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普通话与太乙真人的结合:传统的颠覆与权威的消解

2024-06-28严昌龙

今古文创 2024年21期
关键词:电影

【摘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的形象较其传统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动,突破了以往人们对于仙人“仙风道骨”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太乙真人“人性”,消解了其神性和崇高。他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增强了影片的诙谐感,符合原著的设定和影片中重塑的角色形象。同时,太乙真人这一大胆改造过的形象以及四川普通话的运用共同作为电影主旋律的前响,对主旨的表达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四川普通话;太乙真人;电影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1-009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1.029

2019年7月,由饺子执导兼编剧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于中国大陆正式上映。电影上映不久便取得了轰动的效果,打破了中国内地动画电影首日、单日、首周、单周的票房纪录。影片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天地灵气孕育初生的混元珠仙魔二气缠绕不清,善恶不分,元始天尊将其炼化为灵珠和魔丸。在申公豹的阴谋下,本该投胎为哪吒的灵珠投胎成了龙王三太子敖丙,本该由天劫摧毁的魔丸却投胎成了哪吒。敖丙(灵珠)肩负着龙族的希望,企图在天劫降临之际、哪吒(魔丸)大开杀戒之时拯救陈塘关,从而名正言顺地成为灵珠,以便在封神大战中建功立业,封神登天,最终解救龙族。另一边,哪吒在父母和师父太乙真人的隐瞒和期望下立志成为斩妖除魔的英雄从而使得人们接纳他。但在机缘巧合之下,哪吒和敖丙成为生死好友,不仅挫败了申公豹的阴谋,还在天劫降临之际携手共进,谱写了反抗不公命运以及摆脱世人偏见、追寻自我的精神内核。

电影的火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动画电影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电影在传统故事上的大胆创新,后者充分体现在角色形象的重塑以及全新的电影主旋律和精神内核。在角色形象方面,电影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作了较大的改动:哪吒不再是以往那个执枪披绫、唇红脸白、威风凛凛的少年英雄,而变成了一个有着黑眼圈、塌鼻子、尖牙齿,性格暴戾、孤僻、反叛的“混世魔王”。李靖夫妇也一改以往性格怯懦的文弱形象,变得刚强勇武。另外,太乙真人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形象格外惹人注目,影片一开头展示的就是他那一口“椒盐味”的四川普通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观众的疑惑与期待中,一个又矮又胖的骑猪大汉映入眼帘。

电影中唯有太乙真人一个角色说着一种不伦不类的、特殊的地方话——四川普通话,这是一种把四川话换上普通话的音调而形成的一种地方话。四川普通话的应用对于影片中太乙真人的形象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一种非主流、非权威的地方话,预示了影片颠覆传统的大胆创新,对于精神文化内核的表达也起着独特的效果。

一、《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形象之“新变”

(一)传统的太乙真人形象

1.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描写

小说《封神演义》对太乙真人的形象着墨不多,只有寥寥几处,例如殷夫人“梦见一道人,头挽双髻,身着道服。” ①“哪吒正烦恼时,只见那壁厢大袖宽袍,丝绦麻履,乃太乙真人来也。” ②这样的描写非常模糊,给读者无限遐想,但大体上符合“仙风道骨、飘逸出尘”的传统仙道形象。另外,太乙真人性格沉稳,法力高强,作为哪吒的师父,他在哪吒多次遇到麻烦时为他鼎力相助,先后帮他解决石矶娘娘、东海龙王等的发难,在哪吒死后甚至还为其重塑肉身,简直法力高强,无所不能。

2.电影《哪吒闹海》中太乙真人的形象

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是哪吒系列影视的开山之作,影片中的太乙真人是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他手握浮尘,身着紫色道袍,身立于仙鹤之上,翱翔于云雾之间,活脱脱一个仙风道骨的形象。随着影片的进行,太乙真人的形象不断完善丰富,他彬彬有礼、温柔慈爱、法力高强、足智多谋。总的来说,这部电影里的太乙真人形象是较为符合原著《封神演义》里的描写的。

在此之后的很多影视里都有太乙真人这一角色,其形象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宝莲灯前传》里,太乙真人多了些人间烟火气,甚至有时也会表现出大大咧咧冒冒失失的样子,但无论如何他也是一个隐世出尘的清修道人形象。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的形象之变

