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2016-05-17卓杨刘羽荣

电影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电影

卓杨+刘羽荣

[摘要]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和争取的权利就是指生命权、自由权和幸福权,但是追求女权主义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们需要向既定的社会秩序和看似牢不可破的男权主义发出挑战。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比电影《飘》中出现的三位女性形象——艾伦、梅兰妮和斯佳丽,分析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女权主义发展趋势。通过对影片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从幸福权、自由权和生命权三个角度来阐释这一时期女权主义意识的觉醒、萌芽以及曲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影《飘》;女性主义视角;女权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女权主义运动在美国发展的萌芽阶段,玛格丽特·米切尔顺应时代要求,以自己祖母为原型,创作出了具有明显女权主义特点的经典巨作《飘》,在美国文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部旷世奇作被改编成电影后,经过演员成功的演绎,再次轰动美国电影界。本文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斯佳丽、艾伦和梅兰妮三位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生活状态和对待生活态度的研究,探讨了美国女性在20世纪初的女权主义意识形态。

一、男权主义禁锢下的艾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影响,大多数美国女性都只满足于相夫教子的角色,她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依赖于男性,无论多么高贵优雅的女性,都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甚至成为男士炫耀的资本。而作者选择“艾伦”作为主人公斯嘉丽母亲的名字,就是因为她能代表这一时期大多数女性的特点。“艾伦”,起源于法语中的Elle,语意为“她”的意思。

艾伦是一个出身于南方的名门闺秀,自小就养成了高雅沉稳、仁慈宽厚的性格。从表面上看,艾伦满足于既定的富裕而舒适的家庭生活,虽然她对自己的丈夫并不满意,内心一直深爱着自己的表兄菲利普,但是她从未尝试冲破世俗的禁锢,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她努力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典范,无论在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她都完全依附于男人的存在而存在,是男权主义社会典型的女性代表。

艾伦不仅自己甘为男权主义社会中有口皆碑的家庭主妇形象,还精心调教自己的女儿,力图让她们也成为受人追捧且温雅顺从的淑女。从这个意义上说,处于男权主义禁锢中的艾伦,已经变成男权主义的“传道者”,她倾尽所能地帮助男权社会中的男性实现对女性的控制和束缚,在无意中成了男权主义社会禁锢女性的“帮凶”。

如果艾伦从头到尾甘于命运的安排,安于做“帮凶”的角色,那么在美国南方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她就会理所当然地被推崇为“完美女人”的典范。但是就在艾伦临死前的那一刻,她对表兄菲利普绝望的呼唤,揭开了她一生都在极力掩饰的痛苦面纱。她一生都在扮演的完美形象顷刻间坍塌了。

从艾伦临终前对真爱的呼唤,我们看到了她对男权主义无力的反抗,虽然这个行为是短暂的,但是它可以被看作是女权主义意识觉醒的一个表现。虽然这种反抗在整部影片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它却是那个时代以艾伦为代表的女性身上出现女权主义意识的一个重要信号。

二、男权主义统治下的“完美形象”梅兰妮

史密斯·罗森伯格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美国性别观》中提出:“19世纪的美国社会只为女人提供了一种得到社会尊重和接受的角色——贤妻良母,一种要求她们不断自我牺牲、一心满足他人的角色。这样一来,不论处于什么心理状态和知识层次的女人都不得不极力使自己符合这个规定的角色。”而梅兰妮正是整部影片中特意设定的贤妻良母的角色。除了温文尔雅的气质与斯佳丽豪放不羁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之外,她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待逃兵所表现出的善良也是斯佳丽身上所欠缺的品质。然而,她骨子里所表现出的这种完美气质正是美国南方男权主义社会所鼓吹的女性优点——顺从、宽容以及善良。在梅兰妮的意识里,女性应该对男性绝对地顺从。当艾希礼决定离开家乡去参军时,斯佳丽极力地反对,但是梅兰妮却微笑着平静地和艾希礼道别,因为与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斯佳丽相比,她一直都在维护男权主义社会里“完美女人”的形象,而顺从并接受男人的决定是保持完美形象的一个特质。

