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参与打造“民艺之乡”的实践研究
2024-06-20郜月飞
作者简介:郜月飞(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县级行政区作为国家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湖北省宣恩县域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彩,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其在2018年获评“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以当地文化活动为宣传重心,推进媒体整合发展,巩固壮大全县民俗文化阵地,全面打造“到恩施旅游,来宣恩过夜”的宣传名片。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09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206 文章标识码:A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已全面进入能力建设阶段,在传播本地文化、塑造本地文化符号、构建本地文化体系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我国愈发重视地方民俗文化保护的背景下,湖北省宣恩县级融媒体中心致力全媒体内容生产,汇聚了更多“流量人气”,用新媒体讲好宣恩故事,大力传播宣恩地方民俗文化,壮大全县民俗文化阵地,积极打造“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的县域形象。
1 背景介绍
1.1从国家文化建设背景来看,地方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仍有待提高。文化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核心与灵魂,党和国家立足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价值支撑,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一系列战略设计,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家文化战略布局[1]。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地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最末端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充分发挥地方作用,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地方民族声音,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2从民俗文化发展背景来看,宣恩县民俗基础得天独厚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也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集体意愿,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世代延续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节日在民众生活中起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2]。
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宣恩县境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彩,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宣恩薅草锣鼓”“宣恩三棒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彭家寨、庆阳凉亭古街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小茅坡营”是湖北省唯一保留完整的苗语地区,也是当地唯一的苗寨。近年来,宣恩县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宣恩春节文化活动、“闹元宵”活动、新春灯展等具有宣恩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1.3从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建设背景来看,地方文化活动是宣传重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下许多优秀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县域文化面临传承危机。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域的官方媒体与信息传播平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县级融媒体作为基层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不仅承担着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做优本地文化,挖掘本地特色,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县级融媒体要不断挖掘自身优势,扩大宣传影响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推进融媒体改革发展的要求,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和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高质量组建融媒体中心,推进媒体整合发展,巩固壮大全县宣传思想文化阵地。2022年12月23日,宣恩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宣传策划“聚”势,这就要求宣恩县融媒体中心要将文化活动作为宣传重心,全面打造“到恩施旅游,来宣恩过夜”的宣传名片[3]。
2 实例介绍
2017年春节期间,宣恩县举办首届新春灯展艺术节,此次灯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调,融合了土苗民族特色,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参加。经多年持续优化,宣恩灯展已成为展示当地形象的新名片。本文选取2023年灯展艺术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灯展艺术节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方面进行说明。
2.1灯展艺术节传播形式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高度重视内宣质量,立足本地传播,利用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采用多元报道的方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据统计,宣恩县2023年灯展艺术节常规新闻报道达280条。春节、元宵节期间,宣恩县共开展了两场直播,观看人数超100万人次,制作宣传片3部,发布以“浪漫宣恩过大年”为主题的相关短视频106条,灯展摄影组图23条。此外,宣恩县还积极发挥媒介对空间的塑造作用,通过精美的图像和大气的宣传影片,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地”,如“宣恩烤活鱼”“兴隆老街”“书咖”“集装箱咖啡店”等,增强灯展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当地居民和外地民众对灯展艺术节的兴趣与关注。
同时,宣恩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向中央、省、州全媒体提供优质新闻产品,充分展示宣恩县近年来取得的成果,提升宣恩县在外美誉度。求是网、央视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平台多次以宣恩元素为封面。2月5日元宵节当天,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为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提供了近五分钟的宣恩竹筏花灯节日氛围素材。
2.2灯展艺术节传播内容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从灯展艺术节前期活动预热、中期活动进行、后期活动余韵三个阶段进行持续宣传,在全面展现宣恩县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本地民族元素,给公众带来老年味儿里的新年俗。
活动预热期间,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就民间新春准备、各部门节日保障工作、节日活动预告等方面开展宣传,例如,宣恩县政府联合宣恩县融媒体中心邀请恩施州自媒体、摄影家、旅行社等近百名嘉宾体验宣恩冬季旅游线路及冰雪项目,拍摄宣恩冬季风景、人文照片,为宣恩新春活动提前造势。
活动进行期间,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从节日活动、非遗展演、游玩项目、民宿等方面展现灯展艺术节的热闹氛围。宣恩县每年在灯展文化节活动中都会加入非遗文化要素,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进行土家民俗文化节目展演,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多角度报道非遗展演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让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中焕发新光彩。
活动结束后,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从官媒、自媒体的宣传报道情况、网民评论及后续其他文旅活动预告等方面持续发声,回顾春节、元宵节期间宣恩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美好瞬间。
