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底蕴、现实基础与践行路径

2024-06-27马勇

中国德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本文系教育部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系统构建研究”(23YJC710032)研究成果。

摘 要 教育家精神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德才兼修、尊师贵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精神文化底蕴。教育家精神扎根生动的教育生活,聚焦教师在学生心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学生对教师深切多元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以胸怀“两个大局”的精神境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使命。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马勇,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1]。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理解与牢牢把握教育家精神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溯源。同时,教育家精神也是广大教师生动开展教育实践的产物,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教育事业新要求,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开展教育事业的内在追求。

一、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底蕴

得其要者得其深,得其深者得其本。教育家精神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

(一)德才兼修的“为师”精神文化禀赋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注重德才兼修自古以来便是教师群体共同的精神行为特质。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师注重德才兼修这一传统的继承。教育家精神蕴含着注重德才兼修的“为师”精神文化禀赋。

一是蕴含教师注重德才兼修树立良好形象的精神文化底蕴。德才兼修的修身传统是教师树立好老师精神形象的重要法宝。教师德才兼修树立良好形象,既表现为知识的拥有与传播、技能的掌握与使用,也表现为情感的丰盈与表达、态度的热忱与展示、价值观的树立与宣扬。教师只有有意识地注重自我德行的修养、情感世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塑造,将品德提高到新的高度并不断完善,才会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树立良好的精神形象。

二是蕴含教师注重德才兼修引领社会精神风尚的精神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应当“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2]。教师处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中,教师追求德才兼修全面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各方对于教师的期待,而且能够使教师的社会关系得到优化,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尊师贵道的“尊师”精神文脉赓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尊师贵道的历史产物,它蕴含着深厚的尊师贵道的精神文化底蕴。

一是蕴含敬仰教师高尚精神的文化底蕴。教师是用自身高尚的精神人格塑造与影响学生的人。教师自身如果不具备高尚的精神人格,那就难以塑造出具有高尚精神人格的学生。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对教师高尚精神人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敬仰。教师不仅仅展示知识与思想,更通过一言一行展示精神形象。人们希望教师进行思想启蒙、知识讲授、文明传承,通过教师来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与思想,但更希望教师具有高尚精神,展现精神魅力,期待教师展现出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人格。

二是蕴含认可教师社会精神地位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4]。教师作为浸润精神文化的群体,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水平,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化能否有效地储存与延续、开发与运用,影响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对外交流,可以说,教育家精神内蕴着对教师社会精神地位的认同。

(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道”精神文化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中国教师自古以来便心怀天下,为治国理政建言献策,关心人类命运。教育家精神的出场与弘扬,是对教师胸怀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新期待。

一是蕴含教师建言献策追求治国理想的精神文化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6]。知识分子心忧天下,力求为国家强盛建言献策,无论是孔子“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还是韩愈“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都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二是蕴含教师胸怀天下追求“平天下”理想的精神文化追求。胸怀天下并为之努力奋斗,是教师理想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胸怀境界提升,同样离不开世界文明的滋养。

二、教育家精神的现实基础

教育家精神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也有着深厚的现实土壤。教师在学生心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学生对教师深切多元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刻持久的影响,是教育家精神的现实基础。

(一)教师在学生心中拥有德高望重的精神地位

教师在学生心中德高望重,学生往往对教师怀有尊重、仰慕、敬畏等浓厚且丰富的精神情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表现为二个“离不开”。

一是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塑造离不开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7]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塑阶段,价值观成型极需要外部力量的引导。教师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在价值观引导的方法与技能层面掌握着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是学生的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学生的精神生活健康发展需要教师的情感关怀,因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会遇到除学业压力以外的情感困惑与交往压力。当学生有了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矛盾等方面的问题时,除了朋辈可以作为倾诉与寻求帮助的对象以外,教师也是学生可以直接寻求帮扶的对象。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人际关系协调,有助于学生精神生活健康发展,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紧密。

(二)学生对教师拥有深切而多元的精神期待

教师在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抱有深切而多元的精神期待,主要指向三个方面:学生德才并进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的良好精神氛围,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精神面貌。

一是学生期待德才并进全面发展的精神诉求。“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8],一定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品德修养与身心健康的培养,那么学生就难以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坚持育才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期望方能得到切实回应。

