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6-20潘方华
作者简介:潘方华(1990—),男,汉族,广西桂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摘要:近年来,桂林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来部署,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宣传方式缺乏创新、项目特色不够突出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经过分析,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新媒体全渠道宣传;规范管理,形成品牌;健全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以期为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13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4 文章标识码:A
作为新兴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表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消费需求个性化、业态类型多样化的趋势,该产业已经转变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桂林市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水平为目标,正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换代升级,积极推动农产品供给端架构调整,同时也加大了对于休闲农业的指导力度。此外,桂林市致力于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建设与相关配套服务,已经成功塑造出一批独特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行示范点。与此同时,桂林市也积极孵化出一批专业性、独特性较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公司,推动了整个城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桂林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待改善的问题。
1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桂林市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拥有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这为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桂林市立足美丽山水田园风光和乡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围绕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22年底,桂林市已经成功建立了阳朔、恭城、灌阳、龙胜、灵川和荔浦6个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市),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中国美丽田园、乡村,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以及13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获得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点22个,自治区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9家,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1个(见图1),位居全区第一。认定了2 507个各级别的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包括59个自治区级别的,这个数字在整个地区都是领先的。此外,“桂林休闲四季农业游”也被中国旅游协会评选为广西唯一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
图1 桂林市2015-2023年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图片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网站统计汇总数据结果)
2022年11月,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在桂林市召开,这标志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十三五”期间,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超过5 000万,其收入也超过300亿元,农民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益已经超越了他们全年收入的30%,这也逐步成为桂林市农民提高收入的新方式和新渠道。随着桂林市逐渐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数量和规模稳步上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1]。
2 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桂林市农村休闲和乡村旅游的各项元素(包括食品、住宿、出行、观光、购物、娱乐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不足,例如,接待中心、公共卫生间、交通设施等都还没有充分覆盖当地;智能化资讯平台尚未建立,游客无法及时获得实时资讯,导致游客前往意愿不高,体验感大打折扣;综合接待能力不强;政府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执行效果不佳,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农旅项目落地难度较大,甚至有些项目因为资金短缺而夭折。
2.2宣传方式缺乏创新,无法与时俱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文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宣传,缺乏专业的新媒体人员,也未邀请有知名度、本土性流量较高的博主为其进行宣传;此外,宣传内容也陈旧乏味,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例如,由于发布内容较为陈旧,截至2023年11月,本土新媒体“桂林旅游文旅”官方抖音号仅有3.3万粉丝,点赞和转载量更是屈指可数,难以达到宣传效果[2]。
2.3项目特色不突出,缺少核心竞争力
目前,桂林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项目都没有形成明显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而且,大部分项目还停留在传统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特色且活动主题大体相似,与乡村旅游景点的融合程度不够,尤其是许多农场的农作物只能供给游客欣赏和享用,而未能对其进行深度加工,以提升其附加值。同时,大部分休闲农场的种植和养殖区域面积较小,其农业的影响力也不够强大。因此,这些农旅项目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2.4行业规范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鉴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并未实行严格的准入门槛,大部分经营者在管理上还不够熟练,专业技能人才和职业管理人员都很缺乏,他们的操作流程、市场推广策略、服务水平、基础设备、环境卫生以及火灾预警等方面都不具备标准化规范。例如,2018年桂林市龙胜龙脊景区小寨村发生大火造成木质农房烧毁,2023年阳朔县遇龙河景区遇龙桥码头发生筏工与游客冲突事件以及频繁出现筏工向游客索要小费等情况,均表明当地火灾预警机制、服务理念水平都有待提升。
3 推动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在桂林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区的建设中,政府需要高度关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金支持。首先,将休闲农业的相关项目列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并积极提交立项,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援;其次,需要全力以赴地进行休闲景区的构筑和旅游设备的搭建;再次,需要将农业、旅游、交通、新型农村建设、城市和乡村的外观改革等各个方面的项目融入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乡村交通道路建设,引导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倾斜,实现“乡镇有站、村有中心”和乡村旅游景区畅通衔接的目标;最后,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优质线路和特色景点中,从而形成一股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步的巨大力量[3]。
3.2线上线下融合,新媒体全渠道宣传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旅部门需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媒体宣传矩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加强与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合作,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深入开展文旅网络宣传,提升桂林市文旅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运营水平;积极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微博等官方账号发布文旅信息和宣传短视频;邀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的本地网红博主前往景点打卡,为景区吸引流量。例如,文旅部门以“桂林号”“阳朔号”专列开通为契机,在线上利用小红书软文进行宣传推广,在线下精心做好专列外部及车厢内部的广告铺设工作,并在市内主要场所以及漓江游船上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专栏,播出精品线路宣传片,以此来推广各种主题的精品旅行线路和景区。线上线下宣传的结合实现了双向融合,再辅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营销、形象宣传、产品推广等活动,从而实现“1+1>2”的宣传效果[4]。
3.3规范管理,形成品牌
政府要提高休闲农业的整体品质,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农旅产业发展。强化对休闲农业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所有经营者的合法经营,保证所有的经营行为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各区(县)将以农业作为核心,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积极遴选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的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培育“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推动农业与文化、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不断做深做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在桂林米粉工业园、全州工业园区(干米粉)、恭城莲花(月柿)、永福苏桥(罗汉果)、平乐二塘(农产品)、荔浦青山镇(竹木制品)、荔城镇(食品)、桂林高新区(食品)等10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旅伴手礼和创意产品,培育电商人才,多渠道贯通产加销,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前策划广西“三月三”品牌民族节日活动,充分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结合,打造具有全国高知名度的壮乡民族节日品牌,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特色[5]。
3.4健全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政府需高度重视农业人力资源的培养,规划其未来的成长,以此来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能力。政府需要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培育和开发高级旅游人才;其次,政府还需制定休闲农业人员的准入制度,确保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指导县级以下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乡村地区培养一批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有效扩充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再次,支持区(县)、乡文化人才的选派和培养工作,面向基层举办文旅助力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等专题培训;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头人的综合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乡村广大居民的创业、就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旅产业的内生动力。最后,相关部门落实各自主体责任和主人翁精神,做好从业人员的日常监督和考核,保障服务质量,推动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6]。
3.5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
政府部门应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引入一系列休闲农业优质项目,并借助社会资源来投资这些优秀的农旅项目,以此扩大农旅产业的纵向潜力;同时,还要注重海外市场,将国内市场的需求转变为海外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利用全国性的旅游交易会等平台,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地的旅游行业协会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展览会,提升桂林国际旅游名城的知名度;推出一系列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优质路线,大力扶持和壮大各类型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中间商服务机构,以此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在行业规范、市场宣传、服务协调等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产业市场。
4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带来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在当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阶段,主要构建了包括农家乐、乡村客栈、休闲观光园区、农田乡村、健康养老和教育基地等多样化的业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本地的农业生产环境,推动了农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本地的特色,利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通过科学且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提质增效,促进桂林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光萍.商城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2]廖永伦.农文旅融合发展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N].贵州日报,2020-04-15(09).
[3]汪丽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12):93.
[4]田松林.贵州省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薛旭初.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行稳致远[N].宁波日报,2020-03-19(A8).
[6]季玲.基于产业融合的苏州农业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实证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8.