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实践研究

2024-06-20史丽云

村委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绿色转型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史丽云(1991—),女,汉族,甘肃张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武威市作为我国西北部农业大市,依托其丰富、优质的农业资源,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绿色运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绿色化、集体经济收益生态化、“三生”共赢绿色发展。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势头明显,但需在加强党建联盟、擦亮农业品牌、探索文旅融合、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提质增效。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生态文明;绿色转型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15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X321;F321.32 文章标识码:A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途径[1]。武威市注重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纳入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些新模式、新路径,形成了一批新经验、新典型。

1 武威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武威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武威市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激发村集体经济组织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大市的意见》,走出了一条产业绿色转型、村民共同致富、乡村美丽宜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1.1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资源禀赋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土地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资源。2022年,武威市耕地面积428 573hm2,土地资源丰富,并且武威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农产品及畜牧产品品质优良。同年,甘肃省武威市生产总值达到663.4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5.1亿元,增长6.5%,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牛、羊、猪等为主。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1.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1家,其中重工业企业占134家。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7.0亿元,增长5.2%,包含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2022年武威市商品零售总额1 512 594万元,同比上升3.6%[2]。

1.2村集体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武威市把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培育形成了“8+N”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持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多元投入、打捆帮扶、集中使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上半年,安排衔接资金3 990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项目57项。全市1 05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6亿元,村均达到15.84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99%。

1.3新生产业后发优势凸显

武威市为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充分激活产业链条活力,研究制定了《武威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提出重点推进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奶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7条重点产业链[3]。2022年,武威市奶产业异军突起,奶产量突飞猛进,达到了305 000t,同比增长72%,奶产业链条产值突破60亿元,奶产业已成为武威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百亿级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2022年,武威市实施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38项,开工建设风光电项目3 600 000kW,装机规模累计达到4 650 000kW,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

1.4多元模式生机迸发

2023年以来,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46亿元,补助收入达到651.14万元,其他收入1 355.88万元。武威市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以下四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土地经营权入股型。主要构成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型,将集体辖区内的相关资源整合、经营,参照股份进行分红,有效克服了武威乡村地区农民知识技术明显不足的缺点,形成规模经济[4]。例如,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的万腾源食用菌产业基地,村集体和农民参与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每年分红2.24万元以上。全市累计入股分红型为主村305个。二是经营性资产租赁型。构成模式为“党支部+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全市以资产租赁型为主的村544个,相较于土地经营权入股型发展模式,该模式以党建引领为主要特色,党支部成为支持、引导、协调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加注重保障群众基础生活。三是订单农业型。主要成分为“合作社+农户+企业”,企业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户提供了更加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全市村集体经济类型中,兴办实体型为主的村181个。四是其他类型。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地托管型和农旅融合型也是武威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如民勤县重兴镇红旗村、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等。

2 武威市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特征

2.1集体资源性资产的绿色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和第十条指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可使用的资源、资产与资本,除集体所有的土地房舍及经营性收入外,还包括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5]。据此,甘肃省2010年《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林地、荒地、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6]为农村集体资产。基于此,武威市充分利用沙漠、戈壁滩等资源,发展沙产业、戈壁光伏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部分与资源性资产相关的村集体经济产业产值都实现了持续增长。凉州区16个村立足农村山林、矿产等资源优势,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作为易地生态搬迁自然村之一,在沙漠中建日光温室大棚,在沙漠中发展光伏发电,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7]的重要论述,以沙漠为资源,向沙漠要效益。2022年,富民新村村集体经济达到189.88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 685元,位居全省前列。

2.2生态化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性方向

武威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经济产业结构渐趋绿色化、生态化。2022年,武威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4:18.3:49.3,与五年前相比,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逐步实现了三产融合,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加适应市场和时代需求,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成为第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选择,绿色循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保成为工商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发展文化旅游和第三产业的优先选择。2022年,武威市全年实现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5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如民勤县“旱作物+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北方荒漠绿洲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现代农业典型代表。另一方面,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呈现出绿色转型。“凉州农鲜”“民清源”“原味古浪”“天祝原生”等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一村一品”与村镇一体化打造,生态村不断涌现。如天祝县大水村用“绣花功夫”改善村庄面貌,通过“每户一小园”的微景观,实现生态环境大提升。