影片中的梅兰妮,只是作者杜撰的在男权主义社会下的一个完美形象,虽然这个形象接近于虚幻,但是它却是男权社会里男性为女性所树立的一面旗帜。而随着梅兰妮的逝去,男权主义统治下的完美女性虚幻形象也随之消失,这同时也暗示着男权主义在美国南方社会的主体地位正在发生动摇,女权主义意识的萌芽在悄悄萌发。

三、女权主义的斗士斯佳丽

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和争取的权利就是指生命权、自由权和幸福权,但是追求女权主义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们需要向既定的社会秩序和看似牢不可破的男权主义发出挑战。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恰恰是这一时期美国女权主义斗士的代表。从表面上看,斯佳丽是一位受母亲熏陶的高雅温柔的大家闺秀,而实际上她骨子里流淌的却是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的粗犷、豪放、直爽、倔强的爱尔兰血液。斯佳丽身上具备的这种矛盾的双重性格,使她注定成为美国南北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美国女权主义斗争的先锋,也恰恰是这一性格注定了她在追求幸福权、自由权和生命权的过程中充满了波折。

(一)幸福权利的追求

有学者曾提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体现在反叛和否定夫权和父权家庭,将血缘枷锁努力挣脱,追求从穴居状态向宇宙自我的转变”,因此对象征男权主义的“夫权”和“父权”的反叛可以看作是女权主义斗争的一个标志。如果按照父亲的意愿,斯佳丽应该嫁给塔尔顿兄弟中的一个,这样两家的庄园可以并在一起,两家的财富也能剧增。但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斯佳丽断然拒绝父亲的安排,自信和叛逆的性格驱使她向自己爱恋的艾希礼直截了当地进行表白。这是斯佳丽公然反对以夫权和父权为标志的男权主义的开始,也是女权主义者为追求自己的幸福所吹起的反抗男权主义的号角。

但是追求幸福的道路却充满荆棘和坎坷,斯佳丽突破男权主义统治下的传统世俗观念,主动追求艾希礼,但是艾希礼带给她的只有失望。直到梅兰妮去世,艾希礼变得一蹶不振后,斯佳丽才真正意识到,艾希礼只不过是自己心中幻想的完美形象,当男权社会中的“完美女人”梅兰妮去世后,艾希礼内心变得彻底崩溃,这时斯佳丽心中的完美男人形象随之轰然倒塌,这也昭示着此时的男权主义者表面坚强,实际是不堪一击的。而此时,斯佳丽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心中的爱人其实是瑞德。尽管瑞德在影片结尾的时候离开了斯佳丽,但是已经化身为女权主义斗士的斯佳丽,内心坚信一定能找回瑞德,并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正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内心自信的真实表现。

(二)自由权利的追求

对自由权利的追求,是女权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被男权主义束缚的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没有独立和自由的思想。斯佳丽在追求自由权利的道路上,彻底打破了男权社会里的伦理和道德的禁锢,变成了追求自由捍卫女权的先锋战士。

在被艾希礼拒绝之后,倔强的斯佳丽快速嫁给了查尔斯,但是查尔斯仅仅做了她两个月的丈夫便在南北内战中病逝了。“我还太年轻,我不能当寡妇”,这是斯佳丽内心的呐喊。因为作为寡妇,就意味着这一生要身穿黑纱,完全遵守男权主义社会里女人必须遵守的所谓“妇道”,远离她所钟爱的舞会和各种娱乐,所有这些对于追求自由生活的女权主义者斯佳丽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在为查尔斯服丧期间,她毅然冲破道德的束缚,不惧世俗的目光和身边的窃窃私语,勇敢地和瑞德跳起了苏格兰舞。她那快乐的舞步和充满快乐的笑声将美国南方上流社会所谓的“清规戒律”践踏得面目全非。女权主义斗士斯佳丽追求自由的叛逆精神这时骤然得到了爆发,而这种“叛逆”正是她反抗腐朽的老旧习俗,坚持自我并开始憧憬自由和开始新生活的表现,这也是女权主义者直面男权社会并勇敢与之斗争的一次正面交锋。

