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探索
2024-06-30田腾俞桂芳
田腾 俞桂芳
摘要:在高质量教育目标引领下,家园共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园作为一所新办园,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家园社协同共育的专业指导为我园开展好家园工作提供了基本指引。在厘清家园共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帮助新教师明确家园共育目标,取得育人共识,笔者实践探索后提供以下切实可行的策略:一方面,在认识层面要达成育人共识,求信任与合作;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要有组织结构,求保障与落实。以此促进新老师在家园工作中有想法且得法,实现认识和实践相统一,思想上解决好从不知到知的问题,实践上落实好知行合一的标准,促进新教师协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006-03
当代儿童教育工作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作为的结果,特别是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还存在譬如幼儿家长角色模糊、职责不清、参与形式化、共育目的与手段差异化等现象,影响了家园共育的质量与效率,不利于发挥教育合力。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动学校按照协同育人精神扎实推进各项育人工作。在去年发布的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家园共育相关的获奖题目,“协同”一词出现了183次,可见,家园共育是当前的热点话题。
我园是2021年创办的一所新建教办园,如何获得良好的发展基础、打造过硬的家长口碑是第一要务。因此,借助幼儿园独有的优势做好家长工作,建立起家长对园所的信任和信心,让家长和幼儿园一起成长,作为新办园来说是发展的要领。然而,我园所处地理位置离南京主城区较远,幼儿园孩子多由祖辈照料,因此,相较于主城区而言,我们面临着协同育入主体积极性低、协同性低、水准低等问题,教育台力的发挥以及高质量建设也受到影响。因此在提高共育工作积极性,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我们初步探索了一些有效策略。
一、家园共育常见问题与表现
作为一所新园,年轻教师居多,且多数没有工作经验。在保敦实践中,家园共育的主要问题常体现为新教师不想、不会、不敢与家长开展相关育人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意见》提出“增强协同育人共识”,“育人共识”是良好育人生态建构的第一步,关键是学校家庭社会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共识。但作为偏远地区的新园,家长与幼儿园普遍缺乏育人共识,可以说,育人共识是我国家园共育的核心目标以及主要难题。另一方面,新教师的家园共育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新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应对日常保教工作,而且新教师容易缺少方法和恒心,同时,幼儿家长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在家庭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容易导致双方共育无基础保障,共育效果也不理想。加上新办园很多基础建设工作要开展,共育的平台与机制建设相对较薄弱,易导致共育无扎实支持。种种主客观原因都影响了家园共育的开展,为了破解这些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家园共育的目标。
二、家园共育的目标指向
家园共育的目标是为了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但我新园多数都是刚毕业的新教师,她们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多聚焦儿童发展或研究的主题,但家园共育的目标是什么、怎么做,认知上缺少科学、系统的认知,因此尚不具备充足的能力和经验做好家长沟通与共育工作。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首先应帮助新教师明晰协同育人的目标。一是要在观念层面建立育人共识,构建良好的家园关系,打造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二是在行动层面幼儿园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实现共同育人的机制和保障,加强家园对话机会及针对性,从共同成长的角度建构常态化的模式,促进家园在育人方面的共同成长,从而合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三是有培养家长的意识,促进学前阶段的家长具备育人能力,打好坚实的育人基础,尤其是要激发家长科学育人的内驱力,让家长愿意主动作为、正确作为,力争成为新时代的充满智慧与正能量的家长,从而共同培养出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时代儿童。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家园共育是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幼儿园必须有清晰的家园共育思路,帮助新老师在家园工作中有想法且得怯,实现认识和实践相统一,从思想上解决好从不知到知的问题,在实践中落实好知行合一的标准。
(一)认识层面,要达成育人共识,求信任与合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育人共识的达成,主要有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
第一,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他们注入一种育人的时间智慧。一是要有个体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防止家长提莉教育、超标教育的思想基础。二是为下一学段的幼小科学衔接做好准备,幼儿园要考虑到家长对于幼儿在下一学段存在的焦虑和压力,这种换位思考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关键所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给处于起始教育阶段的儿童家长传达泛教育论理念,即生活点滴、家长行为都是儿童的学习来源,“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帮助家长树立并认同科学理念的具体抓手。
