弊一次,我就好好修理你。”这与默奇森医生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原因相关,现实中默奇森医生因为年纪大即将被爱德华大夫取代,所以杀害了爱德华大夫,在默奇森医生的眼中医院是他的地盘,爱德华大夫的到来被他视为了“作弊”。除了人物之外,梦境中的一些怪诞元素同样具有象征意义。梦境的开始有着许多的眼睛,这渲染了压抑的氛围,暗示着众多人的监视,赌场、赌牌意味着阴谋,让整个梦境充斥着荒诞的氛围。在大胡子从高台上掉下去时,从后面走出了戴面具的赌场老板,他的手中拿着一个扭曲的轮子,并将它扔了下去,这与杀死爱德华大夫的工具左轮手枪相对应。男主角在梦中的斜坡上奔跑,后面有一个巨大的翅膀阴影追逐着他,这象征着一个滑雪场,说明了爱德华大夫死亡的地点。

这种梦境的呈现方式有极强的艺术性,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荒诞又真实,这是心理治愈、精神分析与艺术的结合,将视觉冲击放大的同时,清晰地表达心理治愈的过程、精神分析的内涵。

三、《爱德华大夫》中的心理疗愈

(一)《爱德华大夫》中心理疗愈的解析

影片《爱德华大夫》以精神分析为依据进行对男主心理疗愈,心理疗愈贯穿全片。从一开始女主角发现男主角的异常开始,就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基调。在男女主角的初次见面时,男主看到线条不适的反应,就隐喻了男主角患有心理疾病,随着事情的发展、剧情的推动男主角在生活中的病态反应逐渐体现出来,这些都受到他的潜意识影响,他的病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却得不到治疗,最后女主角发现了他的异常,努力寻找他的病因,其中表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最后通过谈话、回忆过去的地点、梦境解析等方式治愈了男主角。导演通过影片展现了心理治愈的过程,影片中男主角的病因可追溯到童年时代发生的事件,对他医治通过对梦境的解析和谈心谈话来完成,女主角对男主角一见钟情,被他深深吸引,出于职业的责任和情感的羁绊,让女主角冒着风险为他进行治疗。

心理疗愈是一种晦涩的行为,而影片结合精神分析和镜头语言将这一过程外化出来,首先通过三个事件进行了悬念设置与隐喻表达,第一次在男女主角的初次见面时,男主对线条的反感;第二次在男女主角表明心意时,女主角穿着的衣服带着条纹引起了男主角的不适;第三次在男主角为别人做手术时看到了血感觉眩晕,这些悬念设置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将剧情推入一个转折点,女主角努力尝试治愈男主。之后的剧情进入了既定的轨道当中,他们为了治愈男主角的失忆症而奔波,在影片中的心理方式包括谈心谈话和梦境的解析。

谈心谈话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疗愈方式,男主角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记起自己并非爱德华大夫,认为是自己杀死了爱德华大夫,但事实并非如此。梦境作为一种潜意识对现实的映射方式,将男主角的记忆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呈现于荧幕之上,这也是一种隐喻表达。通过梦境女主角和布鲁诺夫得到了许多信息,他们将梦境中的元素进行了联想分析,推断出了梦境的大致内容,他们推断出意外发生的地点是在滑雪场。而他的错误认知是由于他的童年阴影导致,他童年滑台阶时,弟弟刚好坐在台阶上,他大声呼叫,但是弟弟并没有反应,最后他无意将弟弟撞到了带尖刺的围栏上,这葬送了弟弟的生命,这种巨大痛苦让他产生了自我防御机制,这是在面对挫折时启动的保护机制,会对现实产生错误的认知,男主角也同样如此,因为他童年的这个事件,让他把爱德华大夫的死归结于自身。随着记忆的回溯,他的心理疾病也得到了治愈。

(二)文化价值传递与心理疗愈呈现

影片《爱德华大夫》全片贯穿着以精神分析为依据的心理疗愈,这也使电影与心理疗愈结合在一起。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产物,也是一种艺术,卡努杜作为电影先驱者在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他表示电影是表演艺术,电影此后被称为“第七艺术”。《爱德华大夫》作为一部电影,也不仅是一种传播思想的媒介,它还是艺术,一种传播思想的艺术。

影片《爱德华大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将所表达的思想理论与艺术进行了融合。其中包括对镜头表达艺术、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以及音乐的运用。在镜头表达艺术方面,表达人物情绪时,导演常使用长时间的人物面部特写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让观众清晰地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这让心理疗愈过程中人物心理外化出来。在使用面部特写的同时,采用与某些事物或人的衔接,来表现人与物或人与人的关系,例如,在男主角在布鲁诺夫家的卫生间时,不断在男主角的情绪反应与白色的事物之间切换镜头,渲染紧张的气氛的同时,传递他害怕白色的信息,这是一种隐喻表达,是进行心理疗愈的关键信息,为后面揭露真相做了铺垫。

影片的灯光运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渲染氛围、表现人物心理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刻画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影片中,男主角受到白色物体刺激后,拿着剃须刀出现,这时的他一半身体藏在阴影当中,光线与先前大不相同,这体现出男主角在受到刺激后激起了他的犯罪情结,在这种的恐怖氛围的衬托下,观众的情绪被调动,形成一个转折点,推动后来“梦的解析”事件的发生。影片中的高潮是“梦的解析”部分,梦境是与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合作完成的,荒诞的风格,暗示着被男主角深藏于内心深处的荒谬记忆,这是对潜意识的呈现,是对具体心理疗愈的解析。将心理疗愈分为梦境与现实,二者截然不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事件相呼应,这就是心理疗愈与艺术的结合,真实与虚幻的结合,用荒诞的艺术表现抽象的心理疗愈。影片在第十八届奥斯卡中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影片对于音乐的运用在表现人物心理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物情绪有所波动时,会伴随着或紧张或舒缓的音乐,音画结合,将人物心理的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呈现了心理治愈的过程,音乐的变化与人物被治愈的情况息息相关,二者相呼应。

四、结语

影片《爱德华大夫》对于人物心理表达的呈现具有代表性,通过心理表达、潜意识表达呈现了心理疗愈的过程,让抽象的事物外化。影片将性本能、潜意识、梦的解析的理论运用在心理疗愈上,不断引导观众,了解心理疗愈的内涵。它将艺术与心理疗愈相结合,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传递关于人的思想,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慧.论超现实主义文艺与超现实主义电影[D].重庆大学,2013.

[2]安利敏.希区柯克镜头中的弗洛伊德[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李瑞灵.《爱德华大夫》的心理画像[J].北方文学, 2019,(26):288-289+297.

[4]马铁立.电影《爱德华大夫》的精神分析解读[J].电影文学,2013,(15):83-84.

[5]迟兆艳.精神分析的力量[J].百科知识,2012,(08): 34-35.

作者简介:

张月娇,汉族,山东潍坊人,青岛黄海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叶辉,通讯作者,汉族,湖北武汉人,青岛黄海学院讲师,系主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文学研究希区柯克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高级”的快乐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近十年(2007—2016年)苏颋文学研究综述
浅谈德国实证主义文学研究
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与当下文学现实关系的思考
艾米丽的呼噜
浅析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
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