《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次对太乙真人这一角色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电影开头的一段旁白是太乙真人的独白,在观众原有的“期待视野”中,电影的这类旁白理应是情感中立、风格严肃、发音标准的,但该电影一反常态,用太乙真人一口四川普通话交代了故事的基本背景,取得了十足的陌生化效果。更出乎观众意料的是,太乙真人竟然是一个留着八字胡、挺着大肚腩、道袍敞开的骑猪大汉,诙谐感十足。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太乙真人的形象不断被勾勒,最后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原来那种神通广大的得道高人,他的形象更多包含了狼狈、喜怒形于色、冒冒失失等负面因素,但这些负面形象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也使得太乙真人这一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1.狼狈的太乙真人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不再神通广大,反而时常狼狈不堪。影片开头,在和师弟申公豹收服混元珠时,太乙真人一来就被混元珠击飞,在不敌混元珠时,他对混元珠求饶道:“不打脸得行不?”太乙真人与李靖夫妇初见时,他不似小说《封神演义》中托梦会见殷夫人的神秘,也不如《哪吒闹海》驾鹤而来的出尘飘逸,却和坐骑从天而降,摔得遍体鳞伤。太乙真人还多次被人戏耍,例如在虚空之门被“长生云”假扮的天尊诓骗,在山河社稷图中被哪吒捉弄。

2.喜怒形于色的太乙真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不再是高深莫测、沉着冷静的出尘道人,他的一切情感都能随意地表现出来。当元始天尊将十二金仙最后一个名位许诺给他时,太乙真人高兴得一个劲点头哈腰表示感谢,在骑猪前往陈塘关时,口里还哼着小调“人逢喜事精神爽”。当申公豹用傀儡给太乙真人送酒的时候,他起先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不得空”并挥手拒绝,但在人走了之后,手舞足蹈,眉开眼笑。魔丸降生时,他吓得呆若木鸡,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完了”,未能做出正确的对策避免祸事的发生。当得知真相的哪吒前来质问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他顿感心虚不已。

3.冒冒失失的太乙真人

传统的太乙真人形象是一个严肃沉稳、神通广大的仙长,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他总是冒冒失失的。他非常爱喝酒,甚至两次因酒误事:一是在飞行过程中给坐骑灌酒,这才造成了那场从天而降的事故。二是在准备投胎灵丸的时候,因为醉酒中了申公豹的诡计,才让魔丸得以降世。在海边阻止哪吒伤害村民时,太乙真人因卖弄自己高深莫测的形象,竟然被鱼叉这一凡俗之物戳伤肩膀。

总的来说,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的形象比原型多了狼狈、喜怒形于色、冒冒失失等负面因素,虽也不失洒脱、善良、幽默、有责任心等善良品质,但还是大大消解了神性和崇高,增加了很多凡人的特性。

二、四川普通话:一种非主流非权威的特殊地方话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一口四川普通话。它是由普通话和四川话相互杂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方话:既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也不是标准的四川话。据王文虎(1994)总结,四川普通话具有鲜明的特征,例如鼻边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将翘舌念成平舌,将韵母[uo]读成[ue] 、 [ie]读成[iai] 、 [ei]读作[uei]等。

敏春(2006)将四川普通话分为“无意的四川普通话”和“有意的四川普通话”两种,“无意的四川普通话”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长期生活在四川方言区说四川话的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四川话的语音特征来影响甚至改造普通话语音。使用“有意的四川普通话”的语言场合主要是在艺术领域和日常生活。使用“有意的四川普通话”是为了取得幽默风趣、轻松搞笑、亲切自然的效果。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为角色太乙真人安排的口音即是艺术领域中“有意的四川普通话”,其用意以及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看。

(一)符合原著设定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接受采访时透露,根据原著记载,太乙真人的道场位于乾元山金光洞,它就坐落在四川绵阳江油附近,因此导演决定让太乙真人操着四川普通话登场了。③有人较真地表示,故事的历史背景设置在商王朝末期,这个时期哪来的四川普通话?事实上,这个时期并没有四川普通话,但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电影是以现代的视听符号为媒介将一定内容传递给受众的方式,我们不必对此太过较真。相反,影片的制作方在这一点上的创新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二)符合角色形象

根据上文的分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已不再居于神坛之上,他淡了神性,浓了人性;少了尊贵,多了平易;降了尊崇,增了诙谐,仙凡之间的界限已然模糊,成了一个仙不是仙,凡不是凡的存在。四川普通话也处在类似于这样的一个尴尬地位,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是中国法定的官方语言,代表着汉语的权威,而包括四川话在内的各种方言和地方话是俚俗的,四川普通话作为普通话和四川话的杂交品,是一个说雅不雅,说俗不俗的存在,但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浓厚的幽默诙谐感。当太乙真人这样一个大胆重塑过的角色说出四川普通话的时候,人们在感觉到新奇之余,竟也没有觉得不自然。

