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导入,开启快乐学习之旅

2024-06-30金玉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7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讲故事

金玉萍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深入了解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学情,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议课题、做游戏、读诗词、讲故事、设悬念等课堂导入方法,能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为一节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堂导入  议课题  做游戏  读诗词  讲故事  设悬念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如此。一次恰到好处的导入,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启迪思维,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学情,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议课题,开门见山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说:“从课题入手,等于牵着牛鼻子,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会偏离教学中心,解读课文时便一气呵成,不会产生拖沓、冗长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从课题入手,直奔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我直接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出第一个问题:“本文的课题与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稍顿片刻,有学生举手了:“本文课题由三个词语组成。”“课题中还有一个顿号,其他课题上很少有标点符号。”“我来补充,是顿号和‘和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了。”孩子们观察很细致。我继续引导:“是啊,好特别的题目!让我们来猜一猜,这三者之间可能会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们兴致盎然,猜测五花八门。我顺势将这份热情带进课文的学习中:“你们猜得对不对呢?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概括三者之间关系的一句话吧!”学生很快找到了全文的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我继续“乘胜追击”:“那么,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呢?再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最后梳理出课文的大意。直接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理清了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了解了课文大意,一气呵成,轻轻松松达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读不完的大书》一课的课题形象又有趣,并没有直接点明课文描写的对象。于是一上课我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引导重读“读不完”三个字,稍顿后抛出第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脑子里的问号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这本书为什么读不完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子的?”“这本大书里面写了什么?”“这‘读不完的大书真的是一本书吗?”“‘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我赶紧引入课文的学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赶紧去课文中找吧。”学生立刻认真读起课文来,随后我又抛出两个问题:“现在谁来告诉我,‘读不完的大书到底指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呼应课题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白了“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大自然。直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奔课文中心,简洁又高效。

二、做游戏,寓学于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如果能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在新课一开始就创设游戏情境,往往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安排了五个板块内容,其中四个板块都涉及动物,于是我以“动物世界真奇妙”为主题,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来设置游戏情境。一上课,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爱探险的小伙伴,猜猜她是谁?”“朵——拉——”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我随即在大屏幕出示朵拉朝大家挥手打招呼的视频,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语音:“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是朵拉。今天我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动物世界探险。这里有五道难关等着大家,只有爱动脑筋、勇敢尝试的小朋友才能探险成功哟!你们的每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探险小分队,看看哪个探险小分队率先闯过第一关。来,带上你的装备——语文书、铅笔、橡皮,和我一起出发吧!”孩子们一听,赶紧翻开语文书,准备好文具,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设置游戏情境导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由于游戏内容的环环相扣,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专注力,整堂课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适合创设游戏情境来展开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动画人物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介绍祖国大江南北常见的11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我们可以用《熊出没》中爱护树木的熊大、熊二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让学生认识树木的同时,增强其保护树木的意识。

三、读诗词,激趣启智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恰当运用经典古诗词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出语文课的韵味来。

《传统节日》一文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习俗。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了王安石的《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时配上欢快的乐曲诵读这首诗,再请会读的学生带着大家读读。然后我问大家:“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写的是哪个节日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相机补充并出示小孩放鞭炮、贴窗花的图画帮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过春节我们小朋友可开心啦!可以放鞭炮、贴春联,还能收到压岁钱呢!你们知道吗?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写的,八百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在欢度春节了。像春节这样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而放鞭炮、贴春联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拼音读读《传统节日》一课,看看课文中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吧。”

用古诗《元日》导入《传统节日》的学习,让学生领略了古诗词之美,理解了“传统”一词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的,如何导入该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对本班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诗词非常感兴趣,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古诗词,于是我决定用描写秋景的诗词导入。在备课时我做了充分的预设,搜集了不少描写秋景的古代诗歌,如杜牧的《秋夕》、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等,还准备了相应的配画及合适的配乐。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秋景的古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呢?谁来背一背?”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在屏幕上出示相应的诗句及配画,引导学生配乐诵读,欣赏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出示第二单元前的篇章页,自然导入新课:“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一起跟随作者欣赏秋天别样的风景吧。”这样的导入会激发班级更多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既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让学生接受了经典文化的熏陶,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讲故事,引入情境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利于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八角楼上》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毛主席的感人事迹。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一年级时学生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对毛主席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决定以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还记得吗?”“记得!”“是谁带领大家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呢?”“毛主席。”“是啊,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毛主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想!”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眼神里满是期待。我抓住时机开始深情讲述有关毛主席的故事《一根灯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军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吃的、穿的、用的都很缺乏,连油灯都点不起。毛主席晚上工作时,为了节省灯油,只用一根灯芯看书、写文章。昏暗的灯光熬坏了他的眼睛,有一次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偷偷给他添了两根灯芯,毛主席发现后都给挑开了。就这样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常常工作到深夜。”讲完故事后,我出示插图引入课文学习:“下面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每个夜晚是怎样工作的。”

从导入的故事中,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为感受文中毛主席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这样的故事导入,有助于落实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的要求。

《司马光》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初次理解文言文助力,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一个学生讲故事,我相机在屏幕上出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内容:“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中玩耍。有一个小孩爬到一口大水缸上,结果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大水缸。水缸被砸破了,水哗哗地流了出来,掉进水缸里的小孩子得救了。”学生讲完故事后,我顺势引入课文的学习:“你们知道吗?今天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呢!”随后出示课文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用引导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既能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期待,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又能让学生在故事和课文的对比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还能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借助注释讲故事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可谓一举多得。

五、设悬念,引发探究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如果老师在导入新课时设下悬念,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前,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见过项链吗?”“见过!”全班同学都喊起来。“你见过的项链什么样儿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我妈妈戴的是铂金项链,亮闪闪的。”“我奶奶戴了金项链,金黄金黄的,可漂亮了!”“我姐姐有一串珍珠项链。”……我及时夸奖他们:“你们见过的项链真漂亮啊!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那你们见过用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吗?”只有少数几个去过海边的学生说见过。我进一步提问:“你们还见过用脚印穿成的项链吗?”所有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不作声。“啊?”一个大胆的孩子一脸不可思议,“脚印还能做项链?”我赶紧接上话茬:“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赶紧带上拼音小伙伴来读读第11课《项链》,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立刻捧起书本认真地读起来。这样设置悬念,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在学习《金色的草地》一课时,一上课我先问学生:“你印象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绿油油的。”“是的,”我及时肯定大家的答案,随即话锋一转,“但是,你见过一天当中会变色的草地吗?”“没见过,还有这样的草地吗?”“不会吧,是被人施了魔法吗?”大家议论纷纷。我肯定地说:“还真有这样的草地,就在两个小男孩儿家的窗前。这片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赶紧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他们迅速进入默读课文的状态,并很快知道了是蒲公英导致草地变色。我接着问:“一天当中这片草地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上。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直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就是好的导入方法。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需求,打造他们愿学、乐学的课堂,力求通过精彩的导入,引领学生开启快乐而多彩的语文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贾志敏:积攒生命的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讲故事
听鬼鸮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谈英语课堂无痕导入的策略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