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探究

2024-06-30党连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党连霞

摘要:家校合作语境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家校合作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息息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家校合作下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策略。从提高家长、教师教育素质、树立统一教育理念与标准、强化家校沟通、构建合作机制、制订周密教育计划与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建立家校有效合作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定期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进行评价,不断调整教育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幼儿良好习惯;教育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059-03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成为共同关注的议题,然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讨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问题、策略和实施方案,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家校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概述

(一)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校合作的大环境下,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在于它能建构综合教育生态系统,让家庭与幼儿园承担起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重任。家校合作既能对幼儿成长关键阶段进行统一的教育与指导,又能强化幼儿的自律意识与价值观念,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校合作与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关系

家庭是培养幼儿性格与行为习惯的第一堂课,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家校合作给幼儿提供连贯的教育环境,并促使其在家庭与幼儿园中养成统一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帮助幼儿养成健康成长模式。

(三)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

在家校合作的大环境下,应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以及自律意识等,从而让幼儿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家校合作,我们期望能让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都能受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家校合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对良好习惯的认识不一致

家长可能更关注生活技能的培养,比如饮食习惯的养成、规律的作息等,他们认为这些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幼儿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而教师可能会更加注重学习行为,比如专注力和倾听能力。这些能力对幼儿的学业成绩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相信这些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这种理解上的分歧会造成家长与教师对习惯培养的目标不统一,甚至会引发双方矛盾。家长可能认为,教师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教师则可能会认为家长太注重幼儿生活技能而忽略了学习行为。这些认知上的差异可能给幼儿的习惯培养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家长与教师协商处理。

(二)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通常采取开放、自由的教育策略。他们比较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鼓励幼儿探索和创新,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有可能忽略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更加注重规则与纪律的确立,强调幼儿在集体环境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幼儿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以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这一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感的培养,但可能会制约幼儿自由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家长可能觉得教师要求过严,教师可能觉得家长过于放松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成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家长与教师行为规范培养方法的不统一,甚至会导致误解和矛盾,从而影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和谐。

(三)家校沟通不够,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就家校合作而言,沟通渠道不通畅、合作机制缺失等因素都会给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带来不利影响。家长与教师之间可能会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造成信息传递不对称,使双方无法对幼儿发展状况有完整的认识。另外,如果没有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活动,也会造成家校合作成效不佳,从而影响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三、家校台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素质

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教育者,他们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习惯养成。为了提升教育素质,家长可以积极参加教育课程培训。这些培训可以帮助家长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学会引导幼儿形成好的习惯。通过参加培训,家长能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识与技巧,促进他们对家庭教育的掌握。同样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教育素质,可通过参加各种专业教育研讨会及培训课程,更新教育知识与技能。这些研讨会及培训课程使教师有机会和同行进行交流,了解其他老师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体会和做法。教师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深造,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习惯。家长及教师要重视教育素质提升过程中的实践及反思,把学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际教育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优化教育策略。另外,家长与教师还可相互交流、共享教育经验、共同促进。

(二)建立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标准

家长与教师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树立统一的教育理念与准则,可一起制订和遵守家庭幼儿园合作行为规范,保证幼儿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指导。例如,家长和教师都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一起探讨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增强幼儿自律能力、责任感等,共同制订《良好习惯培养行动计划》,明确目标、方法和考核指标,确保每个幼儿的习惯养成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监督。他们都认为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能较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及日常任务的完成,学习效果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其次,家长与教师一起制订一套培养的具体方法与策略,经常举办家长会议,给家长讲授习惯养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实践活动中巩固。为评价幼儿习惯养成状况,家长与教师联合制订了一套评价指标与办法,他们利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手段,对幼儿习惯的形成进行经常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与方式,以期取得较好的成效。经过家长和教师历时一年的努力,从评估数据来看,幼儿自律能力与责任感显著增强,幼儿园日常管理违纪行为发生率降低30%,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程度提高20%。家长也反馈子女越来越独立、自律,能积极参与家务。这一案例说明家长与教师对树立统一教育理念与标准的共识与可行举措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有了明确的目标、方祛和评价指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取得实际效果。

(三)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合作机制

家长与教师的紧密合作与交流,能促进幼儿的观察与理解,也能协调幼儿习惯的养成。要达到这一目的,家长与教师之间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交流。一方面,家长和教师需要经常面对面交流,双方可商定时间进行定期面谈,交流幼儿的成绩与表现。通过访谈,家长可以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习惯养成情况,老师也可以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这种交流,家长与教师一起讨论怎样更好地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制订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建立家校间信息交流渠道。家长可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通过家校联络册、家长会议、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幼儿学习及生活的信息。与此同时,家长还可通过上述渠道将子女的家庭表现、习惯养成等向老师反馈。这种信息的双向交流有助于家长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幼儿,并一起协调行为,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作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家长、教师可在家庭、幼儿园间建立合作计划、目标,并确定相互职责、任务,明确分工与合作,一起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及时给予必要的调节与支持。

四、家校台作背景下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实施

(一)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

教育计划与方案应确定目标与程序,包括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与实施方法等。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制订计划和方案,这些计划和方案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提供具体的指导,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得到一致的习惯培养。

(二)开展家长培训活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通过向家长提供教育培训课程及括动,可增强其教育水平及意识。这些培训活动可涉及习惯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有助于家长更深入地理解并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另外,家长培训活动也能促进家校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与支持程度,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三)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为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与教师可从多个方面加强配台,其中包括家长会、家校联络册和家长志愿者等。定期见面,是家长与教师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深化双方对于幼儿成长的理解,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见面,家长与教师之间能相互沟通幼儿学习与行为的状况,并一起探索幼儿习惯养成的途径与策略。利用家校联络册进行信息传递,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联系册,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协调教育教学工作。这一信息互通,有利于家校达成共识,联合制订适合幼儿个性化培养方案。此外,家长志愿者参与是家校合作的有效机制。家长可通过参加幼儿园活动、课程,密切配合教师,了解幼儿在园期间的日常行为。同时家长志愿者的加入还可以给幼儿园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幼儿学习经验。构建这种合作机制,有利于家长与教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协作,使家长与教师能共享教育资源与体验,相互支持、形成台力,从而较好地推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与此同时,该合作机制还可以增强家校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幼儿的成绩与需要,给予幼儿们更加全面的支持与引导。

(四)定期评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不断调整教育策略

家长与教师要经常一起对幼儿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幼儿进步情况及可能面临的困难。这有利于家长与教师一起讨论幼儿发展问题,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与培养方法。定期评估旨在保证习惯培养持续有效。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运用评价工具等。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行为表现的观察,家长与教师都能得到有关习惯形成的直接反馈。观察所记录的资料有助于理解幼儿在各种情境中的表现,以及对习惯养成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估结果会引导家长及老师调整教育策略。通过考核,家长、教师能一起探讨怎样更好地指导幼儿培养好习惯,交流经验,提出建议。家长与教师可根据评估结果对教育策略进行调整,并采用更为合适的方式与措施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形成。家长与教师需保持不断观察与评价,结合幼儿发展进程及时调整,久而久之幼儿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得到巩固与提高。在家校合作的大环境下,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就会更有成效,更可持续,从而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在家校合作语境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本文从提升教育素质、树立统一教育理念与标准、强化家校沟通、构建合作机制、制订周密教育计划与规划、开展家长培训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建立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并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进行定期评价,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增强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效果充满信心,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婷婷)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