二是学生期待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的良好精神氛围。师生关系能不能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取决于师生双方拥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双方互相学习、互相成就,实现共赢。在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打开心扉,沟通无阻,教学相长,方能切实有效地实现师生双方的合作共赢。

三是学生期待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精神面貌。教师如果既做好本职工作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贡献重要力量,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榜样,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敬仰,成为学生的精神楷模。

(三)教师对学生具有深刻而持久的精神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影响体现在三个维度:时间维度是当下与未来的辩证统一,内容维度是物质与心灵的辩证统一,方法维度是显性与隐性的辩证统一。

一是时间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9]教师的情怀与精神境界既能够在当下对学生在知识学习、情感体验、思想启迪等方面产生影响,也能够给学生未来发展埋下伏笔,使学生在规划未来人生方向、预设实现未来人生精彩时受益。

二是内容维度。在物质层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有单纯文化知识量的增加、技能方法的掌握,又有知识成果的开发与创造等。在心灵层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给予,又有崇高理想的精神引领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物质与心灵层面的辩证统一。

三是方法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直接的关爱,也要间接“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10]。这体现了显性与隐性的辩证统一。教师对学生进行精神影响主要表现为方法使用的多样、灵活与恰到好处。教师既可以以显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影响,如面对面的情感对话方式、思想困惑的耐心解答方式等,也可以以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影响,如待人接物的示范等,使学生在教师有意与无意的精神影响下成长成才。

三、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路径

立足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这一“大道理”,立志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以胸怀“两个大局”的精神境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互相影响,给教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从事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事业,从事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战略事业,教师是否胸怀“两个大局”,决定着学生能否拥有大视野、大格局。

一是教师对世界之变的认识保持精神自觉。在人类命运彼此深刻影响与紧密联系的今天,世界之变既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挑战,尤其是人才争夺、意识形态斗争始终没有停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影响国家安全,对教育影响更大。因此,教师是否对世界之变的认识具有精神自觉,思考世界之变下的事业之变、本领与能力之变,都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教师只有对世界之变的认识保持精神自觉,方能在变局中有定力、有动力,始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

二是教师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教师只有牢牢抓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主题,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方能充分实现、质量方能得到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工作一旦偏离了这一根本主题,与党和国家的需要完全背离,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只有牢牢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以只争朝夕、敢于斗争的精神面貌肩负起立德树人使命,将个体真正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之中,方能培养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职责。”[11]高校要用马克思主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精神底色。教师只有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方能肩负起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

一是教师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肩负起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使命。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的前沿阵地。教师能不能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保持政治的敏感度、视野的宽广度、思想的高境界,取决于教师是否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中国的大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高校的根本标志。教师如果不认认真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可能会成为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事业的旁观者,情况严重的可能成为反马克思主义者,削弱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变质、变味。同时,教师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既是自己做好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事业的需要,也是助推高校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是教师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精髓,是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过硬的能力、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否则难以胜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道理,精准管用,学好马克思主义,教师不但能够增强育人工作的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全局驾驭能力、综合决策能力,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而且能够切实提高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实现理想的育人目标。

(三)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精神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精神使命。

一是明确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精神意义。着眼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家与国家之间命运牵涉程度加深,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人类挑战纷繁多样,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环境与局势就越是变得复杂、风险挑战就越是变得多样,越是关键,就越需要伟大的革命精神,就越需要主动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就越需要高超过硬的本领。因此,青年一代是否具有远大志向、是否具有承担大任的本领与意识,关乎伟大斗争与伟大事业能否顺利推进。教师必须对此具有清醒的认识。

二是正视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带来的巨大挑战。培养时代新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系统性工作。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国内“躺平文化”“丧文化”“卷文化”等非正能量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教师培养时代新人必然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教师如果怀着畏难的情绪、逃避的意识,就必然难以胜任斗争工作的需要,无法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无法培养出具有大志、大德的时代新人。

三是树立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而终生奋斗的远大志向。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教师应当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志向。教师是把人才培养当作一时的职业还是一生的事业,决定着人才培养事业能否拥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树立终生奋斗的远大志向,以饱满的情感与坚忍的意志绵绵发力,久久为功,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1).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9.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

[4][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查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 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6]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

[7][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3.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8.

[12]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99.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