(三)生命权利的追求

对生命权利的追求,在影片中可以理解为对生存权利的追求。而物质权是生存权的基础,所以女权主义者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主动掌握物质权,这样才能在男权主义统治的社会中提高女性的话语权,增加女权主义者反对男权的战斗力。南北战争前的斯佳丽过的是无忧无虑的日子,虽然在追求爱情时,她已经表现出了女权主义者的勇敢气质,但是在经济上还是完全依赖于父亲。而战争爆发后,一切都陷入了混乱,以前赖以生存的塔拉庄园几乎变成了废墟。摆在斯佳丽面前的境况是:母亲离世,妹妹们感染疾病,父亲精神恍惚,但是顽强的斯佳丽不畏生活中的困难,勇敢地担起了家人生存的重担。

在物质极度缺乏的状态下,为了让家人生存下来,斯佳丽亲自下地采摘棉花和种植作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两个妹妹。她们从小就接受了男权主义社会对女人规范的教育,所以当生活中的变故突然发生时,她们变得无所适从,惶惑不安,抱怨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抱怨斯佳丽强制她们干粗重的农活。她们完全没有斯佳丽身上为争取生存权而具有的沉着、果敢和机智。

为了筹集税款让庄园继续生存,斯佳丽抛弃了传统的道德规范,抢走了妹妹的男友,私下里买了一个木材厂,雇用犯人做劳工,使得木材厂的利益获得最大化。她冲破世俗的禁锢,独自驾驶马车,抛头露面,和社会上的男性在生意场上平等地竞争。这一切,都是斯佳丽反对男权主义社会而努力争取生存权的反抗。在争取生存权的斗争中,斯佳丽变得更加勇敢,而物质利益的获得也增加了斯佳丽反抗男权主义社会的筹码。

在追求幸福权、自由权和生命权的过程中,斯佳丽不畏男权主义的束缚和禁锢,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向既有社会秩序发出了挑战,尽管这是一个艰苦、漫长和无限曲折的过程,但是女主人公斯佳丽由此获得的新女性形象还是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她所具有的勇敢、坚强、自信的性格特点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权主义下衡量新时期女性的标准。

在影片的结尾,经过百般折磨的斯佳丽不仅没有得到艾希礼的爱情,她还失去了瑞德的真爱。所有这一切都暗示着女权主义的战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当斯佳丽擦干眼泪,决定返回塔拉重振精神,并从内心发出呐喊“明天将是新的一天”时,这也很好地预示了女性主义崛起的希望就在不远的“明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男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美国南方社会,高贵典雅的艾伦看似是一个令人崇拜的母亲,她的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但是临终前对真爱的绝望呼喊却暴露了她一生的辛酸和落寞,从艾伦的身上,可以看出女性追求爱情的女权主义意识已经开始处于萌芽的状态;梅兰妮是影片中塑造的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也代表了男权统治下所有女性的优点——善良、宽容与顺从,随着梅兰妮这个虚幻的完美形象的逝去,男权主义的影响在南方社会也逐渐弱化;敢于叛逆且坚强自信的女权主义斗士斯佳丽,通过一系列抗争打破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桎梏,从斯佳丽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权主义的崛起,虽然在影片结尾,斯佳丽失去了一切,但是这只是暗示着争取女权主义道路的艰辛和曲折,当自信的斯佳丽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生活时,也预示着女权主义者争取独立的意识再一次被点燃,并会在不远的“明天”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荆兴梅.《飘》的女性主义解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5(06).

[2]SMITHR.DisorderlyConduct:VisionofGenderinVictorianAmerica[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3]吴世娟.漫谈《飘》中的女权主义思想[J].焦作大学学报,2006(04).

[4]李少伟.《飘》中女性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5]周志艳.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视角[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6]郑海燕.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8(09).

[作者简介]卓杨(1963—),女,福建福州人,长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刘羽荣(197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电影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