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 ” 的反预期功能研究
2024-07-01方晓雯
方晓雯
【摘要】时间副词“一度”的频繁使用,使得其反预期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一度”的语义变化、“一度”的变化义及预设、“一度”作为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的功能表达以及其反预期功能生效的条件这四个方面探讨“一度”的反预期功能。
【关键词】一度;反预期;语义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23-012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37
“反预期”是指说话人发现在某一语境下的事实和其认为的常规情况或以为的预设情况有所出入①。简单来说,反预期就是与预设相反的信息,单威和邹春晓提出,反预期本质上是对预期的直接否定和对于与预期相对立的新信息的肯定②。前人基于话语标记和相关理论对反预期的标志性词语进行了深入且详细的研究,但吴福祥指出“预期”与人们的观念相联系,而这些观念又与当时的语境以及交流双方的背景知识有关,并且很多预期通常不直接出现,而是隐含在表达中③。因此,仅仅通过研究反预期的典型标志性形式来探讨反预期的功能、价值及其意义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前人的研究和整理发现,具有反预期功能的时间副词不在少数,本文将目光聚焦在时间副词与反预期的关系上。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重点探讨“一度”这个时间副词的反预期功能。虽然“一度”并不是典型的反预期标记性词语,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反预期功能、语用价值及意义。目前对“一度”这个时间副词的反预期功能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就“一度”的反预期功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一度”的语义变化
在上古汉语中,“一”和“度”是可以各自单独分开使用的单音节词,现可考察到最早将“一”和“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在当时是“动词+名词”的述宾结构。到两汉时期,“一度”演变成“数词+名词”的结构,表示刻度、经纬度等专有领域的计量,这种相对不固定的组合形式一直沿用至今。至六朝时,“度”的语义逐渐虚化,出现次数义的用法。后由于语义侵染和句法位置的变换,“一度”用作数量词的用法逐渐减少。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其他专门表动量义的量词,这些词不断侵占“一度”的使用空间;除此之外,由于汉语的不断完善以及“一度”自身的特性,其在句法位置中呈现“多状少补”的特点。在状语位置的“一度”具备转变为副词的句法基础,句法位置导致其语义进一步虚化,更抽象的时间义逐渐凸显出来④。至清代,“度”的“时量义”开始显现,“一度”相当于“一阵”“一段”。语言发展演化至今,在现代汉语中,“一度”主要存在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动量词或时量词,相当于“一次”或“一阵”,常与“一年”连用,组成“一年一度”修饰名词,在句中充当定语;二是用作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过去发生过,在句子中修饰动词,在句法位置中充当状语。这是“一度”在现代汉语中的另一个主要用法。例如:
(1)去年,老人一度病得很厉害。(《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2)他们年轻的时候曾一度失学。(《现代汉语八百词》)
例(1)(2)中的“一度”明显已经完全虚化,是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时间副词。而“一度”作为时间副词这一用法将作为本文的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因为时间副词“一度”是转折复句中反预期信息的明示成分,其本身就隐含着一种预设和变化义,可以顺其自然地表达事态的变化或逆序⑤。这也是本文选择“一度”这一词汇作为反预期功能研究的原因。
二、“一度”中的变化义和预设
蔡永强认为,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两大基本关系。通过“空间-时间”隐喻机制,人们将空间范畴投射到时间范畴是十分正常且频繁的思维模式⑥,这也是语言在演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成演变机制。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本来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空间内任何一种物质发生位移都必然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时间作为万事万物的一种衡量尺度,不管是物体外形的变化,位移的改变还是物体维持同样的状态持续存在,都需要对空间距离进行一定的描述。而“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用来测量事物长短的单位,是对空间进行一个精确的标注。在“空间-时间”隐喻机制的影响下,“一度”从一开始对现实中的空间距离的描写逐渐过渡到对抽象的时间距离进行描写。而时间副词“一度”之所以可以表示“动作行为过去发生过”这个层面的意思,本质上是由“空间-时间”映射引起的。高丽萍指出“过去时的本质是距离性” ⑦。物质在空间中的位移需要消耗时间,这也就导致时间的参照点发生变化,从终点观测可以解读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物质发生了空间位置的变化。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参照点一往后移,从时态的角度上看自然而然就是过去时了,因此“一度”对时间的划分是有一个明显的节点的。
