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父母物质支持的问题及对策
2024-06-30郑曼
郑曼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背景下,很多父母在思想上片面将“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物质支持”等同于“爱孩子”的表现,这其实是陷入了教育认知的误区。本文通过对当今家庭教育现状的阐述,深入分析当前父母对子女物质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从而为纠正父母对子女物质变持认知误区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家庭;父母物质支持;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016-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当下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各方的关注与重视。
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办好教育。从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再到2022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家庭教育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国家教育重点推进落实的重要方向,并逐步具体落实到相关行动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自古以来就受到父母的重视,其对家庭幸福、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关系家庭幸福
研究表明,当一个孩子在充满和谐友爱、互相尊重包容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自身的性格和人格都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体现为学会换位思想、懂得孝老爱亲,更能体会为人父母的辛劳与不易,这反过来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正向循环,让整个家庭更加充满爱心和凝聚力,增强成员之间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归属感。反之则会导致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彼此之间无法正常沟通,孩子在缺少爱与尊重的环境中渐渐迷失自我,增加了误入歧途的概率。
(二)家庭教育牵动国家发展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个家庭教育是否正确得当、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友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家国关系的理解,反过来塑造着孩子的家国情怀,影响着国家发展。当越来越多正确的家庭教育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无疑会形成一股助力国家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大舞台上。
(三)家庭教育影响民族复兴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家庭教育担负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只有家庭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同发力,我们的民族复兴才可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先锋军和后来人。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被视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肩负重要使命,相互作用促成了孩子不同的成长轨迹。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家庭教育也在时代的变化中经历着一系列嫱变,其中既有好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当之处,我们要积极正视并加以解决。通过对当前家庭教育行为研究,本文可以大致归纳出三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
部分父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浓厚思想观念,他们总会把各种发生在自己身上未完成的“遗憾”以代际传递的方式进行转移,把自身“未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多选择人生的能力,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从刚刚怀孕时的胎教到孩子适龄就学购买学区房的择校,从高考填报志愿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从恋爱结婚到为人处世,家长们一刻都不敢懈怠,总是小心翼翼地进行从旁协助,生怕孩子一步走错了人生将从此变得灰暗。这类家长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神,尤其以物质支持最为突出。
(二)“顺其自然”型
有些家长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并对严厉教育、挫折教育等反自然理念的教育行为持鲜明的反对态度。这种“顺其自然”型教育理念可以让孩子按照自身的天性自然成长,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但是,社会就是一个万花筒,里面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影响,很多孩子在出生后不久便接触到了手机,对于手机网络上的行为,孩子本身缺乏分辨能力,有时候为了好玩存在简单模仿甚至沉溺其中的行为,这大大减少了孩子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导致其在虚拟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精神世界变得荒芜空虚,人格特质变得畸形扭曲。
(三)“过度保护”型
部分父母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进行抚育,生怕孩子受到周围事物一点点的伤害,可以说是“舍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诚然,这种家庭教育早期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其认知水平、教育经历都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度的保护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挫折之时容易产生畏惧逃避心理,还可能导致其在面对人际关系之时缺乏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这种处理困难问题和应对复杂人际能力的缺失,无疑将会大大影响孩子圆梦未来、获得幸福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物质支持存在的问题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这句话昭示了原生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父母给孩子的爱无非就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但在家庭教育中很大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物质支持存在问题,结合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本文总结成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父母对子女过度的物质支持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所以对子女的陪伴较少,心存愧疚。他们通过各种各样过度的物质支持满足孩子的需求,哪怕面对孩子的无理需求也照单全收,以弥补自身的愧疚感。父母对子女这种过度的物质支持,使得孩子渐渐地养成物质至上、爱慕虚荣、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性。
(二)父母对子女缺乏物质支持甚至不提供任何物质支持
日常生活里,有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缺乏物质支持,甚至是不提供任何物质支持,比如基本的抚养费,生活费。这类父母在离异家庭里最为常见,他们常常以夫妻关系破裂而心生怨恨对子女不管不问,连基本的抚养费都不愿承担支出。还一部分父母是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比较差,没有能力提供基本的物质支持给子女,导致子女因生活基本保障无法得到满足受到同学的嘲笑变得敏感自卑,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心理。
所以,父母对子女物质支持的程度很关键,过度或不足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这种问题一旦形成,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四、父母物质支持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囤
按照马克思哲学“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影响存在”的科学论断,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未来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主要以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种形式表现。首先,父母要对子女提供合理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二者支持不仅相结合还要均衡协调、共同作用,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切莫顾此失彼,重物质轻精神或只重精神空物质支持。其次,父母要树立平等尊重的观念,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着思维能力的独立个体平等相待,而不是当成是自己的“私有物”或者“附属品”,在人格上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其自由地表达自身的需求与观念,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孩子交流彼此的看法,进而达到求同存异而非“唯我是从”。再次,父母要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古语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从商鞅南门立信,到季布一诺千金,再到陈美丽替夫还债,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备受推崇。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面对诚信遭遇挑战的当下,父母要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注重讲究诚信,并正确引导孩子抵制不诚信的行为。最后,父母要树立“陪伴是爱”的观念。这里的陪伴不仅仅是指在孩子年少时陪伴在其身边,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陪伴,积极引导孩子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给予其鼓励和表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让孩子知道父母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
(二)学校要健全完善“家校合作”合作机制,促进家校的良性互动
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共同驱动引领着孩子不断成长进步。学校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积极破除“唯分数论”的陈旧理念,要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重视学科教育也重视精神塑造,既重视孩子身体健康也重视心理健康。
针对校园存在的攀比炫耀行为,一方面,学校可以制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结合社会热点通过辩论、演讲、征文、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节俭美德、反对奢侈浪费。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好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比如针对孩子出现的物质攀比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积极向家长传递出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引导家长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支持外,要鼓励孩子主动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和长久奋斗,进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物质观。
(三)政府职能部门要明晰职责定位,构建部门分工协作新格局
按照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的方向与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既不能“缺位”“越位”,也不能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而是要“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教育行政部门要着眼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立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和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四史”进校园、进课堂,定期组织瞻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实践活动,让全体师生在经典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熏陶滋养下,传承红色血脉,争当红色传人。
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立足职能定位,勇担时代使命,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特殊节日,向广大妇女同胞和青年宣传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榜样楷模,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动能。城乡街道社区和村(居)委会要加强与公安、民政、教育、法院等政府部门的协作,以宣传《家庭教育法》为契机,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制作横幅展板、拍摄公益短视频、专家宣讲等多种形式,普及正确的家庭育儿理念,让更多的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助力孩子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四)社会要大力弘扬正确的育儿理念,坚决抵制物质泛化思潮
除非离群索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各司其职,通过论坛交流、网民讨论等多种形式,对社会上家庭教育“唯物质主义”论调进行全面彻底的揭露与批判,让更多的家长明白只有简单物质支持、没有精神支撑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培养出来的孩子的人格和心理是畸形的,是无法真正自立于社会的,从而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塑造与培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家庭教育中父母重物质轻精神的做法,我们必须保持全面清醒的认知,并通过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四方的齐心协力,积极加以改进提升,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更多的孩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社会的有用之人。
(责任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