三、主旋律的前奏——传统的颠覆与权威的消解

突破成见,反抗命运,追寻最好的自己,正是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索要表达的主旨。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都有着不公的命运:哪吒是魔丸降世,陈塘关的百姓都把它当妖怪,没有人陪他玩,甚至当他击败海夜叉拯救了小女孩之后,都没人相信他,依旧对他喊打喊杀。敖丙是龙族出身,但本该高高在上的龙族在本片竟成了囚犯,龙宫则实为天牢。申公豹在元始天尊的各位弟子中,可谓是勤勉过人,与太乙真人相比,他格外地有勇有谋,可就因为他是豹子精修炼成人,一直得不到重用,十二金仙最后一个名位也轮不到他。面对不公的命运,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申公豹联合龙族,试图以协助敖丙封神登天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才是十二金仙的最佳人选。龙族将希望放在了敖丙身上,期待封神后的敖丙能够带领龙族脱离无边炼狱。但影片中成功突破人们的成见、成功反抗命运的只有哪吒,他拯救了陈塘关,从一个“混世魔王”蜕变为少年英雄;他敢于向天劫抗争,在朋友敖丙和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得以保全灵魂不灭。其实,太乙真人形象的重塑以及四川普通话的使用可谓影片主旋律的前奏,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以往太乙真人那仙风道骨的形象何尝不是人们的刻板印象和“成见”?当这样一个“跌落神坛”的太乙说着四川普通话出现在我们面前,神仙的崇高已经消解,观众的“成见”已经打破,那么当哪吒下定决心要打破人们心中的成见之时,观众心里对此的期待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准语,在国内任何语境都具有绝对的权威,与之相对的地方话却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四川普通话便是四川话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对普通话做出的反抗和妥协。天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被天劫、天命桎梏的哪吒想要做出抗争,最后付出了肉身湮灭的代价,这何尝不是一种反抗和妥协?二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然遥遥呼应。因此,太乙真人形象的重塑和四川普通话的运用是影片主旨的前响,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四、结语

根据丁佩(2020),李林、詹秦川(2008),李秀岩(2017),

于宝莹(2013),张颖(2015)等的研究,方言在影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构建角色的生活环境,讲述一地的风土人情,映射现实生活;2.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3.帮助电影演员更快地进入角色;4.突显地方文化;5.营造幽默效果。

根据本文的论述,方言的使用也是能够为电影主旨的表达服务的。方言助力电影主旨表达的实现路径可以总结为:

方言构建特定影视时空环境的同时,也形象生动地塑造角色形象以及人物角色在这一场域中的行动与关系,进而演绎影视所要诠释的主旨。另外,方言往往能够营造幽默诙谐的基调,但很多电影所诠释的主旨往往是严肃的、沉重的,二者相互交织却又充满张力,那么最终就能制造出类似于“含泪的笑”这样的艺术效果,本片如此,其他电影例如《人生大事》《喊山》等亦是如此。

注释:

①(明)许仲琳作,凌霄校注:《封神演义 注释本》,崇文书局2015年版,第66页。

②(明)许仲琳作,凌霄校注:《封神演义 注释本》,崇文书局2015年版,第82页。

③见“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全网吹爆哪吒!你永远想不通太乙真人为啥四川口音》。

参考文献:

[1](明)许仲琳作,凌霄校注.封神演义 注释本[M].武汉:崇文书局,2015.

[2]王文虎.四川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56-61.

[3]敏春.“川普”新现象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6,

(S2):311-312.

[4]李林,詹秦川.方言影视创作:语言·文化·生活[J].电影评介,2008,(21):20.

[5]刘春梅.《哪吒》:民间传说的流变与再建构[J].电影文学,2020,(4):124-126.

[6]徐静君,顾习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角色重塑分析[J].四川戏剧,2021,(1):91-94.

[7]李秀岩.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J].艺术评鉴,

2017,(16):112-113.

[8]丁佩.方言在中国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0,(6):104-105.

[9]张颖.地域性语言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的原因及优劣[J].四川戏剧,2015,(2):139-141.

[10]于宝莹.影视作品用方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3,(23):64-65.

作者简介:

严昌龙,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