而“一度”与别的“数词+动量词”组合形式明显区别在于其更侧重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时间区间性,即将时间划分为两个甚至好几个区间。例如:
(3)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双方冲突程度一度有所缓和,但很快出现反弹。(新华网)
在例(3)中,“一度”就把时间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是“几天时间”之前、“几天时间”和“几天时间”之后。通过篇章分析,不难解读出在“几天时间”之前和之后,双方都是处于一个较为紧张的敌对状态,只有中间一小段时间,双方关系是有所缓和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一度”不仅表示事件在时间上的持续和延长,更强调其能够将该时间段划分为事件发生前和事件发生后两个区间。事件前后的区分往往意味着动作或事态的变化,这是导致“一度”本身含有变化义的原因。
除此之外,“一度”还具有预设和暗示区间外事态变化的语用功能。“一度”表示“动作行为过去发生过”,这个动作行为或者这种状态会在某一时间区间内一直持续,这就是“一度”所隐含的预设。但一旦跳出特定的区间,区间外的事态或行为就不再受“一度”控制,会让听话人或者受事主体感觉到区间外与区间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一度”更加倾向关注事件区间之后的事态发展的原因。时间副词“一度”的变化义和预设恰好体现出其与反预期的种种联系。
三、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一度”的表达功能
从违背谁的预期来看,反预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与说话人预期相反、与听话人预期相反以及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7]。通过前面的分析,时间副词“一度”隐含一定的预设和变化义,在转折复句中是反预期信息的明示成分。
(一)与说话人预期相反
当反预期明示成分“一度”表示与说话人预期相反时,既可以位于主语后,也可位于主语之前,后续事态的发展与说话人的预设相反。例如:
(4)我一度不喜欢过度标榜梦想在人生中有多么重要,但是后来的经历让我明白很多简单、渺小的梦想也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例(4)中,正常预设是“我”认为梦想在人生中没那么重要,但实际上后面的经历让“我”必须承认梦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后面说话人看待梦想的态度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与说话人之前的预设正好相反。
(5)暖洋洋的阳光带来的感觉让人倍感舒适,这使我一度丧失掉的能够被解救出去的信心又恢复过来了。(微博)
在例(5)中,时间副词“一度”在这一情境中将时间划分为三个区间,受“一度”控制的时间区间内说话人的预设都是自己不能被解救出去的,但在“一度”之前和之后的两个时间区间内,说话人都对能够被解救出去这一事件充满信心。被温暖的阳光照射之后说话人的心态与在中间的时间区域作的预设正好相反,说话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6)这种神秘感和自卑感一度使我们不敢向《人民日报》投稿,但后来随着调研活动和写作练习的开展,让我们觉得向《人民日报》投稿不再遥不可及。
在例(6)中,说话人之前一直认为向《人民日报》投稿难度很大,但后来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说话人改变了这种看法,与说话人之前作的预设相反,认为这一困难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克服的。
(二)与听话人预期相反
当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一度”表示与听话人预期相反时,一般位于该句主语之后,与已知信息相反。往往真实情况与说话人表述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
(7)麦克蒂尔接演该角色后一度很害怕在美国演一个美国人,为此,她早早离开伦敦,来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文汇报》)
在例(7)的前半句中,听话人接收到的信息是“麦克蒂尔害怕在美国演一个美国人”,那么根据正常的推断麦克蒂尔是不会去美国的,但是实际上麦克蒂尔不仅去了,还早早地去了,这出乎了听话人的意料,与听话人已了解的信息正好相反。
(8)自从刘烨与好莱坞巨星合作《流星》的消息传出,开拍日期一挪再挪,之后又传变故,甚至一度“搁浅”。日前获悉准确消息,刘烨已经赶赴美国进入该片剧组。(《福建日报》)
在例(8)中,刘烨与好莱坞巨星合作的消息传出来后一直没有进组的动静,让很多听话人以为他们合作失败,但没想到最近收到了刘烨进组的消息。这与听话人已知信息不符,按照听话者已了解到的信息,刘烨与好莱坞巨星的合作遥遥无期,不应该突然进组,但实际上刘烨已经进组。在例(7)、例(8)中,可以分析得出在时间副词“一度”后,事态都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转折,“一度”划分的两个时间区间前后事态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对立。
(三)与社会共享预期相反
当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一度”表示与社会共享预期相反时,一般位于主语之后,也有少部分位于主语之前。一般体现为与某个言语社会普遍接受或者认可的预设相反,即与合情的推理和生活常规预期相反。例如:
(9)班长一度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学科竞赛,后来不仅成绩一落千丈,还经常迟到早退。
