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研究
2024-06-20赵晶
赵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今我国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而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的融合则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文化和旅游教育融合的意义和现实需求,分析了四川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四川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四川地方文化;旅游教育融合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12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0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使我国乡村旅游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在此背景下,旅游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它不仅关乎着新一代旅游从业者的培养,更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使命[2]。地方文化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地方丰厚的历史积淀,还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因此,在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地方文化的融入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使命。
本文将充分借鉴文化旅游一体化理念,以四川地方文化为典型,深入研究地方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文化的融入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四川地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文化融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准确界定目前四川地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全方位培养方案。通过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的深度融合,期望在实践中发现更多可行性强、适应性广泛的培养模式[3],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笔者主要采集了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五所大学师生的信息,调查内容主要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展开。此次调查共发放了500份在线问卷(学生450份,教师5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学生428份,教师50份),问卷回收率为95.6%。
1.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中女性占比较高,占总受访人数的67.35%,而男性仅占32.65%。这表明旅游专业学生中女性较多。考虑到地方文化传承常与传统家庭联系紧密,这一性别比例会对传承地方文化带来一定挑战。本文选取了旅游管理专业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为样本,因为他们所处年级不同,其对四川地方文化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此外,参与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来自本省,占比为70.9%,仅有29.1%的学生来自外省。这一现象表明,在提升外省学生对四川地方文化了解程度的同时,也需要向本省学生传递当地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对四川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本研究采集了50份教师样本,包括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两类。
1.2对四川地方文化的知晓度、认知度、获取途径、认知类型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层面:在四川地方文化知晓度上,不太了解和完全不太了解的学生占11.3%,经笔者了解,这部分学生以外省大一新生为主;对四川地方文化完全了解的学生占24.3%,比例较低;多数学生表示其对四川地方文化有些了解,占64.4%。在获取途径上,学生大多自己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来了解四川地方文化,在课堂上获取有关知识的学生仅占10.6%,由此可知,通过学校旅游教育提升学生对四川地方文化的认知水平任重而道远。教师层面:从抽查的50位教师样本可知,教师知晓四川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且对四川地方文化的认知类型较为丰富,可见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职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素质。
1.3学校对四川地方文化融合旅游教育的支持度和重视度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认为学校为四川地方文化融合旅游教育提供政策及制度支持的教师占40.3%,认为几乎没有提供相应支持的教师占54%。可见,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缺少针对四川地方文化融入旅游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认为学校对地方文化的支持与重视只停留在表面。此外,认为学校重视四川地方文化融合旅游教育传承及推广的教师占62.5%,有37.5%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四川地方文化融合旅游教育的传承及推广重视度有待提高。
2 四川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五所大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五所学校师生对四川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师生对四川地方文化传承及推广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不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四川地方文化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2.1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顶层设计不完善
在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过程中,顶层设计不完善导致多种问题出现。从宏观角度看,缺乏明确清晰的顶层设计意味着整个教育体系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在缺乏整体指引的情况下,各种教育活动难以得到有机协调,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使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种情况会造成教育内容的零散性,学生接受的地方文化与旅游信息不成体系,难以获得深入的学习体验。
从微观角度看,不完善的顶层设计导致师生在具体教学及学习过程中面临困扰。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明确如何系统地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课程,造成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由于教学内容的零散性,难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其对地方文化与旅游知识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此外,不完善的顶层设计可能导致融合项目的目标和方向不明确[4]。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学校可能难以确定融合项目的具体目标,影响项目的开展及推进,致使融合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2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内容融合不清晰
在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过程中,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内容往往难以实现有机结合,不仅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也影响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有效理解。
首先,教育内容融合不清晰表现为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之间的脱节。地方文化通常包括历史、传统、习俗、艺术等,旅游教育则涉及导游技能、旅游管理、服务技巧等内容,二者的差异加大了融合难度。再者缺乏明确的内容融合路径,就会使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出现脱节。这种脱节会使教学内容缺乏深度,难以提供学生全面的知识体验,影响其对地方文化和旅游业的综合理解。
其次,在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过程中,地方文化的嵌入方式不明确。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四川,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缺乏明确的嵌入方式会使教育者难以将文化元素系统地融入具体课程之中。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只是零散地了解一些四川地方文化,而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影响其对四川地方文化的深入学习。
最后,四川地方文化与教育内容融合不清晰还表现为缺乏跨学科的整合。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的融合不应仅局限于地理、历史等单一学科,还应该涉及文学、艺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然而,在现实教育中,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往往较少,导致学生只是从某一角度了解地方文化。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摄取知识的广度,影响了他们对地方文化的综合掌握。
总的来说,地方文化与教育内容融合不清晰导致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受限,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3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保障措施及成效检验不健全
在融合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保障措施及成效检验机制不健全会导致融合活动缺乏有效监督,影响融合项目的实施与改进。
首先,缺乏健全的保障措施直接阻碍了融合项目的有序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学校可能出现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教学资源方面,由于地方缺乏明确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导致一些学校或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文化和旅游教育资源。师资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可能存在一些教师并未充分了解地方文化或无法将其有机融入教学的情况。学生参与方面,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或缺失参与性的教学设计都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成效检验机制不健全使得融合效果无法客观评估[5]。在四川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过程中,缺乏明确、客观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会导致融合效果评估结果的主观化。
最后,缺乏成效检验机制也影响着经验的积累和分享。在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但由于缺乏成效检验机制,这些经验难以被系统地总结和分享。为此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平台或机构,负责汇总、整理和分享各地学校在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
综上所述,保障措施和成效检验不健全加大了融合项目的执行难度,阻碍了项目的有序推进。
3 四川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将当地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也能够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专业人才。
3.1推动课程改革
学校应在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增设四川地方文化专题课,包括四川历史、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等内容。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四川省文旅项目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地方文化知识。例如,针对川渝地区的特色,要求学生结合四川地方文化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旅游线路、景点开发方案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强与地方旅游从业者的互动,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3.2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与四川当地旅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设双向实习计划。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亲身感受四川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例如,与当地景区、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参与景区规划、活动组织等工作,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合作挖掘更多人才。
3.3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在校园或周边地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展示、地方美食品尝、民俗节庆庆祝等。这样做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四川地方文化的距离。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本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如川剧脸谱绘制、传统刺绣等。举办以四川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邀请当地艺术家和工匠亲临现场进行传统技艺展示。
3.4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确保旅游专业所需的地方文化教材、资料齐全,建立健全相应评估监测体系机制,确保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学科评估机制,监测和评估学生在地方文化融入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同时,建立学生反馈体系,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5建立文化传承平台
学校可以创建四川地方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跨学科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四川地方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项目,提高其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水平。例如,通过研究中心组织文化研讨会、学术讲座、文化沙龙,以及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等形式,激发师生对四川地方文化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鼓励他们主动研究地方文化,进而为保护及传承地方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4 结束语
文章探究四川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旨在培养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人才,进而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推动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以及建立文化传承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将四川文化融入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还能为旅游行业输送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的人才,推动四川旅游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 2018,73(04):637-650.
[2]李贵成.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旅游的创新路径——以湛江地区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6(31):124-128.
[3]郑春霞,李艺玲,李敏,等.地方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研究——以闽南文化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1):13-26.
[4]李静.语言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晋中市某中学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3.
[5]褚又君.湖商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