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性评价推进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

2024-06-25蒋亚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

蒋亚真

[摘 要]实施诊断性评价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课前诊断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目标或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或任务,将反馈贯穿课堂;扩大反馈面,加强反馈互动,以评价的方式诊断自身教学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并调整教学过程。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推进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关键词]诊断性评价;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2-0046-0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文简称《课标》)在实施课程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以及评价目标应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诊断学情与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起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起点、学习优势、最近发展区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从而根据诊断性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筛选合适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调整学习步骤、改进学习方法,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诊断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它主要被用来辅助课堂教学,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方式之一。教师处理好课堂诊断性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评价及时诊断自身教学行为,引发学生学习动力,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有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一、诊断性评价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分析

(一)诊断性评价的内涵及使用意义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率先提出诊断性评价这一概念,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通过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再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诊断性评价是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其实质是为了剖析学情,进而助力教师有效制定教学方案。教师教学策略失当、非智力因素影响以及认知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阻碍学生获得新知。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调整教学步骤,以期更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诊断性评价的使用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情,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背景,而不是为了给学生扣帽子。教师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且准确地获取学生课前和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及其实施建议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于2017年被正式提出,该理念汲取了课程和评价领域的理论精华与实践经验,旨在有效整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的成效三个密切关联又相辅相成的教学关键要素,对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一体化主张以评价为工具,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具体是指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与课堂评价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提问、书面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供必要支架,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二、诊断性评价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应用策略

运用诊断性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正确处理好既定教学目标和学生达成度在个体差异上的矛盾,有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师使用诊断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诊断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目标或要求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设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对教学成果的反馈都是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利因素,三者可以相互促进。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诊断性评价是开展一系列教学和评价活动的重要起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完善设计目标或要求,将诊断性评价及反馈的要求纳入其中,通过清晰的指令让学生明确课堂诊断性评价及反馈的要求,包括活动形式、准备时间、评价方式、反馈方法、反馈内容及发言时间等。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部分1a-1c的听力为例,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阐述。

本节课授课前,笔者已经了解所教的八年级部分学生具备通过听音能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学生对《愚公移山》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因此,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就学生对《愚公移山》的了解程度开展课前诊断,调查问卷内容见表1。

【诊断工具设计说明(课前)】笔者设计了三道选择题、一道问答题,旨在掌握学生对《愚公移山》的了解程度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从而设计可以扫除他们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诊断反馈说明(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答题分析,笔者了解到班级学生基本上都读过中文版的《愚公移山》,但用英文讲这个故事,他们感觉比较难。至于对故事中主人公愚公形象的认识,学生看法不一。本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愚公很傻,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愚公精神值得学习,剩下的学生则认为可以学习愚公精神,但应该想办法改进他的做法。关于“你觉得要用英文讲好《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最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一问题,多数学生提到相关英文词汇和句式的积累非常重要。

基于文本解读和课前诊断了解学情,笔者将本课Section A部分1a-1c板块的教学聚焦于通过听力训练学生有目的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安排合理的操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学生搭建用英文讲《愚公移山》前半部分故事的基本语言脚手架,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故事。笔者确定了这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讲述故事的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的语言表达形式,掌握增强语言逻辑性的策略。(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

2.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两人一组进行问答或单独一人尝试讲述故事(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讲述;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使用听力原文进行问答或根据课件上所给的图片和关键词提示进行两人问答转述)。(概括与整合,内化与应用)

(二)精心设计活动或任务,将反馈贯穿课堂

在确定好教学目标以后,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教学活动或任务,并同步准备好教学各环节的课堂观察量表等评价工具,思考用何种方式进行课堂诊断,评价结果如何有效获取与反馈等。

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只要是教师布置给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都要进行课堂诊断并反馈。一项活动或任务应该从课堂诊断和反馈的结果中判断是否完成,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知识,下一项活动或任务是否能继续推进。若反馈环节中发现问题,教学就不应按原计划继续下去,教师则需要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调整。将诊断性评价及反馈贯穿课堂始终,体现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也进一步体现了以评促教的原则。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部分1a-1c的听力活动为例进行课堂诊断性评价说明。

【Task 1】Listen to the dialogu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check(√) the facts they hear.

【诊断工具设计说明1】基于课前诊断结果及学生对中文版的《愚公移山》故事并不陌生这一事实,笔者调整了课本1a的根据故事主题连接图片的任务,然后设计在第一遍听力后,让学生勾选所听到的细节信息的任务,旨在训练学生通过听力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诊断反馈说明1】答案勾选一目了然,且班级每组7个学生单人单桌,学生勾选结果容易统计。在学生结束听力、进行课本答题时,笔者在组长完成答题后,布置他们帮忙查看和统计各自小组的勾选情况并上报给教师进行登记。统计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没有准确勾选出答案。

【Task 2】Listen to the dialogues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check(√) the facts they have missed and read aloud the key sentences.

【诊断工具设计说明2】由于有学生未能很好地完成第一遍听力任务,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增加了听力次数,并有针对性地讲解所遗漏的细节信息,旨在进一步训练学生通过听力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同步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句的能力。

【诊断反馈说明2】听力结束后,在学生答题时,笔者布置组长快速巡视小组成员答题情况,重点查看前一环节漏选、错选成员的答案,并登记他们的答题情况。据组长核查反馈,两遍听力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勾选答案;多数学生还能够大声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子,搭建了后续用英文讲《愚公移山》故事的基本语言脚手架。

在教学中开展诊断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状态,知悉他们每个关键阶段的目标达成度。另外,教师应通过观察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应,及时记录关键信息,及时分析并判断学生课中已有的收获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为有效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师还要不断回顾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在一些重要环节开展相应的诊断性评价活动,基于评价结果(目标达成度),确定是否继续推进下一项教学活动,必要时再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或中止预设的教学进程,增加操练时长,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三)扩大反馈面,加强反馈互动

要发挥课堂诊断性评价的作用,教师就要尽可能扩大诊断性评价的反馈面。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诊断性评价,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

1.增强诊断性评价及反馈的代表性

首先,在进行诊断性评价及反馈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举手,并保护好举手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未举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价后,需提前估计进行反馈的学生的数量以及这些学生代表哪个群体,不同群体都应尽量照顾到。

2.加强诊断性评价及反馈前的交流

在进行课堂诊断性评价时,针对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给定的时间内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即使是没有参与反馈的学生也会有反馈的机会。

就反馈对象而言,教师要注意让成绩处于班级中等偏下的学生多参与反馈,其结果更具代表性,能反映出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能更清晰地判断多数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这是预测后续学习任务学生能否完成的依据。

在生成性的课堂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搜集学生学习是否真实发生的各类相关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开展动态评价,同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和建议,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觉察出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是感觉学生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学习不顺,教师就应该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测试或是提问和追问等方法,诊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反馈的主体是学生,接受反馈的主体是教师和其他学生。教师得到反馈后可判断学生对新授知识、概念、技能等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估,再调整后续教学方案。课前、课中的诊断性评价及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对教学任务、问题、概念等进行内化的基础上的回应。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就使劲往前推进教学,教学效果可能不好。对学情把握越充分,教学活动设置越合理,教学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吴红、张强指出,反馈应当成为推动学生前行的力量。教师把握好学生的基础至关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实现预定目标,就要多设计活动,等学生掌握好再继续推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最棘手的问题是课堂上有时较难及时获取诊断性评价结果,难以及时反馈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未来的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把诊断性评价如何有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作为一项研究工程,继续探究、不断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蒋京丽.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价值、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8):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4]  吴红,张强.例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反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2):27-30.

[5]  赵尚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