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问题意识”研究
2024-06-30许烟云刘红朴楚艳辉
许烟云 刘红朴 楚艳辉
摘要: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考虑到小学语文知识的多元性、复杂性,拥有“问题意识”可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四项能力,而阅读串联起语法、写作等不同环节,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体验、强化学生阅读技巧,整本书阅读和“问题意识”应用自然而然地成为值得教师探究实践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108-03
在新课改背景下,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不可否认的是,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才能培养科学的、合理的语文学习思维,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探索语文世界的主要途径,在语文课上起到重要作用。整本书阅读可确保学生从整体视角持续阅读、全面阅读、深入阅读,以收获最佳阅读学习效果。而“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作品的文字特点、人物形象,以此给予学生立体的、深入的阅读体验。
一、整本书阅读和“问题意识”概述
(一)整本书阅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教学严格遵循一课一讲、一课一练的模式,课堂阅读体验较为单一、机械。为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困境,新课改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实践。有别于碎片阅读、单篇阅读等教学手段,整本书阅读强调“完整阅读一本书”,在沿用单篇阅读精读、跳读、略读等技巧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从宏观视角出发,重新整台、梳理阅读内容,指导学生同步阅读主题相似、内容相近的文本,在阅读实践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发展韵语文知识框架,以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优化学生阅读体验。
(二)“问题意识”
古语云“开卷有益”,这句话可简单理解成“读书总是有好处的”。事实上,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有限,阅读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但阅读绝非用眼睛“扫描”文字而已,若学生未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就是在做无用功。“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全身心投入阅读,要求学生透过阅读,正确理解所读作品的行文风格、情感表达、思想内涵等,确保学生能在阅读过后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总之,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阅读多篇作品,而“问题意识”可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主题、思考方向,确保学生能在清晰目标指导下持续练习,透过系统练习全面提升个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项素养。
二、“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国小学生年龄多集中在6-12岁这个年龄范围内,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尚不成熟,面对教材文本时较难产生自主阅读兴趣。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需求成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要参照因素。整本书阅读理念的引入让阅读难度提升变得更为科学,教师可围绕特定主题向学生推荐多部作品,确保学生能在对比阅读中持续思考、深入思考:而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可保障学生具有持续、稳定的阅读兴趣。事实上,整本书阅读不仅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也有积极作用,它可使学生在持续阅读中拓宽视野,提升语言、思维素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效阅读是讲究方法的,若学生掌握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都将大幅提升。如上文所述,碎片化阅读和单篇阅读是以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手段,各单元知识衔接存在断裂、滞后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问题。对此,整本书阅读可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建立科学、整体的阅读规划,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在“问题意识”的指导下,教师可精准确定整本书阅读主题,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目标,锻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本、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确保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态度能在实践中得以完善。教师可将“我要读什么”“我要怎么读”“我要收获什么”等问题转变为阅读目标,在多层次目标指导下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此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体验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划分明确、教学逻辑清晰可见,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预习阶段布置阅读作业,随后在课上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讲解课文细节,以此实现阅读环节向语法环节的过渡。但这种安排在某种程度上略显单调、机械,部分学生仅按照教师指示进行被动学习,阅读体验不够完美。对此,整本书阅读可让学生站在宏观视角速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文本加以阅读,同时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需求。同时,“问题意识”可让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或“边学边教”模式,确保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前就能深入阅读教材文本,在问题引导下感悟作品魅力,由此有效衔接课前、课上教学环节,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差异,明确问题要点
由于小学生在成长背景、学情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阅读水平也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首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偏好、不同学习水平,基于班级真实学习情况设置阅读目标,通过问题导入逐步带动学生深入阅读、持续阅读。就问题设置而言,教师需做到如下几点:
1.阅读问题应贴近生活
文学创作本就“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应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即在课上还原生活场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深入思考。例如,结合《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中的自然风景系列,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风蚀地貌”“为什么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为什么岩石会生成不同颜色”等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比对书本内容进行思考。
2.阅读问题应言简意赅
小学低年段学生年纪尚小,在教师眼中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超出学生思考能力的难题。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尽可能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将个人想法如实、准确地告知学生,以保证学生思考方向的准确性。结合我国历史悠久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中国成语故事》,比对不同成语所蕴含的道理,借助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科学把握提问频率,提问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学生判断课文重点;提问也不宜过少,以免影响学生思考逻辑形成。
3.阅读问题应具有启发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此,教师需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有深度的问题,以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这四部书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教师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出“小说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确保阅读问题能发挥引导深度思考的重要作用。
4.阅读反馈应该多元包容
正如上文所述,班上学生兴趣偏好、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他们往往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童话情节多变、人物生动、情感细腻,借由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对此,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书目,以此保障学生阅读主题的多元化。不同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视角,自然而然也会生成不同的个性化感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分享感悟,只要学生的阅读反馈言之有物且价值取向是正面的,教师就应给予认可和赞美,以此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
(二)整合教学内容,细化阅读过程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引导、明确的目标、清晰的逻辑都将为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教师精心整台的阅读内容能被学生完全吸收。
1.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产生自主阅读意愿的原动力。事实上部分学生仅是看到课文标题,就会在脑中作出是否想要阅读的判断。对此,教师应在课题导入环节多下功夫,让学生能对阅读文本产生较好的第一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中国民间故事》涵盖神话传说、生活经历、历史故事等,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此,教师可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展示,以中华美食、节庆习俗、民俗服饰等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正面期待下持续阅读、深入阅读,以取得最佳阅读效果。
2.探寻阅读逻辑,加强文本理解
语文教材有着明确的编写逻辑,整本书阅读实践同样如此。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阅读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故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强化自身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为提升整本书阅读效率,教师还需在学生正式阅读前补充介绍相关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有哪些”“故事主人公是谁”“故事主人公是什么形象”“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在明确逻辑引导下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3.落实阅读记录,分享阅读成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部分学生的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教师需在阅读教学中集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录能力,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共同阅读,并在阅读过后分享各自感受,让学生在主动发言、意见交换中提升个人语言、审美、思维素养。学生的阅读记录也将成为其后续复习和教师评价的重要参照因素,在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中,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自主阅读。
(三)活用教学设备,优化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可让学生维持良好的阅读心情,因此为了给予学生最好的阅读体验,教师需活用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自由阅读、自由思考的良好氛围。
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坚持与学生共同阅读,每周向学生推荐一份“阅读清单”,营造师生相互激励陪伴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在班级内创办“读书角”,在每节课正式开讲前安排学生轮流推荐自己近期阅读的或最喜欢的读物,给学生以经验分享和观点互换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定期在班上举办“讲故事比赛”“词语拼写比赛”“诗词背诵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以全面优化班级学习风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语言性和工具性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意识”打破了过往“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学生得以在问题启发下深入探究、合作学习。整本书阅读可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立体、全面的阅读体验。身为教师,一方面需在课堂教学之余为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需在家校间建立起良性沟通平台,确保家长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家庭教育任务,在家校合作中为学生创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