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持续提升路径
2024-06-21梁淑琪
[摘 要]教育数字化浪潮下,良好的数字素养已成为当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和先决条件。持续提升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内涵,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现状,提出要通过强化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完善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以及加强高校数字化资源高质量建设、建立持续提升高校辅导员群体数字素养的长效机制等措施,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赋能。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升级,数字化技术已经悄然融入千家万户,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未来社会全面变革。当今人们的生活日常、学习工作,以及休闲娱乐早已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治理方式变革”[1]。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教育数字化是推动世界教育变革的支撑力量,也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发展教育数字化指明了道路。而教育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2]。
数字化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与育人边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一职业定位决定了处于感知时代变化最前沿的高校辅导员群体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高校辅导员面对的主体和教育的对象是“网络原住民”00后大学生,他们的思维认知、价值取向、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这也要求高校辅导员扮演数字角色“知网懂网用网”,注重数字素养的提升与强化,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宽工作路径。
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由“数字”和“素养”两个词组成,“数字”与数字技术紧密关联,“素养”则随着社会环境而不断发展和更新。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数字素养的内涵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拓展。1994年,以色列学者阿尔卡来提出“数字素养”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以下五部分内容: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社会-情感素养[3]。2020年,凌征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在研究中指出,数字素养由计算机素养、数据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网络素养等若干素养流变所形成[4]。不同的语境之下,“数字素养”“网络素养”和“信息素养”等都被使用,他们均是包含了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素养[5]。《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6];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就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提到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创新工作路径”等内容[7];202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指出,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作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延续,既包含了数字素养的基础概念,又兼顾了大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教育领域特征。参考教师数字素养,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同样包含了五个维度,分别是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与专业发展。在学生日常工作管理中,高校辅导员所掌握的学生数据涉及基础信息、生活规律、成绩排名、心理状态、诚信道德等方方面面,且大部分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唯有在数字化意识的驱动下掌握数字化技术与知识,高校辅导员才能在冗杂的海量数字资源中高效、有序地加以整合、分析与判断,提升工作效率。在课程教学中,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结合新媒体新技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在日常表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来源逐渐转变为社交软件、校园论坛等新媒体平台,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但能够熟练掌握搜索引擎、小红书、微博、知乎等软件和平台的数字技术技能,还要迅速抓取并理性甄别网络信息,成为网络信息的联结者、网络行为规范的引导者、网络安全的守护者,使用正确恰当、易于接受的语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个人职业发展中,高校辅导员要承担起数字社会责任,学会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相关的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学习,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与育人模式。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现状透视
随着国家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高校也积极投身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然而,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建设者和使用者共同努力,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学业、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推进,还影响到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
当前,高校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与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相关的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发展策略等定位模糊,导致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培育路径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高校里互动大屏、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储存设备、数字教材等物质层面的支持比比皆是,而这些“物”需要通过人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实际上,当前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心在于软件、技术、设施等物的因素,与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深度融合性,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相对滞后与被动。以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相关培训为例,培训内容大多以讲授和演示的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教学,脱离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时间大多数是两到三天,但是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在短期内却很难有效提升;培训方式上以线上学习为主,培训效果并不显著。综合来看,目前高校中与数字素养有关培训较少且大多侧重于宽泛的教师教学,而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数字技术培训几乎为空白,使得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有关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从高校辅导员群体视角来看,当前他们的数字素养处于零星的自发阶段,自身的数字化意识相对淡薄。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走近学生的方式更加多样,一方面需要通过数字网络深入了解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网络空间监督管理学生,时代发展已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已经在传统模式下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相关的工作经验,对数字化意识的接受程度较低,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字素养对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使用数字技术应对学生工作的能力不足。此外,高校辅导员在运用数字技术、数字资源时会遇到许多内部或外部的阻力,使得他们在学习掌握新媒体、新技术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在整合利用数字资源、组织管理和工作场景中缺乏精准应变性。简而言之,高校辅导员未深刻意识到数字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热情普遍不高。
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线教育的广泛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基于实践的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验。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亟待提升,这样才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从容地应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一)思想认识锻造,强化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意识
已有研究表明,持续的数字化教学意向对高校教师数字化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一切都变得可查可知。高校辅导员既是数字时代的当事人,又是数字素养的传播者,应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与知识必将催生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场景,积极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学风学业、消费观念和就业创业等方面,以此促进工作方式与方法的全面革新。因此,可以通过激发高校辅导员的数字化意识提升该群体的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只有高校辅导员从内心深处接受且认同数字化技术与知识,才能有意识地提升数字信息与资源的采集、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自觉打造“数字大脑”,抢占网络教育阵地,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专业培训助力,完善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育体系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完善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训制度。高校辅导员群体的专业背景呈现多元化特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履职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各类学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高质量培训,形成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发展长效新机制。首先,高校可以开展针对性培训,满足不同高校辅导员群体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情况。例如,针对青年高校辅导员群体可以提供专业培训,强调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管理的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学习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宣传教育、评估反馈等活动;针对年龄较大的高校辅导员群体可以提供基础培训,侧重于数字化工具和技能训练,帮助其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其次,高校可以开展实践性培训,对实际学生工作情况针对性地指导,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作为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训的重点,鼓励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教育管理工作中,通过组织研讨会、分享会,引导高校辅导员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氛围,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数字技术赋能,加强高校数字化资源高质量建设
高校数字化资源的高质量建设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至关重要。高校各部门统筹共建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集工作交流、信息汇总、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精细化智慧平台,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智慧化平台的使用中建立并完善数字化资源制度保障,引导高校辅导员群体在工作中合理运用相关资源。高校辅导员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状况和发展诉求等进行全面掌握,用数据精准助力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线上预约咨询提升工作成效;在选课管理、成绩查询中,通过数字化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智慧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宣传动员、培训指导、过程管理,以及考核评价;在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实习就业中,通过数字化资源优化服务端口;在德育发展、文体活动、劳动教育中,通过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将学生的各类情况统筹呈现。此外,高校可设立数字化资源管理部门,专门的数字化资源管理人员会为高校辅导员使用、整合数字化资源提供指导与
帮助。
结束语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具备了数字素养的高校辅导员在面对时代发展下的信息更迭时能够更加客观、从容,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昭,郝保权.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展望[J].文献与数据学报,2023,5(1):114-126.
[2]王海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6-7.
[3]王佑镁,杨晓兰,胡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24-29.
[4]凌征强.我国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问题与教育路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43-47+53.
[5]高欣峰,陈丽.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与网络素养使用语境分析:基于国内政府文件与国际组织报告的内容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2):70-80.
[6]李朝锋,余丽,李探宇,等.大学生数字素养模型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3(Z1):70-74.
[7]郭秋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路径探究: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J].时代报告,2022(12):154-157.
[8]邱坤.“双一流”目标下的高校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239-242+293.
作者简介:梁淑琪(1994— ),女,汉族,山西闻喜人,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