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探索
2024-06-30马丽娜
马丽娜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价值引领的中学思政课主题式教学路径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K23145。
摘要: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尽情展示自己扎实的学科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思政课内涵丰富、形式生动、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开展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探索,以期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提供教学范式,为中学思政课程改革提供课堂样态。
关键词:价值引领 思政课堂 跨学科 主题式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打好组合拳,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增强思想性、理论性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基本要求。如何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则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政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可见,要实现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推动思政课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统一。
一、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内涵
价值引领是指社会或群体、个人在自身的多种具体价值取向中将其中某种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就是教师通过思政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导向,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所阐述的主题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学段特点、学生兴趣和能力确定一个核心主题,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探究、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主题的确定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主题有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二是结合时政热点、地方特色等确定主题。
二、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的特点
(一)价值引领有情怀
当前的教学模式正朝着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趋势发展。然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思政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价值引领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紧密契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其他学科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思政教育的根本要求在于培育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如果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忽视这一要义,则是本末倒置。因此,要让有情怀的教师进行思政课教学,这样教师的真情实感才能够切实打动学生,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引,认同思政课教学内容。
(二)学科融合有内涵
要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必须确保课堂内容丰富,防止空洞的理论讲授导致学生厌倦学习。教师可以融合各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课堂的形式和内涵。例如,在主题为创新理念的课程中,可以借助科学家的故事、物理和化学知识;在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时,可以融合历史知识、红色歌曲;在探讨民族团结问题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向学生展示我国多民族的分布情况。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释深刻的政治道理既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又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清晰地学习和了解思政知识,更加深入地感受思政课堂魅力。
(三)形式多样有活力
主题式教学能带来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例如,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述爱国旗主题时,可以通过历史教师讲述国旗的故事、音乐教师教唱《升国旗》、语文教师带领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美术教师引导绘制国旗以及政治教师对爱国旗情感的诠释,实现“讲—唱—诵—画—悟”的完整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教师做好角色分工,以确保学生的上课状态得到全面关注。
(四)满足需求有兴趣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喜好各异,思政课教师需要广泛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主题式教学方式可在单堂课程中设置多个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环节。例如,讲述爱国主题时,可以引入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讨论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习惯,或者讲述航空航天的成就。无论是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还是美术,总有一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加强学习,增长知识和能力
在当前跨学科融合的时代,思政课教师面临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虽无需精通所有领域,但是需要对学生熟悉的领域有所了解,以便建立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这一兴趣点,将绘画元素融入思政课程中,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具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初中生,他们的兴趣点可能会转移到科技方面,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科技案例来讲述“富强与创新”,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二)团队合作,提升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团队合作是提升备课深度和广度的有效途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通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各学科教师可以进行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则可以从不同学科中获取启示和借鉴,进而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举例来说,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这一课题时,思政课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思考如何将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并进行相应标注;随后整理出整体方案,针对不同课时内容,与涉及的2~4个学科教师再次进行集中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商议各学科选用的素材,并探讨如何实现素材之间的自然过渡,从而使学生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的交融中更好地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取得成功、社会主义为何优越、马克思主义为何行之有效。这种备课方式不仅优化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而且提升了教师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学生带来了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成效。
(三)了解学情,提高课堂驾驭力
基于价值引领的中学思政课主题式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出色的课堂掌控力,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是一个挑战。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小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强烈的好奇心。以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为例,教师可能会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或者是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故事讲述完或者角色扮演结束之后,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仍然沉浸在故事的情节或者角色的演绎中,无法及时切换到接下来的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环节。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他们过分沉浸在某一环节而忽视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开始有更深入的问题探讨,思政课教师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能够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观点中提炼和思考。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他们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和反思。
为了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并提高课堂掌控力,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预测他们可能出现的行为和反应,以便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注重观察学生的表情、姿态和言行,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和学习进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与学生互动,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动机,以便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四、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方法
(一)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地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跨学科融合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散、乱、闹的情况,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教师需要明确主题并在课堂上合理安排各学科知识点具体的时间分配。不切实际地追求将每门学科知识点讲透是不可行的。以初中生“了解和尊重社会规则”为例,可以将其分为“讲述—剧情表演—诵读—图画创作—反思”五个环节。在语文课上,可以将“诵读”作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和诵读关于社会规则的文章或故事;美术课上,以“图画创作”为主,让学生画出他们理解的社会规则;音乐和体育课上,可以通过歌曲或者小游戏让学生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而在思政课上,则应以“反思”为主,引导学生反思社会规则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合理的学科分工,主题式教学可能会让人感觉什么都涉及了,但又没有深入地探讨和理解。因此,对于在思政引领下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情况,最好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位思政课教师负责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而在活动课中,可以采用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本领域授课的形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主题式教学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并逐步加深主题的探究。以“环保主题”为例,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应因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进行调整。对于小学生,可以结合唱、跳和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环保的基本概念进行初步认知,同时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理解和情感。随着年级的提升,如在初中阶段,可以将“绘画环保主题”的活动扩展为“创作环保主题的小剧本”,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通过剧本创作和表演,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体验,通过分析环保政策的实施、环境问题的影响以及个人、社区和政府在环保中的角色等,深化学生对环保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环保的认同和责任感,从最初的初步认识逐渐提升到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三)结合关联知识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建新型课堂
相较于单一学科教师的独自授课,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授课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新型的课堂环境,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与互补,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拓展。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这给单一学科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难以全面驾驭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在思政课中,引入多学科知识尤为适宜。对于同一个主题,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都从不同的侧面编写教材,不同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在课堂上将主题从多角度呈现给学生。比如关于“民主”,政治学科可以从制度和理论层面进行解读,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展示民主的发展轨迹,语文学科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或者名人演讲来感受民主精神的魅力。这样,通过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将使得主题在课堂上以更丰富、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为了达到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建目标,思政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通过交流,大家可以了解对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而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共通之处。在这一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共同探讨如何将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课堂中。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与时事热点相关的主题,思政课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而其他学科教师则负责向学生介绍相关学科知识,如历史、语文、英语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深度。此外,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还可以体现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法交流上。双方可以互相分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教学素材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可以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于价值引领的思政课主题式教学还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有效路径,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统一,让思政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力课堂,让党的理论进脑入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灵魂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多学科融合视域下思政育人模式的校本实践[J].江苏教育,2023(1):2225.
[2]王秀桃.人文素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23):6568.
[3]韩丽.学科融合 实践贯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教育,2021(45):5152.
[4]沈雪春.主题情景式探究:一种新的中学思政教学引领方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12):2627.
[5]刘云鹤.从心动到行动:主题式情境创设艺术浅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557.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