2.3灯展艺术节传播效果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前期预热、中期升温、后期持续宣传的实践路径,使得春节假期到宣恩仙山贡水旅游区旅游打卡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通过与非遗文化、地方年俗等结合,宣恩“夜体验”不断升级,受到了市民与游客的关注与青睐,其消费潜力也被进一步激活。“浪漫宣恩”春节灯会展火爆全国,并获得央视点赞,多次登上了新华社封面,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关注。据宣恩县融媒体公布的数据,2023年春节假期和元宵节期间,宣恩县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 677.75万元,接待游客46.6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2.18%、89.65%。
3 实例分析
3.1传递主流价值,提供民俗文化创新性发展平台
如今,新媒体技术、交互式媒介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新媒体融合作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新兴产物,既为受众提供了分享信息的条件,也使得大众的审美趋势和价值观念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传承民俗文化不仅要靠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来获得认同感,也要立足现实,寻找新媒体技术与民俗文化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把握大众对文化的审美需求,找到适应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道路[4]。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传达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贴近县镇乡村民众的基层主流媒体,对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在文化传播中充分展现了基层主流媒体的义务与担当,持续强化内外宣传,重视宣传内容的质量,围绕全县文化建设中心工作,以互联网思维为先导,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用活现有新媒体平台,真正做到引导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努力保住外宣位次,着眼于州级媒体发稿,保证在全州排名靠前。同时,积极与省级以上媒体对接,选精品、抓典型,全力推介宣恩民俗,宣传宣恩文化。
3.2展示民族特色,传承民族地域文化
如今,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民俗文化逐渐偏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而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更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应努力推进对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宣传,通过县级融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APP客户端等多种平台,将当地各种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快速地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域空间[5]。
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应当得到传承与弘扬。宣恩县境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样,宣恩县政府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传统节日民俗活动,进一步挖掘、研究宣恩地域文化,不断探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合作关系的规律和方法,为新形势下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发展平台。宣恩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开展研究、交流与传承活动,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宣恩县在每一届灯展文化节活动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加入非遗文化要素,且内容占比越来越高,充分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让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感受宣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例如,文化展演中彭家寨的民俗表演项目八宝铜铃舞、哭嫁、草把龙等,展现了宣恩土家族独特的生活和节日习俗。民族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节会文化深度融合,当地民间灯班走街串巷,带来舞龙、舞狮、蚌壳灯、滚龙连厢等宣恩民俗特色表演。从事道教和古代戏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真指出:“如今舞狮在全世界都很流行,但宣恩还遵循着敬天敬神的古老仪式,这反映了宣恩传统节日习俗保存的完整性。”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灵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软件、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全媒体传播网络,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3促进民俗文艺创作,打造兴盛的地方人文环境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宣恩县城区建筑大多吸取了土家族、苗族元素。以风雨桥、凉亭、鼓楼等为主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提升了当地的人文气息,也让民族文化沉淀的历史记忆得以延伸。
为打造更为兴盛的人文环境,宣恩县融媒体中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融媒体从业人员持续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资源,将开发和保护有机结合,构建挖掘有序、开发有度、保护有效的特色文化体系。此外,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今后,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应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探寻更多传播形式上的可能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扬民族地域文化,提升基层群众主人翁意识。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应重视县级媒体功能和数字乡村战略的结合,推进与地方经济、社会及特色文化的融合发展进程,共筑“美丽乡村”,由内到外提升群众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构建乡村良好文化形象,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更多的可能[6]。
4 结束语
在国家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改革和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助于传承县域民族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扎根本土,加强对本地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多方面丰富报道内容,增强创新性,彰显地方民族文化特质,突出民族文化底蕴,在新时代发挥“团结人民”的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引得来、留得下年轻人,让县域人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浓浓乡愁。
参考文献:
[1]傅才武.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设计[EB/OL].(2020-12-23)[2023-12-15].http://www.rmlt.com.cn/2020/1123/599432.shtml.
[2]邓茂梁.新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13.
[3]宣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3日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EB/OL].(2022-12-26)[2023-12-15].http://www.xe.gov.cn/xxgk/gkml/qtzdgknr/zfgzbg/202212/t20221226_1388794.shtml.
[4]赵倩倩.开封上元灯会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1.
[5]贾蓓,郇安妮.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网红县”的实践与对策探析[J].传媒,2023(05):41-43.
[6]何美,郑勇华.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参与乡村文化振兴[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