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2016-11-24魏源

2016年3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途径

魏源

摘 要: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据全国生态文明意识问卷的调查,我们发现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对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给出了建议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现状;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天,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系列战略布局、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内涵

(一)生态文明

关于生态文明的定义,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前沿问题》课堂中所讲到的“生态文明存在论”中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对于生态文明的定义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议,第一个是广义的观点,即认为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第二个是狭义的观点,即认为生态文明只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个新文明维度。”对于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来说,他们认为生态文明是历经白色原始文明、黄色农业文明、黑色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绿色生态文明,是当代人为了消除生态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而选择的一条文明之路。对于赞同第二种观点的同学来说,如果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那么必然会取代现代工业文明,因为马克思说过新的文明一定会超越旧的文明。但是生态文明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更多的是掺杂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因此,生态文明应该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存的一种新的文明维度。

但是,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观点,都在以下方面达成了共识,即生态文明是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及持续繁荣的一种文明。

(二)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在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有两种观点被大家广泛认同,第一种观点是广义的观点,陈丽鸿、孙大勇老师在《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阐述了其定义,即“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另一种观点狭义的观点,杨志华、严耕老师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一文中,将生态文明教育界定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为培养具有明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正确对待生态文明的态度、实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技能、高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情的新型人才而展开的教育”,专指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本文便是以此概念出发进行的研究。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

根据环保部所发布的我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本科生对于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不是很清楚,生态文明认知尚处于较浅层次的水平,对于“生态文明的本质”这道题,由于受到选项迷惑,很多同学都没有选择正确。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状况的调查部分,在“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一题中,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责任是谁”这道题中,很多同学选择的是“政府”而不是“每个人”。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层次较浅,不能将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约束自身行为的内在标准。对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状况的调查中,大家普遍认为我们应该随手关灯、不浪费粮食,但是却很少有同学能够经常做到。这表明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正在养成,但还存在缺位现象。

(二)高校对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体系尚未完善。从高校的课程表来看,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的高校比例不高,除农林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与环境科学等院系开设了专业课程外,其他院系很少专门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通识课程。即使一些高校开设有生态文明的相关的选修课,但是并没有提供相应配套的教材,仅仅是由老师推荐相关参考书。此外,很多高校教师师资力量单薄,很多老师并没有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学习,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掌握程度不够。

(三)校园绿色文化不够丰富

校园绿色文化、实践教育、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育等对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提升都有促进作用。校园的绿色教育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既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也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熏染形成,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但是,目前在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很多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不知情、不熟悉、不了解。这从侧面也说明了高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社团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的活动比较少,生态主题教育活动不够丰富,生态文化宣传不够到位,一些学生参与的环保活功很多是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中获取的信息。在这里,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校园文化宣传比较欠缺,而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绿色大学,其校园活动、主题教育活动都比较丰富,校园文化宣传方式多种多样。

三、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普及

就课程本身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丰富的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在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和生态价值观形成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环境的哲学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包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儒、释、道的生态智慧以及生态法治观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思想、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及“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内容等。学校有必要普及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本科专业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公共课,作为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的通识必修课,这样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生态文明知识,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提升师资队伍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

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教师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专业素质提升与道德素质提升两方面。其中,专业素质的提升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定期的生态文明专业知识的培训、教研室老师之间内部的交流、研讨会、座谈会、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生态考察实践活动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扩大视野,增强专业素质能力;通过聘请校外对生态文明研究较深的学者为兼职教授,为大家开展讲座,以弥补校内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也可以鼓励在校老师攻读生态文明相关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道德素质的提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授课时应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关怀;另一方面,教师不仅仅是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生态文明教育的践行者,教师应当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积极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绿色文化

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营造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构筑生态文明教育潜在载体。校园文化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潜在载体,对大学生的文化熏陶、品德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这里可以借鉴北京林业大学对校园环境的“精品化、园林化、网络化”的构建思路。精品化校园,是把学校建设为具有浓郁学术、人文氛围、高品位的校园;园林化校园,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艺术作品;数字化校园,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智能平台,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网站,比如北林绿色新闻网。此外,学校也要积极推进校园环保措施及节能设备的使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生态文明的教育,比如北林学生浴室采取在消费刷卡的基础上加装节水器;学生宿舍9号楼安装节水循环系统,收集利用洗漱水冲厕;学校办公楼、宿舍楼内更换新型节能电磁开水器;教学楼热水器庞设立清水、茶水回收桶;绿地采取微喷改造,每年节约用水2万吨等。

第二,丰富校园绿色文化活动,打造绿色文化活动品牌。校内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方面的主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排练有关环境保护的小品或话剧、鼓励学生拍摄有关美丽校园或者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宣传片等,增加高校学生在这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校外方面,很多高校暑期都会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机会可以同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的绿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亲身感受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北京林业大学的“绿桥活动”、暑期“绿色长征”活动、京津冀生态观察与美丽中国环保科普专项实践项目等值得学习,“绿色长征”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更是北林的生态文明教育品牌。

第三,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学校可以凭借相应的社团开展生态主题鲜明的活动,可以组织有生态专业背景的同学去社区进行宣讲,比如北林“生态文明建设博士讲师团”会定期去中小学及社区做讲座,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地方;可以去广袤的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感受生态环境的美丽,比如北林山诺会唐古拉山科考、长江源头科考及心系内蒙草原的社会实践;开展保护动物、增进人与动物感情的活动,比如北林山诺会社团的守护大雁的实践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关于生态文明实践的教育活动,不但可以有效宣传校园的绿色文化,还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维护生态环境的乐趣,使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教育启发,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6.

[2] 《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1.html

[3] 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央编译局,2009.

[4] 杨志华,严耕.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J].中国林业教育,2010.

[5] 张雪萍.高校应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J].唯实·现代管理,201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