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乡村发展模式探究

2024-06-20冯成辰

村委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冯成辰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指导和江苏省乡村建设行动的推进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乡村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以红色文化、蚕桑文化、网红文化为特色的苏州芦荡村、谢家路村、灵湖村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野调查法,分析苏州乡村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时遇到的问题,以期更好推进特色乡村建设,为广大乡村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文旅;发展模式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03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苏州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但当地农村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经济发展方面,仍比较落后。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苏州整体发展和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立足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乡村美丽宜居水平,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面开启乡村现代化新征程。文章调查研究了三个苏州特色乡村,致力于探寻苏州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开拓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振兴的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样本。

1 苏州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1.1苏州乡村基本情况

1.1.1乡村环境整洁

通过组织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苏州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村庄的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都较为良好,乡村整体绿化水平和村庄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苏州市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苏州乡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日常生活日益丰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重点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达100%,超过60万户农户开展垃圾分类。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12 8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63.57万户,自然村覆盖率达96.16%。

1.1.2乡村风景优美

苏州地处苏南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村道开阔,墙绘遍布村庄,小河环绕,乡村优美的田园风貌为整洁的环境增添了亮色。苏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已连续6年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苏州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村庄现状,紧扣原始建筑风貌、绿化景观和人文历史,着力打造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延伸,强调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设施完备。近年来,苏州市推进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全市累计评选5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2 980个市级美丽庭院,建成市区两级美丽庭院示范户56 361户,创建“美丽菜园”近10万个,示范村572个[2]。

1.1.3综合治理能力强

苏州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强,注重综合发展,致力于营造人人尽职、人人参与的乡村治理氛围。充分发挥地方、村民及志愿者的作用,对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态问题进行协商,既提高了苏州乡村治理水平,丰富了其实践内涵,也展示了苏州乡村特色,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性。苏州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工程、农文旅联动发展工程等,整合了村庄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等,形成集自然、田园、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打造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苏州市累计已有80个村庄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称号,获评数量持续领跑全省。各区积极配合市政府工作,规划建设区级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5个村庄进入第一批省级试点村庄,3个村庄入围第二批省级试点村庄,截至2022年10月初,苏州三批14个省级试点村庄全部通过验收,35个面上创建村庄通过省级综合评价。苏州还创新启动“两湖两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建设,提出“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文明素质提高”三大共同富裕路径。宜居、安居、乐居、康居已逐渐成为苏州乡村的新面貌。

1.2苏州乡村存在的问题

1.2.1人才流失问题

苏州是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乡村地区就业机会较少,青壮年大多选择进城务工,导致乡镇人才储备不足。乡村地区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因此,大量青年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中找寻高薪酬工作,这也导致苏州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此外,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高质量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较少,难以满足青年的学习需求。苏州乡村发展相较于城市而言较为滞后,缺乏吸引人才的优势资源,因此,如何提升乡村竞争优势,吸引村民返乡,引进各类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是推进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2.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差距,乡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游客和村民的出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3]。例如,乡村公共交通设施比较落后,有的乡村没有直接通往乡村主干道的公交线路,游客和村民往往下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再加上村里停车困难,不方便游客参观游玩。除了交通设施落后,一些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较少,文化娱乐方式单一,这也导致乡村的年轻人更愿意在城市就业与生活。

1.2.3利益主体多元化

乡村发展所涉及的利益主体相对多元化,如政府、开发商、村集体和村民等。开发商希望最大限度地改造村庄,从投资中获取利润,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对于村民而言,他们虽然希望能享受到发展成果,但又希望村内自然环境不要受到破坏,而政府和村集体希望通过发展村庄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商[4]。各种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同,也导致了现阶段乡村发展受限。因此,权衡各方利益,寻求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点很重要。