第二,对家长要有深切的人文情怀,共情井回应家长。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差异大,家长对幼儿成长和发展容易焦虑。因此,要有关心关爱珍视家长的意识,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文化和价值观是被尊重的。以“我们都想让我们的孩子过得好”这种朴素的思想为指导和追求,积极开展各项家园工作,这也是用真心和爱心取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情感基础。
(二)实践层面,要有组织结构,求保障与落实
首先是在顶层设计层面,幼儿园应具有明确的家园共育工作计划、思路、行动方案、制度、考核规范等,就具体的实践策略可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安排要台理,求优效。把共同育人想在前面,用时间制度保障落实,回答好“何时做何事效果更优”的问题。比如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要着重做哪些准备?在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家长工作有什么侧重?哪些共育工作要随时做、及时做、经常做、定期做?哪些工作可以适当留白,给家长一些缓冲和成长空间等。
第二,空间落实有保障,求实效。一方面要有专门的课程、联络平台,督促共育工作落实。比如提供专门的家长成长课堂,如祖辈大讲堂,爸爸课堂、妈妈课堂等,或者专门的幼小衔接共育工作,又或者提供专门的平台体现“家长之声”如专门的沟通平台、反映问题的信箱、电话等等。另一方面,要有一些日常自然的共育工作开展,比如将家园共育纳入一日生活和一周保教计划安排中,让家长在日常与幼儿园互动过程中和幼儿园一起落实“一日生活皆教育”理念,让生活教育、泛教育论有广阔的实践场域支持。
第三,方法使用要得当,求质量。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均应融入有规律、双向互动、富有价值的沟通之中。比如使用多样化沟通渠道或通过家庭调研充分了解家长的关注点和存在的问题,提供足够多的机会使家长方便接触园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积极促进家庭之间的联系等等。
笔者经过探索,总结出以下比较具体的方法。一是强化管理,让家园共育工作有坚实的组织结构保障落实。既要有统筹管理,也要有分层管理、提前管理,制度清晰,明确责任和担当,还要有必要的应急预案,如遇到紧急事情基本的处理流程。二是抓好多个主体。家长群体包括祖辈、父辈,甚至保姆阿姨等,因此要注意家长的群体差异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三是思共性与个性。既要把握家长的共性问题,也要关注个别化家庭,尤其是留守、单亲、体弱儿家庭等,要密切关注风险点以及关切点。四是把常规工作做优。家园共育并不是全新的领域或内容,常见的如日常沟通、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科学育儿宣传等依然是工作重点。新教师要经常反思这些工作对于儿童以及家长的意义,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以及优秀做法,洞悉不足,尤其是要让家长看到、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和对孩子的用心。五是加强专题研究。要做好共育工作经验总结与梳理、案例分析,对棘手问题加强共同研究并具有共同解决问题组织结构。同时,对不同层次教师、不同情况家长、不同情况案例等加强专门的培训与研讨,让老师具有相应的工作支持体系,从而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和师德水准。一些年轻老师认为自己带好孩子就可以了,不想、不愿、不会和家长沟通。那么如果家长看不到教师对孩子的专业性和用心有爱,自然也就不信任、不认可教师。所以,幼儿园必须以师德水准与专业水准双提高的方式。一方面,鼓励新老师主动开展家长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从而为共育共识的达成奠定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帮助新教师提高专业水准,专业素养能为教师与家长沟通合作提供专业“底气“。七是把握好度。家园共育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有层次思维并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工作,对家长既要经常赞扬认可,也要接纳他们富有建设性的好建议,还要对家长提具体要求和期待。
第四,评估方式要科学,求改进。为改善现状,家园共育应有比较清晰的评估指标指引,确保共育工作真促进幼儿发展,也就是说,家园共育工作的效果需要时时评估。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良好的生态育人环境打造为核心追求。只有为儿童创设幸福的生活大环境,教育的终极目的——培养幸福的儿童才能实现。因此,评估要有明确的指引方向,幸福取向也是确保家园共育评估工作方向不乱的必然坚守。另一方面要以多元评估、自我评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换位评估与自我评估交叉进行,通过评估促进理解与共情。比如,教师可以评估自己为家长做了哪些支持,家长则可以自评自己按照科学理念育儿获得哪些成长。最后,是研制好的育人环境生态评估细则标准,这些标准研制有利于更清晰地洞察家园共育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从而有利于幼儿园更好地理解家长需求,也更有利于家长更好地落实科学育儿行为,帮助家园双方共同形成强大的育人动力和能力。
第五氛围营造要充分,求生态。“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尝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以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建设家园共育智慧库、资源库,打造家园共育良好生态。另一方面,用家园共育的教育、课程、管理成果参与社会发展与时事热点,宣传家园共育的有力作为,吸纳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家园共育工作,持之以恒且不断精进,逐步打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的教育思想。作为一所非核心城区的新办园所,我园将持续努力,以家园社协同共育作为开展好家园工作的基本指引,打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并逐步形成独有的发展特色,从而让园区的每个儿童与家庭受益。
(责任编辑: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