2.3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流向的生态化

武威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是营造百姓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财富来源与物质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升了百姓福利待遇。古浪县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收益资金的30%用于滚动发展、60%用于公益事业、10%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群众主动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天祝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管理使用制度机制,明确“六个不准”“六个严禁”要求,严格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使用,全面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 800元,建设标准化卫生室、铺设全村供排水管道等村级公益事业配套投入、村级福利性支出达到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四分之一。

2.4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2022年,武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899元,比2021年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 403元,同比增长8.7%。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色武威建设有力推进。全市采矿业等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7.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投资同比上升329.9%,占投资项目比重的1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太阳能2 558 000 000kW·h,同比增长18%。此外,2022年武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 796 787万元,同比增长7.7%,农林牧渔业产能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 000hm2,比上年增加2 800hm2;粮食产量1 239 900t,比上年增加18 600t,增长1.52%;2023年上半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29 566hm2,封育14 466hm2,国土绿化提质增效6 940hm2,乡村面貌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明[8]。

可以看出,武威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正处在绿色转型或重构过程中,并逐渐呈现出以绿色为底色的村集体经济新样态。但仍旧存在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管理效能不高、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不突出、文化赋能村集体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需要立足农业优势,推动村集体经济绿色发展。

3 武威市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3.1强化党建联盟,推动产业升级

武威市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十百千”工程,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支部领办产业、党支部书记领办项目、党员领办任务”三项计划,村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组织1 103个,党支部书记领办项目1 686项,党员创办领办合作社2 079个。要求继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武威市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坚持以党建力量整合为支撑点,以资源服务共享为着力点,结合武威市农业发展格局和产业特征,探索、构建党建联盟,通过发挥组织优势补齐资源要素短板,持续做强集体经济,以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以党建引领专业协作,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绿色转型。

3.2做优农业品牌,打响特色名片

坚持盘活绿色资源,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持续践行绿色、协调的乡村发展模式,不断强化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充分发挥武威市绿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精产于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实施高标准设施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增强农产品品牌效应,推动产业价值链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另外,要在奶产业、菌产业、蔬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上持续用力,以“优产于技”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进专业人才,打响河西走廊黄金奶源等特色产业招牌,真正实现绿色赋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3.3探索产业融合,提升乡村价值

在武威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类型中,农旅融合型占比较小,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乡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休憩价值、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要坚持“文化乐农”,深度挖掘武威五凉文化、马文化、酒文化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整合、盘活乡村文脉、生态、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文旅新业态,推动厂区变园区、劳作变体验、农房变民宿,改造、建设画家工作室、科普小院、村名景墙、健康小屋等乡村体验活动场所,将景观办成产业,将田间野趣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充分利用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发展生态文化,为持续发展生态产业积蓄精神力量。

3.4借力“互联网+”,拓宽致富渠道

积极探索农产品“直播+电商”新零售模式,与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网络平台及自带流量的网红进行合作。一方面,通过第三方技术人员提供直播支持、现场手把手教学等,提升村民电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电商直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让农产品打出好品牌,卖出好价格,顺势借力助推武威市农特产品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加快构建区、镇、村三级电商平台,实现村级快递物流全覆盖,完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拓宽村级增收渠道。

4 结束语

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西部农业大市,武威市仍需转变发展思路,克服困难,瞄准优势,提高村集体经济绿色转型效率,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康姣姣,吴方卫,卢文秀.以花为笔,勾勒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愿景——金山区待泾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案例[J],上海农村经济,2023(04):35-37.

[2][8]武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威调查队.2022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23-04-20)[2023-11-15].https://www.gswuwei.gov.cn/art/2023/4/20/art_41_1070144.html.

[3]金奉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N].甘肃日报,2022-10-15(09).

[4]曹顺香,周以杰.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集体经济绿色转型——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2(02):1-13.

[5]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

[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S/OL].(2010-09-29)[2023-11-15].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VlOGE3ZDFkYmY.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上海:学习出版社,2023.

猜你喜欢

绿色转型生态文明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障碍与发展建议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目标模式、面临障碍与对策
并购重组: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进器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