2 苏州特色乡村典型案例调查研究

2.1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芦荡村

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地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常熟市沙家浜镇芦荡村是戏剧《沙家浜》的重要发生地,芦荡村把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探索出了以教育培训、现代渔业、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为主的强村富民产业。2021年,芦荡村入选中组部和财政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成为苏州市首个红色村。2022年,“芦荡星火 富民燎原”精品线路入选江苏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芦荡村正在进一步做精文旅规划,结合沙家浜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建设,做强“芦荡火种”文旅品牌,建设“芦荡学堂”,推出“红色系”主题党课和“芦荡系”研学项目,打造了集红色教育、特色农业、水乡风情、民宿美食于一体的“红色+”乡村旅游新名片,不断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活力。芦荡村还开辟了“芦荡集市”,集中展示了芦荡村当地特产以及沙家浜地区的特色文创产品,游客可以通过展示区前的触摸屏及时了解当地特色产品相关信息并进行购买。“芦荡集市”还设有直播间,主播通过直播间向全国粉丝介绍芦荡村特产,传播芦荡村的“沙家浜红色故事”。芦荡村以“红色家园”为重要载体,推出了“芦荡学堂、红色定制”文旅套餐,拓展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催生乡村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切实将红色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样板。苏州还有很多乡村可以借鉴芦荡村的成功经验,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红旅路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2.2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谢家路村

蚕桑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养蚕历史悠久,丝绸至今仍然被很多人喜爱,蚕桑需求仍然很大,因此,发展蚕桑产业对苏州农村地区而言至关重要。

谢家路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北部,震泽镇是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谢家路村具有特色蚕桑产业优势。近几年,谢家路村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布局“蚕桑+”的发展战略,先后建成蚕桑学堂、自然教育中心和乡邻中心,让乡村旅游落地生根。推进农文旅融合,将传统的蚕桑产业脱胎换骨成了蚕桑鱼塘,岸上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作为桑树肥料,形成一条生态循环链,进一步发展休闲、垂钓、观光等农旅产业。谢家路村布局的“蚕桑+”模式拓宽了新“丝路”,将蚕桑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系列项目,比如苏小花田园餐吧、初莲餐厅、五亩田民宿、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以及蚕桑学堂等。村里还创办了“手工蚕丝工坊”“月圆农家菜”“酱肉坊”“酒坊”等一批本村农创产业,全方位延伸产业链,因地制宜开展各种经营模式,推动蚕桑产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谢家路村依托蚕桑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和发展,用一根根丝线织就了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2.3网红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灵湖村

网红经济是数字技术运用于经济领域的新兴经济形态,能够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带来新消费体验,创新消费模式,释放消费潜力。网红经济互联网模式席卷各行各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事业,乡村利用互联网及网红经济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

灵湖村位于临湖镇西南,虽然生态良好、风景秀丽,但面临诸多发展限制,此前一直是苏州市及吴中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庄。通过整体改造和网络宣传,2023年4月,灵湖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单位。原先由于灵湖村地处偏远、发展受限,许多村民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并外出打工,村里的经济比较落后。2016年,灵湖村附近的园博园景区开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带给灵湖村很多灵感。村党委决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借力发展。以灵湖村黄墅村自然村为核心,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出森林集市、田园游乐、精品民宿等特色产业项目,并通过村级合作社,租赁村民的“空关”房屋,改造成“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等“能造血、能富民”的村级项目。2016年5月,位于黄墅村村口的呼吸森林咖啡馆正式开业,黄泥墙、茅草顶的原生态外形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咖啡店。依托呼吸森林咖啡馆的网红人气,村里逐渐引进了民宿、茶吧、农家乐、艺术培训、设计工作室、儿童游乐等项目,越来越多元化的文旅项目让黄墅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农村。灵湖村又陆续引进了森林温泉酒店等项目,并推出黄墅1 978时光咖啡,推出了“灵湖七点半”森林夜市、系列小火车、未来面馆、探险卡丁车等一系列“网红打卡点”,成功打造出具有临湖特色的乡村旅游先导区,灵湖村也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互融互动的乡村振兴之路,有效实现了乡村经济提升和村民收入持续增长[5]。

3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苏州芦荡村、谢家路村、灵湖村基于其丰富的本土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优势,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是苏州乡村振兴事业中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笔者总结了三种不同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可供其他乡村借鉴参考,但要想实现长久发展,还需结合乡村自身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此外,要重视宣传,做好农文旅宣传工作,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合作项目,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郗世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5-6.

[2]刘晓宇.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8.

[3]卢彦红.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明月湾古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探讨[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35(01):31-34.

[4]庄梦雨.苏南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究——以苏州市树山村、西巷村、陆巷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7):112-113.

[5]孙小涵,汤瑜洋,王懿兮,等.浅析发展农经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以苏州市金庭镇(西山岛)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115-118.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