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2019-04-02常凌翀
常凌翀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明确提出“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一要求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作为媒体融合向更深广的层次演进的产物,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以独特的角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县级融媒体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其中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乡村振兴战略:媒体融合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乡村广泛存在着衰落迹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诸多表征中可供观察,而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在多个角度上对乡村振兴实现有力助推。
一、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实体产物。追溯其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大规模建设。21世纪初,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大量县级新闻网站上马。2012年前后,因为微博微信的蓬勃发展,县级“两微一端一号”媒体平台建设开始如火如荼。在去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后中宣部多次召开现场会,开始在国家体制和统一改革格局下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
目前全国已经有百余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这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般由县委宣传部门牵头,以本县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横向融合网站、报纸等媒体单位,纵向接受省级或者市级融媒体中心的理念、业务、技术帮扶。比较典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浙江省长兴县、北京市海淀区、甘肃省玉门市三个地区的融媒体中心,其在内容、产业、机构、机制融合等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乡村振兴高度契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是县级原有媒体的相加,而是基于其地理以及情感上的接近性,构建成为新型传播平台。由于其是最为基层的主流媒体,使得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助推乡村振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这些要求逐一对标,正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广阔发展空间。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中,突出乡村振兴的命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即助力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解决全国当前和未来的粮食供给问题。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助推乡村振兴若干对策
在中国基层的行政区域内建设融媒体中心,目前存在着人才、内容、资金等方面的若干问题。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和广泛访谈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予以初步回应。
(一)保障创新人才激活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其核心仍然是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在中国最基层建设最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亲和力的大众媒体,需要一批既掌握新闻规律,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对新的传播方式深层逻辑充分理解的新型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即便是在中央和省一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也是极度短缺的。这个问题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而言,显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破解这一难题,在激发原有人员的学习动力和工作干劲的基础上,还需要人才培养体制上的突破,以外部培养和自我培养相结合,来保证大量相关人才迅速培养成型。同时需要政策上对人才进行强力引流,以多种手段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充分供给。
(二)保障优质内容服务群众
中央和省级融媒体建设,依靠强大的采编力量,依靠域内广泛的信息来源,可以保证内容上的丰富。但是具体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中,就无法照抄照搬。信息、内容上的短缺是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因素之一。面对这一问题,如果广泛使用或者加工更高层级媒体的信息,则又失去了其本身最宝贵的接近性特质。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充分借鉴欧美国家社区报的相关经验,深挖乡村社区的大事小情,走“信息传播”+“公共服务”的路线,获得基层受众的信赖和关注。
(三)保障充裕资金推动改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在行军打仗中总结的道理,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同样适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央厨房可以说是起步配置。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投入,无论是初期投入,还是后续投入,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作为对宣传工作的支持,政府的财政可以在关键时刻输血,更重要的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自身造血功能的建立。在这方面,浙江省长兴县融媒体集团的实践可圈可点。据公开报道,2018年长兴传媒集团全口径营收有望突破2.28亿元,其极度关注新媒体,走“融合”之路的做法可资借鉴。长兴传媒集团通过整合机构、聚合架构、融合内容、内合经营,将产品与用户与营销充分黏合,创收值逐年增长。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可以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强化信息供给,吸引和教育农村受众;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增强农村受众黏性;通过政务服务,搭建政务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通过强化舆情监测,增强舆情响应灵敏度和效能;通过强化产业服务,建立广泛的经济活动连接,推动农村产业兴旺;通过优质内容建设,增加对农村受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