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审美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4-06-30贾秀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小学美术双减

贾秀娟

摘要:“双减”指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除了要注重作业的“减量提质”,还要深入探究“双减”政策的内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开展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小学美术教师也不例外,应加强对“双减”政策的深入了解,合理优化教学模式,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美术;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069-03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以及锻炼学生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社会的教育不再拘泥于知识教学,教育部门也提倡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此,小学美术教师要从美术课程的特点出发,加强对审美素养培养的重视,在美术课堂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审美素养提升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师生互动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部分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较弱,较难融入课堂,无法真正体会到美术的魅力。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认识到师生沟通互动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阐述对不同美术作品的看法,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喜欢的美术风格,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鉴赏作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认知能力相对不足,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依赖教材,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但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过于浅显,并不能真正展示美术的魅力。教师如果单纯结台教材教学,不仅无法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内涵,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而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这不符合“双减”政策的理念。但是,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为目标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会从多方面出发,搜集多元化教学资料,整理有鉴赏价值的美术作品,教学内容和形式会更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认讽也会更全面。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开展基础的知识教学外,还要适当渗透心理教育。尤其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挖掘其中能够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内容。从“双减”角度出发借助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会改变相对单调的教学模式,会更尊重学生的想法,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术主题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变得敢于表达自己,愿意与同学、教师积极淘通交流,在提高审美素养的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会得到锻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审美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

(一)制定合理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创作热情

美术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是引导学生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教授学生绘画技巧,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理解作品,并产生创作欲望,这有利于学生审美认知、鉴赏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的提升。为了保证教学高效开展,教师需提前制定教学目标,确定美术鉴赏主题,合理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

1.考虑多方因素,确定目标

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不同维度考虑问题,保证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术。除却教育因素外,教师还要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对美术的看法,以及当前成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比如,部分学生缺少审美素养,缺少情感经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便可以从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审美素养培养以及增加情感体验等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以《你的家我的家》主题教学为例,以往部分教师会直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说明创作主题,并通过演示的方式教学生绘画,然后直接布置绘画任务。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的趣味性,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他们会因为担心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产生心理负担。“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调整优化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家”的印象和感受,可以是与家人共同外出的经历,也可以是对家的布置的印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爱,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借助教材中提供的作品,引导学生鉴赏,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最后,教师要结台美术课程目标,教授学生简单的绘画技能,让他们掌握更多美术知识。当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后,他们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条理,与学生的互动会更加自然,整体教学效率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2.注重主题创新,增加新意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除了要制定目标外,还要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主题,为美术课堂增添新意。尤其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从主题创新角度出发,寻找更新颖且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感的教学主题,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打好基础。

部分美术教学内容以教授学生绘画技巧为主,学生的思维较难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发现《可爱的班集体》与大部分美术教学内容不同,它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与思考。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画儿童头像,让他们了解集体创作纸版画的方式以及构图方法。这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另外,教师还可以从设计创新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设计“班徽”,并在班集体纸版画作品中展示。美术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与班主任沟通,从最终的设计图纸中选出班徽,这样,学生会更热情地参与到课堂中学习儿童头像画创作。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开始前搜集大量纸版画作品以及不同的班微图案,让学生鉴赏,寻找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在提升创作潜能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

(二)设计多元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重复做某一件事就可以提升的。所以,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不断探索实践,发现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开拓眼界的同时,引导他们发现美术的艺术价值,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中提升审美素养。

1.多媒体教学祛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会将声音、视频以及图片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美术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美术作品细节,体会作品的内涵,为他们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以《风铃叮当》教学为例,这一课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无法单纯通过教材了解其中的内容,较难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来体会音乐与美术间的关系。对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不同样式的风铃图片让学生鉴赏,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风铃的美术元素。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风铃、播放风铃叮当的声音,让他们感受音律的美感:接着可引导学生开展风铃制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制作风铃,在风铃的材料选择上,有些学生会选择玻璃瓶,有些学生会选择贝壳,还有些学生会选择塑料……这一过程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实践创作,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法对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2.互动教学法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倡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此,互动教学法非常符合教学发展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并不频繁。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会理所当然地根据自己既定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深入研读“双减”政策,分析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改善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保证后续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会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美术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例如,在进行《森林王国》一课的教学时,不要直接布置绘画任务,要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森林并形成初步认识,鼓励他们从美术角度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之后,教师再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布置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绘制动物,也可以布置“动物剪纸”任务。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想象画出“森林运动会”场景。当学生的绘画热情被调动后,他们会乐于相互交流绘画构思及绘画技巧,在互动中得到启发并逐步掌握色彩搭配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三)艺术元素交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不能一味从理论知识角度出发。由于艺术之间存在共通性,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美术与其他艺术内容的融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美术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结台起来,让学生发挥想象,促使其艺术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工艺设计、雕塑等内容融入课堂,增加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了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美术教育的发展,“双减”政策的推行,让教师看到了美术教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教师开始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积极分析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探究可发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解决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存在的多种问题,尤其通过融合艺术元素对美术教学进行拓展时,更能暖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发现世界上不同的美,进而促使学生审美素养得到发展。

以《捏泥动物》和《剪纸故事》两课教学为例,单从题目来看,一开始并不会将它们与美术联系到一起。基于艺术元素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为学生展示不同形态的动物泥塑、剪纸图案乃至雕塑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边创作、边创新,找到符合自己审美的创作风格,并逐渐形成相应的审美标准。另外,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合生话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美

生活是学生学习知识、丰富认知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时,要注重发挥生活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应以培养“画匠”为目的开展教学,而是要结合生活开展审美实践括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开展创意美术大赛,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创作,例如可以自己制作扇子,制作风筝、灯笼,并在扇面、风筝、灯笼上绘画或展示书法。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学生会主动将美术要素与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进行创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幅提升,审美素养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想要在“双减”背景下高效开展教育工作,并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就需要深入了解“双减”的内涵,结合教学现状进行探究,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谢蓓)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小学美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