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进器
2015-05-20胥朝阳
【摘 要】 在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运用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理论演绎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文章得出如下结论:绿色转型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技术创新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并购重组是推进中国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进器。文章拓展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研究视野,可供相关企业借鉴。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传统制造业; 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0-0002-04
中国传统制造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吸纳劳动力多等特点,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国内传统制造业面临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节能减排任务重等发展困境,是国民经济绿色转型的难点及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面对不断发展的新环境及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顺应现代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趋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向传统制造业的渗透,是国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内涵及驱动力
(一)内涵:从“三高一低”到“两低一高”
绿色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重视环境保护、生命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基本内涵是指纺织、冶金、水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由传统的“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两低一高”即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发展之路转变。传统制造业只有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加快绿色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步伐,才能突破瓶颈制约,成为现代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
伴随着对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的不断质疑,绿色发展理念在国外的实践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率先反思传统工业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引起西方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组建的罗马俱乐部开始质疑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发展之路的可持续性。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积极倡导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资源或高效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三废”即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的皮尔斯等人首次提出“绿色经济”一词,探讨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合理定价,引导企业尽力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进入21世纪,面对经济增长趋缓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压力,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均鲜明地提出实施产业绿色发展战略。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意味着生产工艺与生产过程绿色化,同时对产品的流转与消费也有相应的要求,以消除或弱化产品链条上可能存在的瑕疵对社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典型的传统制造业纺织工业为例,纺纱生产环节产生的短纤维、飞絮既降低原料的有效利用率,又会对现场工人的呼吸健康造成伤害;纱线上浆产生的污水既导致淀粉等原料的浪费,又会对环境与人体造成伤害;纺纱所处的高温高湿环境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织造过程中的纺织噪音会对人体听力造成伤害等。
(二)驱动力:技术创新
绿色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与支撑。由于单纯的技术购买难以被企业有效吸收,不易形成企业内在的技术创新能力,一般适用于企业绿色发展的早期阶段。加大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力度,加快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的技术改造步伐,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大幅度减少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成为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的中国传统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因此,对现阶段的中国传统制造业而言,备选的技术创新路径通常有两条:一是协同创新,二是自主创新。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协同创新的主要载体,通常由作为技术需求主体的企业及高校、科研组织等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研发新技术、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为保障形成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共同体。例如,作为典型传统制造业的纺织业构建了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用纺织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技术创新联盟,对纺织业的技术进步与绿色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单位成立的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
相对于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主要载体的协同创新而言,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开发新技术并藉此开发新产品或实现产品价值提升的创造性活动,是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由于绝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智力有限,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难以完成现代制造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自主创新在国内传统制造业的大范围应用困难重重。因此,寻求适宜在国内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路径,并与协同创新、自主创新等路径共同发挥作用意义重大。
二、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的创新:并购重组
随着传统制造业“三高一低”发展模式日渐式微,并购重组在推进传统制造企业技术进步、资源集约利用及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功能逐渐引起重视。
(一)并购重组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学界对技术获取型并购效应的研究表明,主并企业间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被并购的技术型小企业绩效增长显著(Granstrand and Sjolander,1990);并购可以拓展企业的知识基础,降低企业的组织惰性,将目标公司的技术转移到企业的各个部分可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能力基础和经营业绩(Hagedoorn and Duysters,2002)。Desyllas and Hughes(2008)证实了并购获取技术的可行性,认为通过恰当的并购模式获取技术可以成为公司自行研发的重要补充。因此,与技术购买、技术许可、技术联盟等单纯技术资源获取方式相比,以产权为纽带的并购具有将外部礼节式学习机制转化为内在融合式学习机制的功能(胥朝阳、黄晶,2008)。事实上,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来自外部的创新资源与内生性创新资源同样重要,通过并购融合发酵衍生出的新知识又会形成新的企业能力,但必须识别出相关技术并在吸收或融合创新后通过某种方式迅速投入生产(郭俊华,2005;胥朝阳、黄晶,2010)。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正从自身“研究开发”转向“购并开发”,力助企业在开放创新中赢得竞争优势(张治栋、韩康、王孝伟,2007)。图1为并购促进技术能力提升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