在例(9)中,班长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按道理来说应该给班级里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而例句中的班长不仅没有起到管理班级的作用,甚至还带头迟到早退,这与人们正常思维认知不同,与常规预期相反。
(10)一度不善言辞的他竟然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在例(10)中,按照人们的思维惯性,不善言辞的“他”通常不会在人很多的地方演讲或是公开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例(10)中的“他”不仅能够从容不迫地说着自己的观点,更一改人们对他的看法,这很显然与人们之前作的预设相反。
时间副词“一度”的出现,总带给人一种后续发生的事情,会与前面作的预设相反的感觉,这是其本身自带的变化义和预设所决定的,从而体现反预期的效果。
四、“一度”的反预期功能生效的条件
作为反预期明示成分的时间副词“一度”是否像其他反预期标记一样,只要出现在句子中就可以体现出反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述列举的例句不难看出,大部分例句都属于转折复句,即“一度”需要与转折句式共同使用,才能将反预期效果表达完整;如在例(3)中,读到“双方冲突程度一度有所缓和”这里时,由于“一度”自身的特性,明显可以预感到后续双方关系的发展不会像“一度”本身隐含的预设继续缓和下去,随后“但”这一转折词的出现,验证了人们的推断,双方的关系确实出现了反弹。
但也有部分是单独使用时间副词“一度”的,如例(1)(2)虽然没有使用转折句式或没有与“但、可、又、从此”等转折词同时使用,但不影响它们对反预期功能的表达。在例(1)中,老人一度病得很厉害,“一度”暗示其他时间区间并不会往其预设的方向发展,其言外之意是老人现在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后续的事态发展告诉读者,读者只能凭借“一度”的变化义和预设,对后续的事态发展进行推测。读者可以明确后续事态的发展会与前面的已知情况有所偏差,但是并不知道后续的事态具体是如何发展的,容易令人产生一种句义表达不完整的感觉。例(2)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失学之后是复学了还是找到工作了都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可能不再处于失学的状态。
相比之下,当时间副词“一度”与转折句式或与“但、可、又、从此”等转折词同时使用时,会比单独使用“一度”时表达的句义更具完整性,而且更能够传达偏离预期情况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以及更能体现出“一度”的反预期功能。
五、结语
很多预期通常隐含在句子表达中,而本文选择的时间副词“一度”因其本身就含有变化义和一定的预设,可以在转折复句中成为反预期信息的明示成分。“一度”在反预期功能的表达上,本文主要分为与说话人预期相反、与听话人预期相反和与社会共享预期相反三大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不管时间副词“一度”是单用,还是与转折句式同时使用,都可以发挥其反预期功能,只不过在句义表达完成度上存在细微的差别。将“一度”作为反预期信息的明示成分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增进对反预期的认知和研究。
注释:
①Heine,Hünnemeyer:《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②单威、邹春晓:《汉语反预期的实现途径与特点研究》,《北方论丛》2016年第5期,第70页。
③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第225页。
④周安:《基于历时考察的“一度”语法化成因及语义特征研究》,《阜阳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第64页。
⑤张建军:《关联论视角下的转折复句反预期表达现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第4期,第463页。
⑥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⑦高丽萍:《认知域间的转移:语法化的一种解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210页。
参考文献:
[1]Heine,Hünnemeyer.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2]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单威,邹春晓.汉语反预期的实现途径与特点研究[J].北方论丛,2016,(05):66-70.
[4]高丽萍.认知域间的转移:语法化的一种解释[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209-211.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王思惟.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反预期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1.
[7]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03):222-231+287.
[8]于立昌,吴福祥.时间副词“一度”的语义演变[J].古汉语研究,2011,(04):27-30.
[9]张建军.关联论视角下的转折复句反预期表达现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3,27(04):454-469.
[10]周安.基于历时考察的“一度”语法化成因及语义特征研究[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2020,(0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